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许,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只要你开金口,我等会儿给你送来。”
“那你就送来吧。”
时隔近四十年,电影《牧马人》里男主人公老许和媒人郭谝子的对话突然在网络上火了。
即使现在看似有些荒谬,但两人充满八十年代特色的配音和画风,让人感受到的只有质朴。
为什么没有人抨击影片中的“包办婚姻”?相反会羡慕、怀念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份纯真爱情。
来源|杏不黄
文|十月
01
半天,两个苦命陌生人成家了
原以为是一句玩笑话的老许,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天傍晚老婆和两张鲜红的结婚证明就摆在了他面前。
“这就是你的家。喏,他就是老许。”郭谝子笑着向女主人公李秀芝说道。
老许全名许灵均,三十多岁,1962年解除劳动教养后无家可归,便继续留在西北敕勒川牧场放牧,随后又赶上十年动荡。对家徒四壁、右派身份的许灵均来说,娶老婆这件事想都不敢想。
李秀芝也是个苦命人。
二十岁左右的她在亲戚介绍下,从四川逃荒到敕勒川嫁人,谁知对方意外死去。
举目无亲,无处安身的李秀芝就这样被郭谝子介绍给了许灵均。“你们好好过日子吧,明年生个胖小子,可别忘了补请我喝喜酒呀。”说罢媒人郭谝子便离开了。
一下午的时间,郭谝子来回三十里路,两个陌生人成了两位新人。
许灵均和李秀芝既没有这个年代“两位新人”婚前恋爱史,也没有“两个陌生人”之间的一夜情。
夜幕降临,出门喂完马的许灵均擦亮火柴点燃了油灯。
微弱灯光下,李秀芝枕着包裹睡着了。许灵均替她盖好被子,便抱着破毡子到一旁打了地铺。
他们的新婚之夜,陌生、纯粹、没有爱情、没有激情。
伴随着两声鸡鸣,李秀芝翻了个身从睡梦中醒来。看到睡在地上的许灵均,竟然哭了。
被哭声惊醒的许灵均问她是不是想家了,连忙起身拿出自己攒的四十块钱和二十斤粮票,让她回家。
李秀芝以为是嫌她丑,他只是怕右派身份拖累她。
“他们说你不是坏人。”说完这句话,李秀芝自然地拿起许灵均破旧的衣服给他缝补。那么信任,没有一点陌生感。他好像等待了她好多年,她也好像等待了他好多年。
许灵均一阵痛哭后,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李秀芝”。那一刻起,两个人的日子便真开始了……
02
从来不说我爱你,眼眸里却都是我愿意
影片中没提一句我爱你,但两人的相处尽显爱意。
面朝黄土背朝天,李秀芝在院子里干起了男人的活,在许灵均牧马离家的10天里,她拓了2000匹砖,打算再盖个新房子。听后的许灵均自然地伸出手抹去了李秀芝脸上还未风干的水泥。
夜里,李秀芝拿出一个蓝色日记本,里面记录着这些天她的点点滴滴和对许灵均的思念。两人意依偎在炕头,许灵均一篇一篇地念了起来。
“今天,我从野地里刨了两颗杨树,借牛凤英家的车子种在院子里。”
“今天,杏花们叫我去看电影,放的是《列宁1918》……灵均回来我要把这句话说给他听,‘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今天,大青马从山上跑回来,董大爷说它是想家了才跑回来。唉,马都知道想家,人也不想家,许灵均。”
“今天,我从刘大夫家借了一本《三里湾》,邻居说这本小说很好读,我这个小学四年级学生要啃啃这本小说。”
……
媒人介绍,父母同意,夫妻先结婚,慢慢在婚姻里积累感情,这是传统社会婚姻中典型的相处文化。
幸运的是,彼此遇到了好人。
面对贫穷、身份不好的许灵均,李秀芝却把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
院子里养起了鸡鸭鹅,餐桌上也不再是单调的一碗粥,许灵均交她识字读书。郭谝子的玩笑话也成了真,李秀芝生出一个大胖小子。
小小的院子,充满了生活气息。
如果说电影前半段是对李秀芝的考验,后半段就反了过来。
时隔多年,许灵均“右派”帽子被摘掉,国家赔偿他500元,还让他去当老师。邻居们调侃说到:“许老师现在身份不一样了,人家现在是国家教师。”
后来,许灵均远在美国的亿万富翁父亲又回了国,两人在北京相见。父亲要许灵均去美国继承家业,即使放在现在,也没有几个人能经得住上亿的诱惑,而许灵均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了。
有一天,许灵均和父亲逛一家商场时,面对琳琅满目的瓷器,许灵均只拿了一个四块五的泡菜坛子,只因李秀芝是四川人,很喜欢吃泡菜。
金钱物质诱惑面前,他记得的只是妻子的爱好。
在北京期间,许灵均经常挂念李秀芝,给她写信。 “秀艺,我又在想你了,你现在在干什么……”
画面里出现的是草原小土屋里面静悄悄的,李秀芝靠坐在炕头,儿子甜睡在她的身旁,她也在思念远方的许灵均。
六十年代爱情与浪漫物质无关,走过半生回头却发现爱一直在。
03
相处与相爱,两种文化相撞
“谈谈你们的恋爱史好吗?”
“我们没有恋爱史,我和我妻子结婚的时间我们还不认识。我们可以说是,结婚以后才谈恋爱的。”
“在美国,结婚是恋爱的坟墓,一点味道也没有。”
这是许灵均和他父亲秘书的一段对话。
许灵均和李秀芝的婚姻完全不是自由恋爱,两人的结合更多的是时代悲剧的产物。与两人相比,我们现在能够自由恋爱结婚,但为什么有时候却有着和许灵均父亲秘书一样的感受?
正是受西方文化影响,人们逐渐要求要有个人意志,要求自由得到尊重,男女间的相处文化逐渐向相爱文化过渡。
如今的我们身上都有两套文化体系,往往相爱文化占上风,比如必须你爱我、我爱你,才能走到婚姻的殿堂。
但婚后有的人相处意识慢慢显现,自己却不知道。
一方若依旧注重爱情带来的感受,比如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质疑和抱怨:
“结婚就变了样!”“为什么不像谈恋爱的时候对我上心了?”“是不是不爱我了?”
若另一方的潜意识在相处上,那么就会听到这样的语句:
“怎么一天总作,为什么不能舒舒服服过日子?”“我只是累了不想说话,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我不爱你了?”
于是双方开始争吵,甚至离婚,实则是两种文化的碰撞。
像许灵均和李秀芝这样的老一辈基本是从相处开始,很少纠结对方爱不爱自己,维度是单一的。
现实生活中,我的老师也是那个年代的人,用他的话讲,“我在电线杆上维修电线,媒人带着一位姑娘走来,我冲她挥了挥手,她冲我笑了笑,便定了终身,携手到白头。”
现在则是相爱和相处文化夹杂。
姑娘杨与前男友恋爱5年,男友重病时一直在身旁照顾。结果老天弄人,最后男生娶了一个认识只有一个月的女孩。
有时候可能并不是两人爱情出了问题,是没有意识到是相处上出了问题。因此总有人纠结,“他/她既然爱我,为什么还这样对我?”
如今随着文化的发展,没有人能说出相爱和相处哪个更利于婚姻,但至少要明白两人争吵时要站在同一个维度解决问题。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