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迎泽区地处太原市中南部汾河以东的河谷平原,市区中部。东接晋中市寿阳县,南与小店区、晋中市榆次区毗邻,西隔汾河与万柏林区相望,北与杏花岭区相邻。总面积117平方千米。2018年,全区设柳巷、文庙、庙前、迎泽、桥东、老军营6个街道和郝庄镇,共95个社区、19个行政村,总人口65万。
迎泽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省城太原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商贸中心、交通枢纽和对外交往“窗口” ,是太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集中了省委、省人大、市政协等众多省、市党政机关,新华社山西分社、山西日报社、山西电视台、山西电台等多家新闻单位及太原火车站、太原长途汽车站和太原电信大楼、太原邮政大楼等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枢纽;迎泽大街、府东街、解放路、新建路、五一路、并州路、建设路等全市主要交通干线纵横全区;山西饭店、山西大酒店、迎泽宾馆、湖滨国际大酒店、金港大酒店等省城主要的高档宾馆饭店遍布辖区,形成了功能完备、辐射全省的综合服务网络。
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迎泽区得名于明洪武九年(1376)太原城扩建时所建 的“迎泽门”(俗称大南门)。从秦置晋阳县到宋毁晋阳城,多为州郡治所、国都。宋毁晋阳城、重建太原城后,迎泽地区为太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民国16年(1927)太原设市之前,迎泽地区属阳曲县。民国34年,太原以城池为界,划为内八区、外八区,区境为内一、二、三区及外一区、外二区管辖地。1954年6月4日,太原市各城区以地区方位命名,迎泽地区被命名为太原市南城区。1998年1月1日,以原南城区为主体,组建迎泽区,下辖迎泽、桥东、文庙、柳巷、老军营、庙前6个街道和郝庄、孟家井2个乡。2001年,孟家井乡与郝庄乡合并为郝庄镇,至2018年,迎泽区基本建制和所辖地域没有变化。
建区20年来,迎泽区委 、区政府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建设“中心商务区、历史文化区和休闲旅游区”为目标,团结拼搏,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使全区呈现出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安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环境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
▲盛装五一广场
迎泽区境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璀璨 ,自古为并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哺育和吸引了众多著名人物。尤其是近现代以来,迎泽境域成为中国共产党山西地方组织的摇篮,这里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率先蓬勃开展,涌现出众多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他们对迎泽乃至太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昌龄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苦,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词,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后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傅山
傅山(1607—1684),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书画家、篆刻家、医学家。初名鼎臣,改名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傅山通经史、诸子、佛道之学,精医学,兼善诗书画,其书篆、隶、正、草无不精,尤以行书更具特色。工画,所作山水,丘壑磊落,纯以骨胜,其墨竹亦有气韵。富收藏金石,精鉴别,尤精篆刻。著有《霜江龛集》十二卷、《荀子评注》等。传世书迹较多,遵循作字先作人的信条,他的书法作品充分反映了其博大宏深的学养、光照人格的思想追求,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傅家巷为傅山故居,傅山曾隐居于迎泽区松庄村。百年老字号大宁堂为傅山创办,为其坐堂行医之处。清和元“头脑”传统美食为其配制,至今仍享誉海内外。
彭真
彭真(1902—1997 ),原名傅懋恭,山西曲沃县垤上村(今属侯马市)人。民国11年(1922)考入省立第一中学(太原市第五中学前身),民国1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山西省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晋察冀分局(北方分局)书记,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北京市委书记、市长,政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是第七、八、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位 于迎泽区文瀛公园内文瀛湖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 二级博物馆、全国党史系统先进集体、山西省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和山西省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于2002年10月12日彭真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落成。馆内设有《彭真生平业绩陈列》《彭真与山西陈列》《高君宇生平业 绩陈列》《贺昌生平业绩陈列》和《中共太原支部历史陈列》。
核心城区 名胜众多
迎泽区是宋建太原古城和明太原城的核心区域,文物旅游资源丰富,有崇善寺、白云寺、太原清真古寺、山西大学堂旧址、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迎泽公园等。
永祚寺
永祚寺俗称双塔寺,位于迎泽区郝庄镇郝庄村南500米处。据塔顶铭文和碑文记载,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清顺治十五年(1658)、民国16年(1927)维修。寺院坐南朝北,依山而建,南北长216.98米,东西宽141.96米,占地面积30802.48平方米。由寺院和塔院两部分组成。寺院为二进院落布局,南北长166.66米,东西宽42米。中轴线上有山门(新建)、二门、大雄宝殿和观音阁,两侧为一进院东西厢房(新建)和禅房、客房。寺院的东南隅为塔院,现存明代砖塔二座。双塔对峙,均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空心结构,通高54米。寺内保存有明清时期碑碣260余通(方),其中明代石刻珍品《宝贤堂集古法帖》180余方,清代《古宝贤堂法帖》48方(包含清代著名书法家祁寯藻《子史粹言》石碑4通 )。寺内还种植牡丹花1000余株,有名的品种有20余种,其中明代“紫霞仙”为最古老的牡丹品种之一。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关帝庙
大关帝庙位于迎泽区庙前街北段,为太原现存关帝庙中最大的一座。该庙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清建筑,坐北朝南,重院建筑,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正殿、春秋楼以及两侧的钟鼓楼、厢房、围楼等殿堂25间,加上东西别院总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春秋楼为二层楼阁,歇山顶,琉璃剪边,与左右禅堂、客堂、楼阁相连,上下均出檐有廊,整个建筑布局严整,错落有致。2013年3月,太原大关帝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纯阳宫
纯阳宫俗称吕祖庙,位于迎泽区起凤街1号。此处原为供奉唐代著名道士吕洞宾的道观,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在宋代旧址上重新扩建,清乾隆、嘉庆二朝又予增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增建假山、关公亭及碑廊等,始成今日规模。纯阳宫占地5246平方米,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宫门(新建)、“吕天仙祠”木牌坊、二道宫门(道德门)、过厅、吕祖殿(纯阳殿)、虚无洞、方形单间回廊亭、灵宝洞、玉皇阁(巍阁)。纯阳宫建筑群布局严谨,类型众多,洞石亭阁,殿楼相间,为道教建筑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优秀范例。现辟为山西省艺术博物馆。
崇善寺
崇善寺位于迎泽区崇善寺街9号。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阳曲县志》记载,崇善寺原为隋炀帝行宫,唐初称白马寺,后改名延寿寺、宗善寺。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晋恭王朱棢为纪念其母,于洪武十四年(1381)在原址重予扩建,洪武二十四年修建完备,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成化十六年(1480)增修,嘉靖年间(1522—1566)改名崇善寺。清同治三年(1864)寺院被火焚毁,仅存主体建筑大悲殿及后殿的部分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崇善寺多次维修,对其收藏的大批历史文物进行了整理和鉴定。崇善寺坐北朝南,东西长119.2米,南北宽71.7米,占地面积8547平方米。中轴线建有山门、大悲殿,山门两侧为钟鼓楼,大悲殿前两侧有钟鼓亭,东侧有东厢房,为原寺的四十六分之一。寺院现为山西省佛教协会所在地,1965年被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寺
白云寺又称南十方院,位于城南红土沟,旧名净业庵,又名清凉寺。寺内观音堂始建于唐,明代增修,清康熙二年(1663),天泽和尚扩建,因寺前常有白云飘飞,遂更名为白云寺。雍正九年(1731),僧人了然重修建毗卢阁。白云寺坐北朝南,两重院落,中枢线上依次有山门、过殿、正殿、藏经楼,两侧有钟鼓楼及东西配殿、厢房等。“文化大革命”中,寺院遭到严重破坏,寺内所有的木雕、泥塑被砸毁,唯坐像韦驮幸免。白云寺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迎泽公园
迎泽公园因位于古太原城门“迎泽门”附近而得名,居于市中心宽阔的迎泽大街中段,交通便利,视野开阔,是太原市内最大的公园。总面积66.69万平方米,迎泽湖水面占公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分为北湖景区、中部景区、南部景区和南湖景区。2017年国庆节,经过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后,迎泽公园以崭新的容颜展现在人们面前。从一座游乐、休闲、园林混搭的综合性公园,到注重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突出古典风格的园林,迎泽公园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华丽转身。
碑林公园
碑林公园位于滨河东路与康乐街交汇处,距迎泽大街500米,地处市中心、汾水之滨, 以收藏、展示、鉴赏和社会教育及旅游观光为主要功能,集文化休闲于一体。 在我国众多的碑林胜地和园林景点中别具一格,博得“三晋一绝无价宝”“传统教育好阵地”等美誉,被省、市教委命名为“德育教育基地”。 公园 占地13728平方米,分南、北两园。 北园为傅山碑林 , 着重体现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中轴对称的庭院风格; 南园为三晋碑林, 以自然式布局的园林造景手法为基调。 傅山碑林是我国颇具规模的个人书法碑林,藏有傅山书法碑刻作品146幅,篆、隶、楷、行、草五体俱全。
非遗文化 绽放异彩
迎泽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市级4项、区级9项。
琉璃烧制技艺
迎泽区马庄山头村(现属新沟居委会)是山西琉璃烧制陶艺重要的发祥地。苏氏家族于明洪武年间从洪洞县迁居这里,开始烧制 琉璃。 这里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优质的坩土原料,为琉璃的制作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清嘉庆年间,这里曾经是京城皇家的供瓦基地。当时交通运输多用骆驼。每当发运琉璃瓦时,几十个骆驼的运输大队一字排开,驼铃声声,场面壮观。
历史上的苏氏琉璃,以美丽的孔雀蓝为主色调,辅以黄、绿等色。孔雀蓝以及孔雀绿因原料复杂,熬炼难度大,其技艺在家族中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为孔雀蓝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2009年,苏氏琉璃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恒义诚老鼠窟元宵
太原市恒义诚甜食店位于太原市古老而著名的繁华闹市钟楼街,创建于民国26年(1937),以经营太原名吃“老鼠窟”元宵闻名遐迩,是一个经历近80年风雨沧桑、名扬并州、誉满三晋的老字号国有企业。2018年,有职工百余名,经营网点2个,经营面积500平方米。
恒义诚“老鼠窟”元宵制作技艺是由19世纪太原市松庄村一位叫申友(乳名三货)的商贩,经过潜心研究和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他所制作的元宵,原料大部分采用本地产品,主料为晋祠花塔村一带的江米,辅料取用周边村庄种植的桂花、玫瑰花和芝麻等。整个制作过程分为面粉碾制、拌制元宵馅、滚元宵、煮元宵四个部分,每个过程都是纯手工制作,其中独特的石碾碾面、桂花酱制作、玫瑰酱腌制、手工制馅和滚制元宵工艺是中国北方元宵制作技艺的代表。
2006年和2011年,太原市恒义诚甜食店分别被贸易部和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9年,恒义城“老鼠窟”元宵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老鼠窟”商标获“山西省著名商标”。
太原庙前高跷
太原庙前高跷是流行于迎泽区庙前街及其周围一带的地方民间艺术,是舞蹈者借助小腿部位绑上长木跷道具来进行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
太原庙前高跷约于清代康乾时期兴起,距今有200余年历史。大多以晋剧里的某些唱段或情节为主,以唱、念、扭、摆、舞、逗、颠、蹦来表现,体现出舒展飘逸、诙谐风趣、秀气袭人、引人入胜的独特风格,但也不乏武跷威武刚劲的表演。常见的表演有:金鸡独立、苏秦背剑、怀中抱月、蝎子倒钩、打蹲子、跌八叉、磕跷腿、鹞子翻身、风摆荷叶等,体现出北方武跷粗犷火爆、欢快奔放、恢宏壮阔的共性。其伴奏音乐为社火锣鼓。太原有民谣:“西华门的狮子亲贤的龙,庙前街的高跷爱煞人。”
2010年,庙前高跷被列入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茉莉花茶加工技艺
乾和祥茶庄是三晋颇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茶庄,隶属于太原市果品茶叶副食总公司。始建于民国6年(1917),创始人是河北陶县人王占元,总店设在迎泽区钟楼街103号。茶庄横跨两个世纪,见证了太原城近百年的风风雨雨。1998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乾和祥”商标。2011年,被商务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被山西省工商局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
历经百年的发展,乾和祥仍然门庭若市、生意兴隆,经营茶叶品种达百余种。茉莉花茶是乾和祥的招牌产品,茉莉花茶拼配加工及手工斗型包装工艺是乾和祥茶庄所独有的传统技艺。茉莉花茶以其独有的香气和标志性的包装成为茶庄与众不同的特色,彰显出其厚重的文化底蕴。2013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首善之区 昂扬向上
近年来,在迎泽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同心同德干事业、众志成城攻难关,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好成绩,展现出昂扬向上的好势头,在推动首善之区建设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区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迎泽区围绕“一个主攻方向、两个商圈、三个板块、四个园区、五项产业”的战略布局,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升、稳中提质。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700亿元大关,完成768.6亿元,比上年增长8.9%,绝对量继续保持全市十县区之首;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70.5亿元,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9.5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0亿元,增长1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1亿元,增长3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2亿元,下降5.6%。
▲中正天街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成效显著。迎泽区积极构建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2018年,结合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招商引资方向,签约万科城市之光、万豪广场等17个项目,引进资金238.3亿元。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森栖谷休闲农业山庄初具规模。以转型项目建设年为契机,全年储备项目80个,累计完成投资67亿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全年旅游收入达165.1亿元。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投入“双创”资金1302万元,打造省级众创空间8家、科技孵化器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16个,新推荐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63家,发明专利申请量435件,高铁非金属声屏障等3项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加大建设管理力度,城乡宜居指数持续增长。 迎泽区以建设宜居城区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亮化、美化、绿化事业及环卫、供水、供热等公共设施建设同步进行,环境质量逐年提高。2018年,完成双塔北路、火车站东广场等全市重点工程房屋征收,累计征收5.9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创建示范小区22个,辖区党政机关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举全区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九乱”整治为抓手,累计投入2亿余元,打造文明交通街巷59条,综合整治背街小巷66条、老旧小区231个、集贸市场8个、“五小”门店1170个,新建公厕5座。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9个村完成绿化升级,15个村建立了垃圾收运体系,城乡宜居度、美誉度、认同度不断提高。
突出抓好民生实事,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18年,区财政83.5%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10件惠民实事基本完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全年新增就业175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成了36中、37中、39中等学校一期改扩建工程,东岗小学、并州路小学、双东小学、37中东校顺利迁入新址;新建15个智慧教室和10个创客实践基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代表全省接受国家考核,获全国第六名。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郝庄镇获评省级文化艺术之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奋斗不息,追梦不止。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迎泽区全体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正奋力开创省城首善之区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张国文 张 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