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的作品,印象最深的就是残忍和残酷,以残忍的场景揭示人性的残酷。这部《春夏秋冬又一春》表面看起来应该是在他所有影片中最温情脉脉的了。画面每一帧都很美,如诗如画、恍如仙境,一座小寺庙矗立在湖心,隔绝于俗世,似若世外桃源。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1)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2)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3)

春,镜头在冷清幽远的山水中展开,水中央的小小寺庙里,是一对安乐的师徒——老僧与小僧。老僧的年纪相当于小和尚的爷爷,父亲的中年角色似乎被刻意地省略掉,从而省略了参透人生百态的智者与尚未涉世的新生命个体之间的另一种人生状态,究竟要经历什么才能从后者蜕变为前者,如同小和尚身世由来一样,成了一个谜。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4)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5)

年幼的小僧在山中采药,见到各种小动物,玩性大发,用线将石头栓在小鱼、青蛙和蛇身上,看着他们艰难地负重而行,他高兴得哈哈大笑,且笑得如此纯真与可爱,让人都不忍责怪。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6)

老僧将一切收之眼底,只是他什么也没说,而是决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当晚,他将一块大石趁小和尚熟睡之际绑在小和尚身上,早晨醒来,小和尚苦求老僧将石头卸下,老僧趁机教育,并要求小和尚要将先前绑在小动物们身上的石头卸下之后才肯将他身上的大石卸下,还特意强调,如果小动物们已经因此而丧命的话,那么大石将永远压在小和尚心头。小僧背负大石艰难地找到此前的小动物们,发现小鱼儿和蛇已经被自己害死,悔恨之下,小僧痛苦不已。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7)

夏,这种季节里,已经成长为少年的小僧目睹了蛇极尽纠缠的交配,荷尔蒙与寺中养的那只高冠的公鸡一样开始蓬勃。他开始因来此养病的少女而乱了方寸。

终于在一翻内心挣扎后,将少女拖下水,既而划船到山中,鲁莽地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鱼水之欢。欲望就以这样的方式轻易地占取了上风,年轻的身体开始变本加厉,肉欲的享乐变得无处不在——终于东窗事发,被老和尚发现。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8)

破了戒的小和尚,再也守不住寺庙生活的这一分清寡,他将供台上的佛祖背入囊中,偷偷离开。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9)

秋,当年的小僧已经成为了报纸上通缉的杀妻在逃犯,他一脸凶气地回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渴望逃过法律制裁。可是,他却逃不出心魔。他手里握着带血的凶器,一次次歇斯底里,为不得其所而崩溃痛苦。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10)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11)

老僧将他一顿痛打,然后在寺前的木地板上写下般若波罗蜜心经,命令小僧用那把带血的刀将其刻出。刚开始时,小和尚急躁疯狂,刻得痛苦挣扎,两名前来缉拿他的警察更是让他濒临崩溃。师傅请求警察让他将心经刻完,渐渐的,他愈发平和专注,原先的凶光,点点散去,终于在黎明前,完成了所有的镌刻。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12)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13)

小僧离去后,老僧封住自己的五官,将自己焚于火上。纵使老僧无错,但是不可否认他教育出一个杀人犯。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14)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15)

冬,出狱的小僧回到寺中,老僧已化身为一条蛇,终日盘亘于此。小僧开始静心修行,他还找到了一本武功秘籍,开始习武。阳性力量,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呈现和释放,灵魂与肉体,开始真正统一,并日趋强大。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16)

一日,一名蒙脸的妇女怀抱婴儿到此,求小僧收养婴儿。半夜,蒙脸的妇女急急离开,却不慎调入小僧平常用于洗漱而凿开的冰洞中丧命。人生大约就是如此无常吧,日防夜防,却总有时候,自己的无心之举成了别人的丧命的缘由,莫非,这就是佛祖的普光照不到的地方?又或许,头上三尺有神明,这就是所谓因果报应,妇女并未能因为简单地将孩子送与他人而逃脱责罚,而是必须为自己所为付出代价?小僧像年幼时那样,重新将大石拖于身后,翻山越岭,既是惩罚,又是修行;将佛像至于山顶,更是鸿愿,渴望终生皆受佛光,皆得普度。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17)

又是一个春天,水中的佛门五度缓缓在镜头前打开,一个生命个体的救赎完成,而另一个新生命的路,才刚刚开始……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18)

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些镜头,虽然太过于具有符号性却别有一翻禅意,数度开启闭合的水中门和门上怒目的门神,小船边缘画着的犹如在水中飞升的佛祖,“夏”中寺里养的象征欲望的公鸡,“秋”里换成了平和温润的猫,菩提座下的金鱼,没有围墙的门,小僧在寺前刻下的般若心经……佛教中的种种禅意与道具在电影里都充分展现了它们的意义,和故事微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金基德导演电影风格(韩国个性派导演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19)

《春夏秋冬又一春》既是轮回也是因果,老和尚肯定也有过小和尚所历经的成长的历程,才能成为现在的豁达通透的老和尚,世代轮回,救赎别人也救赎着自己。

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由老和尚教育小和尚,可是老和尚却在秋天全然不顾猫的挣扎,拿猫尾巴写下心经,他是否真的参透了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