这段时间工作有些清闲,上班闲来无事,便想着为网站做点贡献吧,好歹留下个身前身后名。便结合自己混迹公门五载有余对各部门的了解,或亲身经历,或工作接触,或道听途说,写下这篇公务员报考指南,将这些年省考中招考过的部门以及乡镇情况尽自己所知详细分析了一遍,算是那些对体制内雾里看花同学的启蒙读物,至少让你考个试知道想进的单位大概是个神马情况,不敢说十分准确,但十之七八还是有些小把握,大体方向不会有所偏差。全文几点说明如下:

报考公务员流程详解(公务员最全报考指南)(1)

1.将各部门分为两块,党群和政府(人大政协和法检就不单列了),具体排名不严格按照先后,只是按照我个人印象。其中划分一线部门和二线部门的标准主要来自单位的职能多少以及单位的影响力及规模,并不代表一线部门就一定比二线部门好(比如房管局规模只能算二线)。

2.部门指数的设置说明。部门影响力:取决于部门的权职对社会或者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度(比如财政、审计这种对各部门影响大,但对社会影响基本为0,比如民政、城管这种对社会影响很大,但对其他部门影响基本为0);经济指数:这里主要衡量各部门能自主的经费以及职权可能产生的经济利益,并不等同于干部的收入,尤其是在八项规定大趋势下,县一级以上的各部门收入基本上相差无几;发展前景:这主要是我根据十七大以来趋势的个人揣测,一家之言,不必完全当真;下属事业单位:各地市事业单位的设置大不相同,我只是以近年来我省各地市招考过的事业单位为模板。

3.主要以地市和县区各部门为例,省一级可以参照,乡镇街道工作过于笼统,难以细分,第三块单独说明。对这些部门了解的主要出处除了我工作接触外,其他大多是从同事朋友聊天或者网络资料文献中揣测而来,如果有坛友身在其中部门,请不吝赐教以方便我参考修改。

报考公务员流程详解(公务员最全报考指南)(2)

4.各地各部门的差异可能十分巨大,比如同是XX局,南昌和其他地市可能地位完全不一,甚至职权、待遇和下属单位设置差异巨大,所以我只谈共性,不谈个例,对各部门分析模板主要来自南昌和我所在的地级市。

5.第五点最重要的,我写的这篇只是针对“体制小白”的扫盲版,并没有对各部门太过深入的剖析,如果你有修改意见请理性回复,切勿人身攻击,这年头像哥这么热心闲的蛋疼的坛友已经不多了,请勿要伤害坛友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