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推行的变革,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有的褒有的贬,一直没有统一的意见。当然,因为阶层不一样,看事物的角度和深度也不一样,因此导致这样的结果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我们要怎样去评价他的这个变法呢?怎样才算是做到了最精确的解读呢?这就需要触及到一个深层次的难题了,要是能够读懂了他的变法,你也算是一个晓情知理的明白人了。既然有贬,那它肯定有不好的一面,毕竟没有人天生不会犯错,更何况是在这样的局面上。一个国家的改革,有所失误也是能够理解的,那我们首先就来看这失误的一些方面吧。
很多人喜欢攻击他变法的内容,例如均输法,这是一种新的征税方法,主要是为了平衡朝廷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矛盾。通俗一点讲,就是朝廷如果向全国各处征收一些物资,那么这些物资在各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自然那些价格高的地区民众就受到了损失,价格低的地区就是朝廷受到了损失。如此之下,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并统一决定划一个标准,交钱,然后再让朝廷统一去购买所需物资。这其实是一个不错的点子,解决了双方的矛盾,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商人的利益又受到了损害,那些喜欢搞囤货的商家挣得没有以前多了,自然不会满意。所以不管怎么做,都会有异样的声音出现。至于怎样去评叛好坏,还是要看利弊之间谁的权重大一些。
上面只是举其中一个具体的变法内容来讲,其他的内容也是这样,都会利于一部分人,然后又给另一群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从变革的内容上来看,确是一大进步,比较超前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不过,此种变革触及到了一些势力群体的利益,而这部分群体的干扰性又特别强,在他们的不断搅和之下,这个变法也就没有了最初的味道。所以它的结局是惨淡的,最终也没有能够开展得下去。毕竟在那个时代,民众的利益是比不过权贵的利益的,大多权贵们一心只为自己谋私利,哪有心思去管别人的死活呢?这也是受当时的政治风貌影响了,实属无奈。
其实当时的执政者和王安石,都想搞好这场变革,刚开始也确实有信心。他们的初衷是为了天下民众,但是他的臣子们却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统治者的皇权之所以稳固,是靠这些穷苦百姓来维系还是依靠这些士子们来稳定?这样的一个问号,毫无疑问带着浓重的阶级色彩。其实,民才是天下之本,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劳付出,养着这些士子有何用呢?现在问题是出现在了士子上,归根究底应该从他们身上找出问题所在。所以说,这场变法来得太早了一些,才没有办法深入下去,只是改了一点皮毛而已。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