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乘势扬帆再启航勠力同心谋发展?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乘势扬帆再启航勠力同心谋发展(非凡十年共筑梦)

乘势扬帆再启航勠力同心谋发展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十年弹指一挥间。这十年,作为市中心城区的吉州,坚持用心用情用力,擘画一幅以百姓幸福为主题的画卷。加快转型升级、创新改革发展、提升功能品质……一个个城市发展的热词是吉州旧貌变新颜最好的见证。

十年间,作为革命老区的吉州区,干部群众接续奋进、拼搏奋斗,振兴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回眸过去的十年,是该区蝶变的十年。十年来,吉州区委、区政府不断深入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新路径,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一幅写满百姓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画卷徐徐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州区围绕“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打造吉泰走廊核心区”发展定位,全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改革创新引领区、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区”,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吸引力、服务力、带动力,奋力谱写富裕文明美丽和谐幸福现代化吉州新篇章。

把“转型升级”作为首要支撑,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日前,在吉州区工业园区江西宏瑞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期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在新引进的生产线上进行批量生产。该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二期项目投资1亿元引进了全套先进生产线,可新增覆铜板产能1500万张,全年预计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亿元以上。

近年来,吉州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牢牢抓住工业经济这个“牛鼻子”,坚持项目为王,聚焦聚力“项目大会战”,招大引强打出“组合拳”,按下“快进键”,全力以赴打好工业和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围战、攻坚战。

现代工业倍增提能。该区聚焦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医药“1 2 N”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倍增升级”行动,着力打造三大“百亿产业”,形成吉州区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机械装备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一区四园”平台。区工业园相继被评为省样板工业园、省生态工业园、省循环化改造示范园、省产城融合示范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省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出口基地。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余家,2021年实现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19亿元、增长16.4%,其中电子信息产业212亿元、增长18%。通讯传输系统产业集群被列为全省100个工业产业集群之一。近年来,招引“5020”重大工业项目10个,其中100亿项目1个、50亿项目2个、20亿项目7个。

现代服务业集聚提优。该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深入实施服务业升级行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努力打造“现代服务集聚区”。202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9亿元、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城南市场建成面积175万平方米,入驻商户2000余家。高标准打造“钓源古村·十里芳菲”、周家村文旅综合体、田侯路历史文化街区文旅“五个一”工程,其中钓源古村·十里芳菲项目在2022年全省旅发大会上精彩亮相。

现代农业升级提质。该区紧扣“城郊型农业”发展定位,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融入井冈山农高区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9.62万亩,大力发展井冈蜜柚、有机蔬菜、绿色大米,总面积达8万亩。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8家,京创芦笋、硕丰果业获批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基地。

把“改革发展”作为首要动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唯有改革创新,才能持续发展。

吉州区坚持创新引领,深入推进研发投入攻坚,完善科技奖补政策,2020年度全社会研发投入2.45亿元、全市第二;华立源、摩比等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兴泰科技获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现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家,今年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

“没想到现在办理营业执照和发票申领这么方便快捷,必须点赞。”吉安市悦然财务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赖小兰深有感触。日前,赖小兰在网上提交资料,申请企业设立登记,并选择开通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按照“一网通办”流程,申请提交后,第二天一早,她就在行政审批局领到了营业执照和发票,极大压缩了办理时限,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一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结。

以大改革引领大发展。吉州区是全省首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区,相继获评全国县级政府政务诚信百强、全省十佳营商环境区。今年,该区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在全市率先推行200项政务服务“异地受理、全区通办、就近能办”,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100%,着力打造“江西办事”“吉事即办”营商环境吉州品牌。

该区创新“一格八员、一网三色”社会治理工作法,探索实施“1 1 N”网格服务管理,统筹各职能部门资源和各方力量,下沉503个网格末梢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实现网格治理服务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进一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格八员、一网三色”社会治理改革“革出了效率”“网住了幸福”。

把“功能品质”作为首要抓手,城乡面貌深刻变化

“经过改造后,小区干净整洁多了,再也不用为找停车位发愁了。”近日,说起老旧小区改造的好处,家住吉州区北门街道星港澳园小区的周大爷一脸开心。这是该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生动体现。

位于市中心城区的吉州区老旧小区多,近年来,吉州区委、区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久久为功,按照每年约30个小区(片区),分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不断完善老旧小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截至目前,累计完成319个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92台,位列全市前列。同时,吉州区实现2017年中心城区全国文明城市首次创建、一举成功,2020年又以三年综合排名全国第20位的成绩,首次复查、进位蝉联。

乡村环境越来越美。该区按照“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五美要求,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有效治理和农村“厕所革命”,完成561个美丽乡村点建设,打造了1个国家级、6个省级森林乡村;四镇同步推进文明村镇、卫生村镇和中心镇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污水治理协同推进,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该区创新推行“四通四及时”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法,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十三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数全省第二,单位GDP能耗全市最低,获评全省生态区、绿色低碳示范区。

把“美好生活”作为首要追求,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十年来,吉州区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脱贫攻坚城乡同战,双战双胜。19个贫困村全部摘帽、4447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10名城镇困难群众全部脱困,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5924元和22048元,稳居全市第一。

“农村都有这么好的公办幼儿园,环境又好,还有专业的老师,政府干了件大好事。”日前,家住吉州区樟山镇的许女士由衷感叹。而像樟山镇中心幼儿园这样的公办园在每个镇都有。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吉州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五个优先”,即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优先保证、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人才优先引进。坚持小财政办好大教育,狠抓办学条件提升,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区教育投入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完成学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52个,新建、改扩建城区学校21所,新增校舍面积20万余平方米,净增学位3.2万个,有效缓解了“城镇挤、乡村弱”“大班额”等问题,并在全省率先实现1500人以上行政村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区教育事业得到了质的飞跃。该区也被列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试点区。

该区积极融入全市国家“一老一小”改革试点市建设,建成全省县级规模最大的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嵌入式养老、普惠托幼服务中心等项目正有序推进。在乡镇按照“一院一品”模式,重点打造了兴桥镇田园养老、长塘镇旅居养老和樟山镇孝亲养老模式敬老院,让农村孤寡老人享受更高品质的养老生活。大力开展社区托管、暑期托管、课后托管等普惠托育服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十年奋进路,初心终未变。吉州区将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发扬赶考的作风,满怀豪情奋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努力在吉安“三区”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肖文清、赵勇、张建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