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四期开始,我们将进入食物特辑,探索食物本身以及食物带给我们的种种乐趣,揭示其中隐藏的秘密。

常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第四期食物特辑)(1)

食物特辑

说到食物,我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口味丰富的各大菜系料理,也不是刺激味蕾的奇珍佳肴,而是我们最平凡的基本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米饭、馒头、面包等各种主食,大约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能达成一致共识的食物。

常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第四期食物特辑)(2)

碳水化合物

在我们血糖很低的时候,尤其是大量体力消耗后,我们需要快速补充能量,这个时候,像大米、面包等碳水化合物是我们最可靠的选择。

碳水化合物的种类繁多,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都是由组成,他们的来源大部分都是植物的种子,像我们吃的大米、面粉等等,种子利用淀粉集聚能量,这就是我们的主粮。

当然由于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温度都不同,主粮可能会有所区别,但是基本上最主要的主粮还是以小麦和水稻为主。

为什么在几千年的岁月中挑选出小麦和水稻作为主粮呢?

中国农科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和《2020全球粮食政策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谷物的自给率达到98.75%,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抵御突发事件冲击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们在田间劳作,种植粮食所耗费的人力很高,我们需要在田间除草、翻地、播种、施肥、收割等等,一系列的田间劳作换来了我们的劳动成果,消耗了人体大量卡路里。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如果你身临其境,就知道在我国地形复杂的环境中,农业生产是多么辛苦的劳作。

常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第四期食物特辑)(3)

田间的辛苦劳作

我们生产的主粮就是能够迅速给予我们能量的碳水化合物,比其他任何类型的食物都要快,我们的身体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由血液吸收输送到全身,提供给我们肌肉和器官能量,维持我们最基本的体力活动。

当然,为什么我们主粮的结构是这样,不仅仅是因为以上的原因,以我们的水稻为例,一粒米所蕴含的能量巨大,如果将稻米燃烧转化成热能,每10g米,所释放出的能量大约为35卡路里。结合人类的进化,我们食用它获得的能量要比生产它所需要的能量多的多。

常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第四期食物特辑)(4)

水稻

大米中的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他们长链的化学结构很难被我们直接消化,所以我们还需要热能和水来让淀粉膨胀,直到细胞破裂,释放出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从田间生产到加工制作等一系列的劳动,才能得到我们要吃的米饭,所以综合下来制作出一大碗米饭大约需要70卡,只要10g米就能产生35卡,所以一大碗米饭(生米200g)给我们的热量是700卡。一般来讲一个人正常每天摄入2000卡路里的食物,也就是说700卡相当于一顿饭。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巨大的收获。

常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第四期食物特辑)(5)

一大碗米饭

水稻在南方雨水比较充沛、气候比较温暖的地区种植,而在气候不是很温暖,干燥的地区,我们就种植小麦来作为我们的主粮,小麦作为主粮的优点和水稻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为我们提供大量能量。

常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第四期食物特辑)(6)

小麦

另外,小麦的烹饪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根据考古资料,我们与小麦的相识在五千年以前的黄河流域,从周代开始,我们开始使用石磨等工具,将小麦从麦粒转化为面粉,制作各种面食。制作面食的过程中,我们得以发现了一种我们沿用至今的充满奇妙乐趣的烹饪技术,没错,就是发酵技术

常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第四期食物特辑)(7)

发酵技术

经过自然发酵或酵母发酵的面食,让我们的尝到了质地松软、口感细腻的美味,同时,发酵带来的营养价值给我们的健康也带来了很大益处。微生物的作用,让面食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还有多种微量元素。

老面或酵母进入到面粉的中,开始了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面粉中的淀粉变成一种多糖,我们叫做麦芽糖,微生物吸收这些糖,从中获取能量,进行生长代谢,并把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糖转化的过程,产生了二氧化碳、水和热量。

常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第四期食物特辑)(8)

发酵的复杂生化反应

后期面团在发酵过程中,由于氧气的减少,进入了厌氧阶段,糖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产生了酒精、二氧化碳和热量,酒精和酸反应后产生脂类物质,发出香气。部分细菌还会产生出少量乳酸,就会产生一种独有的酸味。

通过不停的揉捏,我们将麦胶蛋白(也叫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进行结合,麦胶蛋白有一定的弹性,麦谷蛋白有一定的粘性,两种蛋白结合起来制造出一种富有韧性的新物质,就是经常听到的“面筋”。这一步骤也是我们制作面食的关键,不断的揉捏,面筋组织会重排,生成更多的面筋,这样制作出的面包会膨胀的更大不漏气,且松软无比,制作出的馒头会更有嚼劲和弹性。

常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第四期食物特辑)(9)

面包

面食的发酵丰富了我们的口味,也让我们创造出了更多面食品种,通过蒸、炸、烙、烤等制作方式,变成了各具特色的代表地域文化特征的美食。

常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第四期食物特辑)(10)

馅饼

这一期是食物特辑的第一期节目,我们探究了小麦和水稻作为主粮的原因,了解他们有趣的烹饪方式;作为我们祖先几千年精选下来的碳水化合物,喂饱了世界上众多人口,也构成了我们文明起源的原始动力。

下一期,我们将踏入蛋白质、脂肪类食物的奇妙之旅,欢迎大家点赞、留言、关注、转发。

这里是"不严谨实验室",一个欢迎大家共同探索的知识小频道。

如果能对大家真的有帮助,是我最大的愿望;码字不易,希望大家都能支持原创。

希望你们能喜欢我的分享,下期见!

引用:【1】GB/T 7714庞广昌. 中华饮食文化和食品科学探源[J]. 食品科学, 2009(03):10-19.【2】GB/T 7714安渊, 董彬, 王凤成. 中华发酵面食[J]. 现代面粉工业, 2010, 24(004):2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