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解说 李佳遥

个人主义电影深度解析(大片5分钟)(1)

接纳与认可,远比同情心更高级。

善良的人普遍富有同情心。这话说得虽然不错,但富有同情心就一定善良?却真的未必。同情一般隐藏于人们的内心中,当我们看到某些脆弱的人和事,它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而这种同情心看似是个好东西,因为它让我们的世界更加柔软。但你可能忘了,同情的近义词是可怜,这么一来它似乎也就没那么好了。关于同情是好是坏的问题,一时间可能说不清楚,那就不妨先来看看这部法国影片《触不可及》讲述的故事吧。

个人主义电影深度解析(大片5分钟)(2)

《触不可及》的剧情与《遗愿清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穷困黑人与富有白人成为彼此最佳拍档的故事。但两个电影的角色定位却完全不同,《遗愿清单》中的黑人是个睿智的长者,而白人是个可爱的铁憨憨。但到了《触不可及》这里,肤色不同的两位主角,性格却恰好相反。

个人主义电影深度解析(大片5分钟)(3)

与让人略感遗憾的电影名字相比,《触不可及》的剧情可是有趣多了。一开始就看到黑人德希斯与富翁菲利普半夜在马路上飙车,如果不是有人拦住他俩,还真看不出来菲利普是个一辈子坐轮椅的残疾人。然而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在德希斯的陪伴下,人们好像都会不自觉地忘记菲利普身有残疾这个事实,你看哪个脖子以下动不了的人能出去泡妞、跳伞还网恋的?

个人主义电影深度解析(大片5分钟)(4)

在德希斯之前的应聘者,不是虚情假意地表达对菲利普病症的心痛,就是天花乱坠地阐述所谓的残疾人理论。而德希斯不一样,他坐在那里只字未提菲利普的身体问题,而是就着音乐和他吵起来了。这也是德希斯被录取的原因:别人同情菲利普,只有他能与后者实现共情。要知道,同情与共情可不是什么近义词,二者间的区别就在于,同情是站在高处的一种间接歧视,而共情则来自于身旁的倾心交流。

个人主义电影深度解析(大片5分钟)(5)

影片中,德希斯从没有因为菲利普残疾而对他小心翼翼,相反他把菲利普当成正常人,和他开粗鲁的玩笑,带他体验正常人的生活。而菲利普也选择性的忽视了德希斯的不堪过去,并对他的现在给予认可。两人不仅是主仆关系,更是彼此的挚友。

个人主义电影深度解析(大片5分钟)(6)

菲利普后来所说的一句话,完美提炼了电影的主题:“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没有歧视。”毋庸置疑,这也是生活中多数残障人士的共同心声。

个人主义电影深度解析(大片5分钟)(7)

《触不可及》可以说是圆满版的《遗愿清单》,也是欢乐版的《心房客》。虽然二人注定分道扬镳,但彼此间那些捧腹大笑的时光必将永存于心。

个人主义电影深度解析(大片5分钟)(8)

我们总习惯施舍同情,并在里面夹杂着不作为的善意,这真的就是正确的做法吗?你在同情一个人时,或许早就给他扣上了弱者的帽子,所以说到底也不过是种变相的歧视罢了。有时候,像德希斯那样忽视他人的缺憾,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与之共情,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善良。

个人主义电影深度解析(大片5分钟)(9)

而这种善良也不应该只局限于有身体缺失的人身上,生活中谁没有缺憾呢?只是更多存在于精神上而已。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对亲人、朋友报喜不报忧?大概就是因为倾诉后得到的只是同情,而不是认可与尊重。我们不需要从制高点传来的那一声声叹息,毕竟谁也不是所谓的弱势群体,但我们却需要共情,需要另一个人与自己站在相同的境界感同身受。

个人主义电影深度解析(大片5分钟)(10)

真正的挚友永远是收起同情心,给予对方足够的认可与尊重。任何依靠伪善的同情心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最后结局也不过是碎得稀巴烂。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 转载请联系 个别图片来自网络 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