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举办首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之后,京剧界大演现代戏形成了高潮,各个剧团争先恐后,北京京剧团也不例外,在成功地创作演出了《芦荡火种》(即后来的《沙家浜》)后,又积极创作排演了几个新的剧目。裘盛戎在创作中十分积极,勇于实践创新,这段时间他一共创作主演了三出现代戏:《杜鹃山》(老版)、《南方来信》和《雪花飘》。

裘盛戎有多厉害(裘盛戎的三出现代戏)(1)

1963年,裘盛戎在看了王树元创作的话剧《杜鹃山》后,萌生了将这部戏改编为京剧的想法。他认为无论是跌宕曲折的剧情,还是浓墨重彩的主角“乌豆”,都非常适宜搬上京剧舞台。裘盛戎在《杜鹃山》中扮演主人公乌豆,赵燕侠演贺湘,马连良饰演郑老万,谭元寿饰演石匠李,马长礼饰演温七九子,马富禄饰演老地保,万一英演杜妈妈……如此大家云集的京剧现代戏,阵容豪华一时无两,深受各界关注。裘盛戎主演的《杜鹃山》后来经过三易其稿才成为样板戏《杜鹃山》,乌豆改名雷刚、贺湘改名柯湘,全剧以柯湘为主,主要演员也都改换。老版《杜鹃山》凸显了前辈大师在京剧现代戏探索之路上对传统唱念和表演手段的运用及发展的特征,其韵味淳厚,动人心魄。裘盛戎先生在剧中的经典唱段“大火熊熊照亮天”深受观众喜爱,传唱至今。这段唱在样板戏里先被删掉,后又被部分保留。随着政治运动的深入发展,裘盛戎逐渐处于被淘汰的地位,从开始演乌豆A角,后退为B角,再后来为C角,直到最后彻底赶出剧组。

裘盛戎有多厉害(裘盛戎的三出现代戏)(2)

在这期间,裘盛戎还创作演出了《南方来信》和《雪花飘》。《南方来信》是根据当时畅销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成京剧的,讲述越南南方抵抗力量当年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故事。裘盛戎演陈老四、马连良演杨老青、李世济演阿霞。裘盛戎说,演现代戏离不了传统戏的基础,但传统戏的技法演现代戏又不够了,所以要创新。他在《南方来信》中就创造了【二黄快板】的唱腔。

裘盛戎还和马富禄合作创作排演了一出小戏《雪花飘》,当时舞台美工人员设计了真实的场景,以配合演员表演。裘盛戎看了说:“你们这又是风又是雪的,我还表演什么?”布景就在演员身上,裘盛戎用精湛细腻的的表演,表现了退休老工人在风雪中热心为群众传送电话的感人场面。裘盛戎在《雪花飘》中的【二黄三眼】,在《南方来信》中的【二黄快板】的唱腔创新,真正达到了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境界。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先生曾评价裘盛戎的唱腔时说“腔虽老而因裘则新”,是“旱香瓜——另个味儿”。

1966年,裘盛戎被打成“反动艺术权威”,隔离审查,并被抄家。后来北京京剧团出演《海港》,只让他担任B角高志杨,于是每逢此剧由B角演出时,观众就蜂拥前往,争睹艰难岁月中裘先生的风采。裘盛戎深爱他的事业,逝世前两年,他尚在“控制使用”中,还随《杜鹃山》剧组去湘鄂赣体验生活。

裘盛戎对《智取威虎山》这出戏也有自己的见解,并经常和其他演员交流。比如剧中李勇奇有句唱 “扫平那威虎山我一马当先!”一般都是一口气唱出,裘盛戎说:“如果一口气唱,后面就没气儿了,我不这么唱,我把当字放的头里,一马当——先!当字后面换口气再唱先就有力气了。”

最近,北京京剧院重新排演了这出戏,把裘盛戎创作的乌豆重新展现在舞台上。戏名也改为《乌豆》,以示与样板戏《杜鹃山》不同。北京京剧院把老版的《杜鹃山》重新搬上舞台,其意义在于,澄清一种模糊认识,误以为样板戏是京剧现代戏的鼻祖。事实是,京剧演现代戏从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了,而且也有不少优秀剧目,京剧发展的历史不能割裂。

裘盛戎有多厉害(裘盛戎的三出现代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