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1912——1949),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

38年,对于一个政权来说,是很短暂的,但是就是这短短的38年,留给了世人的印象却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千般繁华各万种风情的才子佳人,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文人骚客,小洋楼里的传奇故事,十里洋场的纸醉金迷。老照片与流传下来的故事无不告诉我们,那是一个黄金时代。

讲述民国十四年以后(民国所谓浪漫的38年)(1)

影视剧作品对民国的描述绝大部分是围绕资产阶级,文人墨客,名媛权贵所展开,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歌舞升平,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是腐朽的清王朝后中国的光芒,然而事实的确如此吗?

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外敌入侵,民不聊生,饿殍遍地,这才是民国最普遍的景象。这是少数人的盛世,是更多人的荒年。

我们现在去读民国文人们的著作,看他们笔下的民国温情脉脉,充满了自由浪漫的气息,只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话语权。但更多的贫苦老百姓,是沉默的。

根据毛泽东的统计,当时的中国农村,贫农占百分之七十,中农占百分之二十,地主和富农只占百分之十。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辛苦一生,也就能勉强度日而已。

讲述民国十四年以后(民国所谓浪漫的38年)(2)

当时有一本书《黔滇川旅行记》,里面记录了作者一路看到的凋敝景象:儿童十五六岁以下,终年是赤着身,有太阳时,晒太阳取暖,无太阳时则藏于草中,女孩十五六岁时,仍多无破裤可穿,仅用麻片以遮身。此非少数者,普通大约都是如此。

著名作家张恨水先生,曾经到西北一带去旅游,一路所见荒旱连片、土匪横行,生灵涂炭,这对他造成了很大触动。回来后,他写了一本书叫《燕归来》,开篇几首诗记录了当时的景象:树皮剥尽洞西东,吃也无时饿越凶。百里长安行十日,赤身倒在路当中。

农村饿殍遍地,城市里也同样悲惨。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就是城市普通务工者的缩影:拉黄包车的车夫,小黑屋的暗娼妓女,鸦片馆内的吸毒者……

讲述民国十四年以后(民国所谓浪漫的38年)(3)

如果不是民国的至暗时刻,不会有那么多英雄儿女投身革命,不畏艰险,就没有红军带来的革命和希望,也就不会有新中国的成立,更不会有我们如今安稳的幸福生活。

珍惜当下和平稳定的日子吧!浪漫,在真实的生活面前,只能是锦上添花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