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1)

在头条发文,我非常在意网友的评论。

彼此素不相识,没有了情面的羁绊,说的都是心里话。不论是正反两方面意见,对我都是莫大的启发和帮助。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2)

在古典名著《水浒传》里,作者施耐庵先生对武松倾注了极大心血,仅对他一个人就写了十个章回,在民间素有武十回之说,这在全书中是独一无二的。从而使武松的形象深入人心,走进了千家万户。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3)

但是,电视剧为了搏人眼球提高收视率,对原著的武松形象作了较大改编,某种程度偏离了施先生的原意,削弱了《水浒传》古典名著的魅力。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4)

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我写出了《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这篇拙文,发表在8月10日的头条号上。

拙文发表后,得到了好多网友关注,提出了许多正反两方面意见。我在认真拜读这些意见尤其是反面意见后,受到很大启发,在此愿和大家进一步商榷交流。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5)

一、武松不是完人

武松自幼父母双亡,和唯一的哥哥相依为命。他虽然长得高大威猛相貌堂堂,哥哥武大却天生侏儒面貌不堪。

由于自幼缺乏管教,加之哥哥的怯懦软弱,使武松养成了放浪不羁狂躁张扬的品性。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6)

在清河县老家,武松醉酒后与人打架把对方打伤。他误以为对方已死,为了免吃官司,跑到柴大官人的庄上避祸一年有余。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7)

按理说,作为一个流浪汉,既无身份也无地位,人家能收留白吃白住就已经很够意思了。但武松却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总是摆出一幅舍我其谁的样子,挑剔庄客们对他款待不周。他酗酒无度,酒后稍有不顺就动手打人。搞得庄客们没人说他好话,纷纷跑到柴进面前告状。

一来二去,柴进对武松也就不那么热情了。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8)

等宋江来到柴进庄上避难时,武松正端一锹火炭,蹲在廊下烤火,可见武松已落魄到何等地步。

宋江上厕所,由于傍晚光线不佳,不慎踩到了武松烤火的锹把上,把炭火弄了武松满身。武松本来就憋一肚子气,受此一惊,臭脾气立刻爆发,跳起来揪住宋江举拳就打。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9)

以上这些内容,施先生在书中介绍得非常详细。可以说,武松在《水浒传》中就是一个特例的存在,他就是他,无所谓正反面人物。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想把武松改编成地地道道,标标准准的正面人物,显然是不准确的。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10)

二、武松不是善人

施先生塑造人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每个人都各具特色,各有不同。

和武松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鲁智深。

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是为了拯救金翠莲父女。

大闹桃花村,是作为过路之人痛打小霸王,拯救了刘太公女儿。

火烧瓦罐寺,是为了除掉崔道成和丘小乙这两个欺男霸女的恶人。

大闹野猪林,是为了搭救林冲,不惜自己再次流落江湖。

领导三山打青州,是接受孔亮的请求,为了搭救孔明。

可见,鲁智深的所作所为,与他本人都没有任何关系,全是舍己为人的行侠仗义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之举。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11)

而武松则恰恰相反。

在景阳岗上遭遇猛虎,是店家已经提醒挽留,他逞强偏要上山。见到官府的告示后也想原路返回,又想到:

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于是只好硬着头皮上山。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12)

斗杀西门庆是为兄报仇。

醉打蒋门神是为了回报施恩的款待之情。

大闹飞云浦是和前来劫杀的人搏斗拼命。

血溅鸳鸯楼则完全是为了复仇,何况一怒之下还把马夫更夫佣人丫环等毫无关联的穷苦人都杀掉了。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13)

可见武松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个人,并没有鲁智深那样去帮助与他毫无利益关联的人。

所以,和鲁智深相比,武松在胸襟和格局上是相差悬殊的。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14)

三、想搏眼球,应该在符合逻辑的前提下

有网友说,如果电视剧按照原著去拍,会显得不热闹,不会有人愿看的。

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

文学作品是文字艺术,是靠文字来塑造人物。

而电视剧是形象艺术,是靠画面来演绎情节。

如何让形象艺术打动观众,编导者当然要对原著进行大刀阔斧地改编。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15)

但是,这个改编是有前提的,是在不改变原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改编。只要不改变人物形象,怎么精彩都可以改,都属于情理之中正当之举。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16)

但,一旦改变了原有的人物形象,则属于歪曲了原著的宗旨,曲解了原著的内涵,把改编变成了随心所欲的戏说——因为毕竟是用了《水浒传》的名字,如果把里面的人物改得与原著面目全非,则属于张冠李戴了。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17)

为说明这个道理,还是以三场著名的武打戏为例:

1、醉打蒋门神

在原著中,武松醉打蒋门神,之所以摆出一幅醉汉的样子,目的是为了麻痺对方,让对手产生轻敌思想。然后使用看家绝学“玉环步,鸳鸯脚”,只用几秒钟就把对手打倒在地。

打败对手是目的,其它都是辅助的过程,所以才用智谋来迷惑对手,再加上绝世武功,干脆利落地快速解决战斗。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18)

电视剧为了追求收视率,把武松醉打蒋门神,改编成用醉拳的方式,延长打斗时间,力求紧张剌激精彩纷呈,这本来无可厚非。

但是让武松抱个酒坛子边打边喝酒并且顺利取胜,就属于人为制造噱头不符合常理了。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19)

在原著中,蒋门神是个武林高手,不是菜鸟,所以武松才利用醉汉的外表来麻痹对方,陷对手于措手不及之中。待对方清醒过来之后,却为时已晚。

这种智取的方式可谓是天外飞仙,天衣无缝。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20)

电视剧当然可以采用醉拳的方式吊足观众的胃口,甚至可以让武松一度处于下风,从而显示出蒋门神的非同寻常,战胜他也要相当吃力,借以达到紧张刺激提高收视率的效果。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21)

但让他抱个酒坛子边打边喝酒,热闹确实热闹,却无形中贬低了蒋门神的形象,同时也接近于港台一度流行的无厘头闹剧,显于张扬,流于肤浅,只求笑果,不求严谨。这就是不符合逻辑,不符合常理。是对原著作者的不尊重,是对古典名著的亵渎。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22)

2、大闹飞云浦

原著中,在飞云浦劫杀武松的是四个杀手。武松披枷戴锁被缚住双手,人数和条件都处于劣势。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23)

面对强敌,如果正面交锋,武松肯定要吃亏。但武松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乘敌不备抢先下手,先把两个官差踢入桥下,变被动为主动,在精神上震慑了另外两个杀手。使他们丧失斗志,只有逃命的心思,没有了劫杀的勇气。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24)

可见原著的大闹飞云浦,并没有发生惨烈的对打,而是形成了一边倒的碾杀。这显然是智胜的功劳。是符合常理的。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25)

电视剧为了渲染紧张气氛,把四个杀手改成六个杀手,而且是六个人先发起进攻,把武松陷入六比一的劣势。这种形势武松仍然能够取胜,虽然表现了他的神勇,也确实打得惊心动魄。但与原著的打法相比,显然是不合乎情理的。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26)

试想,既然对方是专门派来劫杀的杀手,理当具备一定的武功,面对六比一的悬殊差距,而且是抢先占据主动,却仍然被弱势的武松一一杀掉,可见杀手的称谓基本是名不符实的水货。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27)

与原著相比,同样是劫杀与反劫杀,前者的以弱胜强合情合理,后者的以弱胜强则生硬牵强,人为编造的痕迹过浓。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28)

我就不明白,原著中先发制人争取主动的绝妙构思,同样是紧张剌激的场面,电视剧为什么就不采用。偏要弄出六个人,并且把武松铁锁缠身前后夹攻仍然败北,这种生硬牵强想当然的情节,是怎么拍脑袋想出来的呢?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29)

可见电视剧为了搏人眼球,单纯地追求热闹场面,轻易放弃了原著中逻辑的合理性,无疑是丢了西瓜捡䒦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30)

3、血溅鸳鸯楼

原著中,武松和玉兰的关系,只是停留在张都监许诺的一句话上。武松既没有答应,玉兰也没有言语,二人并没有任何接触,也没有互诉衷肠,更没有玉兰潜入房间放置赃物的情节。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31)

总之玉兰在陷害武松的过程中,无非就是个影子。因为谁都可以在武松夜半跑出去捉贼的空档,进入房间放置赃物。没有任何依据怀疑到是玉兰做的。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32)

施耐庵先生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无疑是个生花妙笔的高手,既没有正面描写玉兰的行为,亦或隐或现地影射出玉兰的无奈,显然是把玉兰塑造成阴谋诡计的牺牲品,封建礼教的殉葬品,武松刀下的屈死鬼。再现出封建社会尔虞我诈陷害忠良的残酷无情。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33)

而电视剧却把玉兰改编成了亲自动手栽赃陷害的凶手。亲手买箱子,亲手放赃物。虽然剧情也想把玉兰描写成迫不得已,但既然是胁从犯罪的犯人,已经是罪责难逃。这显然是误读了《水浒传》的本意,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34)

对古典名著的改编,毕竟不同于某些戏说的宫廷戏和肥皂剧。

时下流行的宫廷戏,由于已被公认为戏说和瞎编,只能赚取家庭妇女廉价的眼泪,博取少男少女肤浅的欢心,没有任何营养和价值。所以不管怎么胡编滥造都没人在意。不就是图个热闹么,又不需要什么思想性和艺术性。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35)

但是,面对古典名著这先人留下的民族瑰宝,理应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编。因为毕竟是表现那个封建年代的情境,也只有那个年代才能有那样的人和事。这是唯物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岂可随着历史和时代的进程随意改变?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36)

如果按照现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去任意改编历史,把古人塑造成今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则属于风马牛不相及的张冠李戴。既是对名著的亵渎,更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这一点,理应严格把握,不应草率为之。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37)

否则,把古典名著变成可以任意捏造的泥像,想捏什么样就捏什么样,类似把去西天取经的唐僧改编成与女儿国国王谈恋爱,岂不被后人贻笑大方?

对武松的认识评价(对武松形象的讨论)(38)

总结:

武松的形象,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部历史的简笔画,是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真实再现。

武松的形象也不是单独存在。他是与鲁智深等梁山108人相互映衬,相辅相成,谐调默契的关系,是独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关系。

而一旦破坏了武松的形象,则势必破坏了《水浒传》整体的艺术构思,瓦解了古典名著的严谨求实,是有害无益的。

因此,明确这一点,对提高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增强艺术作品的鉴赏力,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