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丽人生》解读

导演:罗贝尔托-贝尼尼

主演:罗伯托·贝尼尼/尼可莱塔·布拉斯基/乔治·坎塔里尼/玛丽莎·佩雷德斯

地区:意大利

上映时间:1997

人生赢家的十部电影(人生必看百部经典之罗贝尔托)(1)

美丽人生

一、主题

片子歌颂了美好生活、美好的爱情,甚至在逆境中,人们都不失幽默的本色。这让每一个悲观厌世的人从中受到了鼓舞,增添了生活的信心;让不懂世事的孩子永远只知道人生无处不美丽,所有的厄运不过是一场必来的游戏。基多这样做,让灰色的人生发出了美丽的光彩。整部影片就像是一个回味隽永的人生寓言富含着感人的主题、深刻的哲理。

人生赢家的十部电影(人生必看百部经典之罗贝尔托)(2)

二、风格

本片是喜剧风格与黑色幽默手法的完整统一与绝妙应用。他充分探究了电影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为繁荣电影手法做出了自己独到的贡献。

人生赢家的十部电影(人生必看百部经典之罗贝尔托)(3)

本片的前半部分是喜剧,充分运用了喜剧的假定因素,一些细节和情节的编织让人忍俊不禁,几乎每一个场景都有着贝尼尼风格独特的戏剧演出。而这种喜剧的场面所延伸、发展之处则是影片中最为出色的童话式场面。

人生赢家的十部电影(人生必看百部经典之罗贝尔托)(4)

他首先是一个个出人意料的细节——在剧院里,甚多不看舞台,而是紧盯着坐在高处包厢里的朵拉,嘴里念念有词,结果仿佛是意念的感应,朵拉果然转过头来,使基多看了个够;在雨中,基多从剧院“劫走”了朵拉,汽车又一次坏了,基多把朵拉带下汽车,接着像变戏法一样在朵拉脚下铺出一条长长的红地毯;在一幢房子门前,门锁着,基多双手合十,嘴里念着“圣母玛利亚”,结果上天果然掉下一把钥匙……还有那顶召之即来挥之即走的帽子等,很快就让基多与朵拉一见钟情、心心相同。在基多最后带走朵拉那场戏中,童话似的场面和童话式的结局完美地结合成为一个美丽的高潮:基多骑着那匹绿色的大马走进了饭店大厅,而在顷刻之间,朵拉也已跃上了马背,这种“白马王子”式的场面使在场的宾客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人生赢家的十部电影(人生必看百部经典之罗贝尔托)(5)

后半部分描绘的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故事”,同时也极有可能破坏本片在风格上的完整性。因为他要讲述的是一个与“二战:时期纳粹大屠杀相关联的故事,而这种故事往往与黑暗、恐惧还有死亡的阴影相伴随。但贝尼尼却以出色的喜剧天才,以喜剧、童话和寓言式的风格将两个部分统一于一个整体。

人生赢家的十部电影(人生必看百部经典之罗贝尔托)(6)

首先,它确立了影片的主旨——不讲“二战”犹太人的命运而是在讲人生的态度;其次,为了不使同被关入集中营的儿子感受到恐惧和死亡的阴影,他让剧中的这位犹太人父亲编出一个关于游戏的故事,就像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保护着小主人公约舒亚的童心在这个世界最残忍的地带始终充满着欢乐。这神奇的一笔在升华了本片主题的同时也保持了本片在本片在风格上的完整,仍然是喜剧,仍然是幽默,只不过前面加了两个字“黑色”。

人生赢家的十部电影(人生必看百部经典之罗贝尔托)(7)

何为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编出来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12个作家的作品,提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即由此而来。它是60年代美国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进入70年代后,“黑色幽默”的声势大减,但不时也有新作出现,在美国文学中至今仍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它的主要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马斯·平钦、约翰·巴斯、詹姆斯·珀迪、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唐纳德·巴塞尔姆等。

人生赢家的十部电影(人生必看百部经典之罗贝尔托)(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