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吟风者,欢迎您关注我。

孔子,孟子和荀子儒学的三大圣贤。但是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主张人性本恶,这两位的主张表面上看起来完全是互相矛盾啊!那为什么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学大师呢,既然同为儒学大师那么他们肯定属于同一个派别,属于同一个派别观点相差又这么大,是不是有点奇怪呢?既然同是儒学大师,那么他们的理论水平肯定都没问题,也不会范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不然怎么能称为大师呢。我一开始也有这种疑惑,后来才明白是我自己想错了。

荀子认为人性本善还是恶(孟子讲人性本善)(1)

荀子认为人性本善还是恶(孟子讲人性本善)(2)

咱们都知道一些哲学家的著作非常难懂,每个字都认识,还是连起来我们却理解不了它的意思了。给我们造成这种困惑的一大原因就是,一些哲学家用的词,它所代表的意思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意思。(这是因为,有些哲学家认为我们现在的语言变得不那么纯粹了,他想表达的意思,这个词代表不了。所以有的哲学家会发明一个新词,有的哲学家则继续沿用老词,但是意思他们还要加以解释。比方说,读海德格尔的书,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整清楚他的书里面一些词汇所代表的含义,比如,此在,存在着等词汇。)

荀子认为人性本善还是恶(孟子讲人性本善)(3)

孟子和荀子的主张领我们迷惑的原因,就有点像是哲学家用的词汇和我们相同但是意义却不同给我们带来困惑的原因一样。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同一个字“性”,但是孟子口中的性和荀子口中的性,却不是一个意思。要不然一个讲性善,一个讲性恶,为啥他俩还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呢,这是不可能嘛!历史上也没有人把这俩大师当做对立的来说啊,因为他们所讲“性”虽然是一个字,但是所讲的意思是不同的。

我认为孟子讲的性善,是指的人性向善,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人都有恻隐之心,这个恻隐之心就是向善之心,人在入睡前,可能会想今天一位老奶奶摔倒在路边,我怕被讹诈没有去扶她起来;今天路边的一只小猫冻的瑟瑟发抖,看样子还很饿的样子,它看到我就向我走来,想要点吃的吧,我因为急着去上班就没有管它,也不知道它怎么样了,心里感觉很惭愧不安。其实,这就是人性向善的表现。若是有人在入睡前会想,我今天没有打人,骂人,没有欺负别人心理很不安,那是魔鬼我们不去管他。所以啊,我们极大多数人开始人性向善的。

荀子讲的性恶,我认为是讲的人性的本能是维护自己的,毕竟穷则独善其身嘛。比如说我们都很饥饿只有一个馒头,那肯定大家都会留给自己吃,而不会把这个馒头给别人吃。又比如,一个人掉水里了,我们出于性向善想要帮助他,但我们并不会游戏处于“性恶”,并不能跳下水去帮助他,只能喊别人帮助他,这就是我认为荀子的性恶。

孟子讲性善,我认为是说的向善。荀子讲性恶,我认为是人本能的先保护自己的选择。这两者并不矛盾。人性是天使还是魔鬼,就在于你所处的环境条件。落水的人在自保情况下,他能能抓住一切他们所抓住的事物,绝不撒手。罪犯也能在他们的父母面前,做一个乖孩子。

欢迎大家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写的有道理请您关注我,点赞,转发或者评论!您的鼓励就是我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