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是《水浒传》经典情节之一。在这段故事中,有一个著名的反派人物,那就是通判黄文炳。黄文炳的罪状,在《水浒传》中主要有四条:

一是举报宋江谋反。在《水浒传》的描述中,宋江喝醉酒,在浔阳楼的墙壁上写了反诗,结果被黄文炳看到,随后向江州的知府蔡九举报。蔡九起初并不在意,认为只是酸文人发牢骚,然而,当时正好流行一首童谣:“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黄文炳给蔡九解释这首童谣,说“家木”是一个“宋”字,“水工”是一个“江”字,全诗是说宋江谋反。结果,两个证据相互印证,宋江被抓进了死囚牢。

水浒传中的宋江历史如何评价:本是尽忠职守的楷模(1)

二是识破宋江装疯。宋江被抓前,戴宗获知消息,向宋江报信,并出主意让他装疯脱罪。于是,宋江披头散发,在屎尿堆里滚了一圈,自称是玉皇大帝的女婿,带着一个800斤的金印,来江州杀这帮鸟人。看到宋江装疯,蔡九半信半疑,黄文炳却又献奸计,说如果宋江发配江州时就是疯子,那么就是真疯子,否则就是装疯。因此,蔡九询问牢里的工作人员,大家不敢说谎,说宋江刚刚疯掉。然后,蔡九对宋江施以重刑。宋江受不了拷打,只得招供。

水浒传中的宋江历史如何评价:本是尽忠职守的楷模(2)

三是识破戴宗假信。宋江招供后,蔡九让戴宗去京城送信,请示父亲蔡京太师的意见。结果,戴宗跑到梁山,见了吴用,制作了一封假书信回来交差,要求把宋江解往京城,以便途中劫下宋江。但是,这封假书信却用了“翰林蔡京”的图章,不符合父亲给儿子写信的常理,又被黄文炳识破,导致戴宗也被抓了起来。并且,为了以绝后患,蔡九决定直接将宋江、戴宗斩首正法,然后再向朝廷汇报。于是,因为黄文炳,宋江和戴宗危在旦夕。

水浒传中的宋江历史如何评价:本是尽忠职守的楷模(3)

四是道德人品极差。黄文炳举报宋江时,只是一个罢闲通判,就是正在罢官闲居之中。但是,他已经被罢官,却没有闲居,而是听说蔡九是太师蔡京的儿子,经常去巴结蔡九,希望东山再起,所以,存在阿谀权贵之嫌。而且,这个人嫉贤妒能,有比自己强的人,就想办法害他;不如自己强的人,就想办法欺负他,因此,人们给黄文炳起了一个外号,叫做“黄蜂刺”。

水浒传中的宋江历史如何评价:本是尽忠职守的楷模(4)

从以上黄文炳的罪状来看,一个已经被罢闲的通判,非要举报人家题反诗,而且举报的还是义薄云天、声名显赫的山东及时雨,确实十恶不赦、罪不容诛。因此,最后黄文炳被宋江抓到,李逵割他身上的肉,边割边烤,边烤边吃,直到最后取出心肝,给大家做了醒酒汤,让人感觉到简直就是因果报应,大快人心。所以,对于黄文炳之死,《水浒传》中还用一首诗作为评判:

文炳趋炎巧计乖,却将忠义苦挤排。

奸谋未遂身先死,难免剜心炙肉灾。

然而,黄文炳在《水浒传》中,该不该背上这千古骂名呢?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便会感觉黄文炳被如此对待,实在是有点儿冤。而且,他不仅不应该被骂,他简直就是忠于职守、视死如归,敢于对抗黑势力、恶势力的古代典范。对于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

一、黄文炳该不该举报宋江?

我认为,不要说黄文炳是一个通判,就是一个老百姓,看到宋江题反诗,也应该举报到官府。

宋江写的反诗,一共两首。一首是词,词牌是《西江月》,其中有一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另外一首是七绝,最后一句则是:“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两句诗,充满着一种血腥味,体现的就是宋江的反社会人格。这种反社会人格,犹如埋在江州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被引爆,必然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按照《水浒传》的剧情发展,情况也确实如此。由于蔡九决策失误,耽误了对宋江的行刑时机,为梁山好汉们劫法场赢得了时间。结果,在劫法场时,这些亡命之徒不止杀害行刑的官兵,连看热闹的老百姓也不放过,按照书中的描写,杀得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渠。特别是李逵,犹如野兽一般,见人就杀,见头就砍,晁盖都拦不住。

既然宋江对于江州构成了十分严重的安全威胁,那么任何一个秉公守法的公民,发现这种情况,都应该举报至有关部门,消除这种潜在的安全隐患。这就好像在911之前,如果有人发现拉登发出了劫飞机的恐怖信息,那就应该赶紧举报,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很多人,还可能保护了自己。

何况黄文炳还是一个通判,而通判的职责,就是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因此,黄文炳举报并且查处宋江的谋反行为,其实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至于黄文炳是不是罢闲,是不是在岗,并没有什么关系,这就好像一个人民警察,在休假期间看到有人偷东西,当然也会履行自己的职责。所以,黄文炳举报宋江题写反诗,没有任何问题。

水浒传中的宋江历史如何评价:本是尽忠职守的楷模(5)

二、宋江有没有罪?

宋江当然有罪。

且不说宋江之后的打家劫舍、侵州掠府,仅仅当时宋江就已背负三项重罪:第一项重罪是杀害阎婆惜;第二项重罪是勾结晁天王;第三项重罪是攻打清风寨。其中,只有杀害阎婆惜事发,其它两项重罪还未被官方掌握。

并且,对于杀害阎婆惜一案,宋江从来没有主动认罪伏法,而是先跑到柴进那里避难,后来又去了孔家庄和清风寨,正想去梁山落草,被一封家书召回家中,导致被擒获。所以,宋江没有任何自首情节,应该从严判决,只是宋家财大气粗、势力庞大,通过行贿送礼,疏通好了各个关节,最终仅仅被发配到江州了事。而且,宋江在江州,也完全没有服刑赎罪的样子,整天吃喝玩乐、出入自由,喝多了还能吟诗作赋。只是,由于心理不健康,一不小心写成了反诗。

水浒传中的宋江历史如何评价:本是尽忠职守的楷模(6)

三、黄文炳是不是坏人?

我认为,黄文炳未必人品很差。

因为,仅江州来说,当时在官场上没有什么好人,人人都视法度于无物,借着职权贪赃枉法、中饱私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神行太保戴宗。

戴宗那时在牢城当着节级的差事,按照惯例,囚犯初来必须给他送钱。但是,宋江初到江州,却没给他送钱,因为戴宗却与吴用相识,而宋江持有吴用写的书信。结果,戴宗找上门来,直接向宋江索要贿赂。宋江却自恃持有吴用书信,戏弄戴宗,说:“人情,人情,在人情愿。你如何逼取人财,好小哉相!”结果惹得戴宗恼羞成怒,拿出棍子,就要对宋江用刑,这时宋江拿出吴用的书信,戴宗才一改怒容,赶紧参拜,从此成为了宋江的铁杆兄弟。

戴宗向宋江讨要贿赂,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江州的腐败程度,这种腐败已经渗透进了江州官场的各个阶层。那么,在这种环境中,黄文炳被这些腐败分子称为坏人,恐怕真的并非坏人,而只是因为被人所不容而已。要知道,坏人口中的好人,未必是好人;坏人口中的坏人,也未必就是坏人。

而且,黄文炳还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梁山劫法场后,宋江当晚就派人报复黄文炳,杀害了黄文炳全家四五十口,并放火烧掉了他家。这时,黄文炳正在蔡九那里议事,看到家中方向起火,便赶紧归回,结果被宋江擒获。其实,按照常理推测,梁山当天劫了法场,黄文炳应该能够料想到回家的后果,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并没有畏惧生死,向死而行,这也可谓是视死如归的典范了。

所以,黄文炳这个人,实在谈不上是什么坏人,只是得罪了宋江,结果不仅悲惨死去,而且还留下了千古骂名。这个结果对他来说,实在有些不太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