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记者 姚东 北京报道

未来城镇化与房地产(楼市之谜城镇化惹的祸)(1)

原标题:房价差距拉大假性需求是祸首?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在1991年首次使用并提出了城镇化的概念,距离这个概念的诞生距今已近30年,应该说,城镇化概念的背后包含着众多国家战略意图,在此不做具体探讨。但30年以后,老百姓看到的是,在这一概念的指引下,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造城运动,“鬼城”就此诞生。

仍记得几年前笔者借采访的机会去过一次常熟,采访结束后在去往机场的路上,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高楼目不暇接,已经封顶的楼盘显得格外华丽高端,好奇心驱使,问了当地的一名接待,才得知,房价不低但问津者寥寥。笔者这才发现,原来“鬼城”这样的标签并不是鄂尔多斯、包头等地的专利,其他地方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惭愧的是,当笔者意识到“鬼城”问题时其实已经晚了,早在2013年,中国出现了12座鬼城。空空荡荡,没有人烟,多为二三线城市,除内蒙古占据多个席位外,江苏、河南、湖北、辽宁也有城市上榜。这些“鬼城”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的巨大浪费触目惊心。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对12个省区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我国城镇化速度诚然较快,但同时“鬼城”也层出不穷。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其中新城镇产业规划欠缺、不合理尤为凸显,许多地方的城镇化建设沦为简单的新城建造,盲目大兴土木,发展房地产。而当新城建成之时难以产生人群集聚和产业聚集,这就是“鬼城”出现的根本。

而对于人口为什么不愿意向中小城镇聚集,想必也无需赘言。此前,在某知名社交媒体网站出现的一篇名为《逃离北上广 逃回北上广》的文章曾引起广泛议论,其中,逃回北上广的人们给出最多的理由就是中小城镇无论软硬件都与北上广相去甚远,一位亲历者曾坦言,他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建筑,这样的专业只能在大城市才能找到对口工作,而中小城市是无法提供这样的工作机会的。这正符合了某业内人士的判断,如今三四线城市缺乏如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支撑,无法形成人口聚集效应,是导致房屋难以消化的主因。

即便没有人买“鬼城”的账,但开发商依然有定价的权利,市场完全可以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房价差距越拉越大的现实呢?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这一点上,中国人的心理活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曾有电视节目随机采访过多位生活在北京的外省市人员,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种说法是,因为这里是北京,代表了功成名就,回去就等于失败,让家人脸上蒙羞。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不少三四线城市楼盘的销售人员表示,人们普遍认为中小城镇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也是房屋卖不出价格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