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总能事半功倍。看似闲庭信步,实则运筹帷幄。

而这背后,是他们懂得了“偷懒”之道。

在职场做一个真正聪明人(人在职场人做个会)(1)

01

有备无患才是偷懒的底气。

这世上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

想要站稳脚跟,赢得一席之地,多半要有“笨鸟先飞早入林,笨鸟先飞早入门”的认识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我们单位的“笔杆子”老谢,虽然已经年过五十,但文笔却正是炉火纯青之时,不管是综合性的调研报告,还是主题讲话,只要交给他,总能拿出一篇篇“教科书般”的材料。领导除了改动几个错别字,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

老谢的“神速”和“文采飞扬”,来自于平日的积累。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老谢的必修课就是看报纸、剪报纸,将他认为有用的东西,分门别类剪下来,装入不同的文件盒,还不忘做好标签,方便快速查找。

除此之外,老谢还有摘抄笔记的习惯,对于好标题、好观点、好句子,他时常不惜停下并不是很急的手头工作,一字一句抄写在专用笔记本上。

一点一滴收集的素材,成为了老谢的“百宝箱”和“大后方”。一旦有紧急任务,他便负责整体框架的构思,指挥手下人在资料库里找素材。

由于平日“读书破万卷”,老谢在接到任务时,总能“下笔如有神”。

所以,即便是众人望而却步的“写材料”这件苦差事,在老谢这里,却成为了“小菜一碟”。他留给大家的背影,多半是读书看报,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在职场做一个真正聪明人(人在职场人做个会)(2)

02

练好基本功是偷懒的前提。

人们常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一个真正会“偷懒”的人,往往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而底气十足。

对于职场人来说,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基本功之一就是能说会写、会想会干。

比如,每个单位,一把手都需要一位“笔杆子”,帮助他出口成章。“笔杆子”的地位可谓备受尊崇,谁见了都要高看一等,厚爱三分。但羡慕归羡慕,真正愿意去当“笔杆子”的人几乎凤毛麟角。

大家都心知肚明,写材料是个超级“费脑力”的辛苦活,若没有厚实的文字功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没有敏锐的洞察力,根本无法胜任这个岗位。

所以,敢于挑战“笔杆子”这个岗位的人,都不乏“两把刷子”。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最大的秘籍,就在于练好了基本功。

如同我们单位的“笔杆子”老谢,在写材料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二三十年,从最开始写“豆腐块”信息报道开始,一点点累积经验,一点点打磨自己,从沉闷内敛,到收放自如,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

在职场上,真正会偷懒的人,并不是投机取巧,遇到任何事情,只会想办法“甩锅”。他们既不会主动做点什么,更不会承担一丁点责任。他们靠着“假装努力”、“假装积极”混日子,看起来像模像样,骨子里却透露出虚伪、迂腐、冷漠和不学无术。

真正会“偷懒” 的人,懂得借用平台的力量,夯实自己的基础。在一次次大大小小的工作任务中,舍得让自己去吃苦、去吃亏,不断地碰壁、探索,继而收获成长。

当他们一步步“熬过”了经验累积的阶段,便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用巧干代替了从前的苦干蛮干,“偷懒”其实成为了高效的代名词。

在职场做一个真正聪明人(人在职场人做个会)(3)

03

会“偷懒”的人,早就为自己留好了退路。

职场中,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会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原因就在于,他们既没有过硬的本领,也没有过硬的人脉关系,只能靠着“多卖力”来赢得好感。

可现实生活中,这种只会在岗位上按部就班的人,也往往与“升职加薪”的机会失之交臂。理由很简单,只会简单地重复,没有创造力。

实际上,受领导青睐的人,不仅只会干活,更要“会来事”,懂得讨领导欢心,满足其虚荣心。

对此,真正厉害的人,早已经看透了真相。当自己的努力始终得不得应有的回报时,他们便开始为自己寻找退路,或者另谋新的出路。

比如,在工作勤勤恳恳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业务骨干,除了年终奖,偶尔会比其他人多发点钱之外,领导一直视其为“工具人”,各种“承诺”只是虚晃一招罢了。此时,他们便不再一味地“卖力”干活了。

各种不满也当然不会拿到台面上来说,看起来仍旧很忙,只是他们学会了“偷懒”: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把两天的工作完成,但只要领导不追着要结果,绝不再主动提前汇报。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或是赚取副业收入,或是用来为“另谋高就”做准备。

他们的“偷懒”,是实现了一心两用,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发挥自身特长,多赚点钱,才是最划算的。

在职场做一个真正聪明人(人在职场人做个会)(4)

04

结束语:

人在职场,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是本分。而学会“偷懒”,则是更高级别的“生存法则”。

毕竟,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唯有让自己看起来总能轻松应对各种难题,才会被当做有利用价值。

而学会“偷懒”,意味着要更自律、更努力。当一个人拼尽全力之后,自然也就有了举轻若重的本领和气定神闲的气质。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