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凤杰/文
摘 要 :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中内含的纵向进取精神 ,这种精神被中国人作为一 种强劲的民族精神而流传百世 。 中国传统武术吸纳蕴含了这一文化内核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武术精神。 这种精神可 以从“ 自” 、 “ 强” 、 “ 不息” 三 个 方面进行分析。 作为武术精神的自强不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自强不息;武术精神;民族精神
《易传》云 :“ 天行健 ,君子以 自强不息。 ” “ 天行健” ,是说 宇宙是处于永远的运行之中,一分一秒也不停止 ;“ 君子以 自 强不息” ,是说我们应该效法宇宙的运行方式而把握 自己 的 生命,不断前进 ,不断更新。 在中国古人看来 ,生命历程如 此 ,人一切的进德修业 、 功课学问也都莫不应该如此。 自强 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
古往今来 ,多少学子为追求真理 ,实现理想而悬梁刺股 , 苦苦探求 ;多少英雄豪杰为抵御外辱 ,保卫国家而不惜抛头 颅 ,撒热血 ;多少仁人志士为百姓利益 ,人民幸福而孜孜追 求 ,奋斗不已……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他们受到的正是这 自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激励。 也正是这种精神 ,才使伟大的中 华民族生生不息 ,巍然屹立 ,才使灿烂的中华文明延续至今。
自强不息是中国历史上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理念。《诗 经》说“ 自求多福” ,孔子赞赏“ 刚毅自强” ,唐人李咸诗云“ 眼 前多少难甘事 , 自古男儿当自强” ,孟子强调“ 自弃者 ,不可与 有为也” ,认为哪怕是天纵奇才 , 自暴 自弃也终不能成就大事 业。 自强 ,是人生的动力。 正是 自强 ,才有了孟子平治天下 , 舍我其谁的豪迈 ,才有了司马迁含垢忍辱, “ 发奋著书” 的坚 忍 ,才有了曹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的雄心 ,才有了岳飞的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的爱国激情……在追求真理的漫漫长 途之上 ,在人生的曲折坎坷之中,在保卫国家免遭外敌人侵 的危难时刻 ,仁人志士用 自己 的行为实践着 自强不息的誓言 ,书写着大大的人字。 这种从文字上被追溯至《易经》的进取意识 ,促使形成了传统武术颇具特色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
笔者认为 ,自强不息的含义 , 可 以分解为 “ 自” 、 “ 强” 、 “ 不息” 三个方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乔凤杰(1969 ~),男,哲学博士,体育学博士后,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
其一 , 自强不息中的“ 自” ,乃是“ 自主” 之意 ,强调的是 个人与民族的 “ 独立 自主” 与“ 自力更生” 意识。 所谓的自主 ,就是要一切依靠 自己 ,并为 自己所做的一切承担责任 。它是自己对自己命运的主动把握 ,是 自己对 自己的一切行为 结果的勇敢承担。
“ 自强首先要求自主 ,确立靠 自己不靠别人的观念 ,与一 味依附别人的奴化心理彻底决裂 ,与依赖别人恩赐的侥幸心 理划开界限 ,把争取个人利益和幸福 ,放在 自己努力的基础 上 。 这就是国际歌说的 ‘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 仙皇帝 。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 自己 ’ 。 自己 的利益 自己争取 ,不求别人代办 ,不求别人恩赐。 这是因为 , 由别人 争取来的利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利益 , 由包打天下情结 形成的依赖关系 ,最终将转化为依附关系 ,而形成新的奴役 关系。 所以 , 自强规范不但要求 自己 ,也要求别人不越俎代 庖。 自强要求的自主 ,是 自己对 自己负责 , 自己承担对 自己 的责任 ,把命运掌握在 自己手里。 当然 ,我们说的 自主绝不 是 自我封闭 ,而是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在 自身,主要责任在 自身。 在争取自身利益上 ,友谊和援助是次要的,是辅助性 的。 同时 ,也只有做到 自立 自强 ,才能赢得友谊和援助。 ” ①
要做到自主 ,必须自信,必须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 ,对 自己充满信心 ,相信 自己的力量 。 因为 , “ 自信的人才能 自 主 ,才不对别人抱有幻想。 依附于别人的人 ,往往是缺乏 自 信的人。 信心就是力量 ,力量来源于信心 。 人因为失去信心 而 自我萎缩 ,人也因怀有信心而 自立 自强 。 自信不是 自高 自 大 ,孤芳 自赏 , 自信是建立在对 自己 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的。 自信不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而是对 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 、 信心和毅力的信任 ,是对自己会做得尽可能好的信任。 自信 的本质是一种 自我宣誓式的决心 。 自信不是对别人不信任。 相反 ,充分信任同志 ,充分信任环境的人 , 才会有真正的 自 信。 对周围条件和环境的充分认识和了解 ,对友谊和支援的 尊重 ,是建立 自信的条件 。 怀有 自信心的人 ,才会坚持 自主 意识 ,坚持对 自身潜力的开发 。 自强规范依赖 自信心 的支 持 , 自信心是自强规范的必备要素。 ” ②
要做到自主 ,必须懂得 自勉 ,学会“ 自己勉励 自己 , 自己 鼓舞 自己 , 自己激励 自己 。 也就是 自己激发 自己 的积极性 , 自己作为 自己的动力源 , 自己开动 自己 , 自我发动。 不悲观 , 不颓废 ,不 自弃 ,调动 自己整个生命中蕴含的活动能量 ,去进 行人生的创造。 ” ③
要做到 自主 ,必须懂得 自责。 “ 自责就是 自我责备 ,勇于 承担责任。 在社会生活中,有成与败 ,有得与失 ,有荣与辱 , 有幸与不幸。 要求把成败 、得失 、 荣辱 、幸不幸归因于 己 , 不 怨天 ,不尤人 ,从 自身方面找原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 内因 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这样的道理虽然人 人懂得 ,已成常识 ,但是在具体到个人际遇的问题上 ,特别是 遇到不称心 、 不如意的境况时 ,有的人就会怨领导 ,怨同事 , 怨客观条件 ,把个人的挫折归因于客观环境 ,或者由怨而恨 , 移怒于人 ,疑人偷斧 ,徒生猜忌 ;或者由怨恨转为消沉 , 自暴 自弃 ,破罐子破摔 ,甘于堕落而不 自知 ,从而 自毁前程 。 在困 难和挫折面前怨天尤人 ,是对困难的畏惧和怯懦 , 是对 自己 能力的怀疑和不信任 ,是长他人志气 ,灭 自己威风。 这样的 认识归因 ,会使 自己产生挫败心理 , 自我萎缩 。 ” ④
要做到 自主 ,必须懂得 自尊。 所谓的 自尊 , 强调的是对 个人尊严与民族尊严的自觉维护 。 自己主宰自己的自主 ,是 不会干涉与侵略他人的 ,但是同时 , 自己主宰自己的自主 ,也 绝不允许别人对我们有任何的侮辱与侵犯 。 我们希望广交 朋友 ,我们愿意以武会友 ,但是我们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对 于个人与民族的污辱与侵犯 。 如果有人胆敢对我施加这样 那样地侮辱与侵犯 ,哪怕我的外在实力远弱于你 , 我也必定 会针锋相对 ,拼死相搏。 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 , 我 必犯人。 历史上 ,这种 自觉维护个人尊严与民族尊严的 自主 精神 ,虽然不乏被统治者所利用的因素 ,但却多是被作为一 种强劲的民族精神流传后世的。 这种精神 ,鼓舞着一代又一 代的爱国志士不惜牺牲生命而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 ,从而造就了无数伟大的民族英雄。 岳飞 、文天祥 、辛弃疾 , 等等 ,无 不因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而名垂青史 ,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 神力量的重要象征 。
欧阳中石书法
其二 , 自强不息中的“ 强” , 即“ 强大” ,虽 已包含与他人 相比较的共时态的相对强大之意 ,但其更为强调的则是与自 己过去相比较的历时态的 自我强大。 虽然 ,通过与他人的竞 争 ,对于我的强大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 , 自己 的强大 ,毕竟 还是自己的事情 。 强大是自己训练出来的 ,而不是和别人争 出来的 ,更不是靠别人赠送的。 我努力 、我拼搏 ,甚至是与他 人竞争 ,都是为了我 自己更强大 , 而不是为了压制别人。 自 己强大了 , 自然会赢得好人的尊重 ,坏人也 自然就不敢欺负 , 而根本没有必要通过压制别人来证明 自己的强大。 虽然传 统武术也讲求与人比试 ,但是 ,传统武术的习练者与他人竞 技比武 ,并不是为了争强夺胜 ,而只是要以武会友 , 以对手为 参照来检查 自己与提高自己 。 应该说,包括中华武术习练者 在内的中国古人对于“ 强” 的理解 ,是比较成熟与理智的。
要做到“ 强大” ,必须努力进取 ;而要做到努力进取 ,则必 须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 。 历时态的 自我强大 ,虽只是以他人 为参照而不是以对手为敌人 ,但仍然需要具备吃苦耐劳 、 勇 敢坚定 、机智敏捷 、刻苦顽强 、坚忍不拔等基本素质。 这是一 种几乎所有运动项 目甚至所有事业所共同要求的精神品质。 长期以来 , 以搏击对抗为本质特征的传统武术 , 是一种对体 能 、技巧与毅力均要求很高的运动形式 , 自然 ,其对于拳手的 顽强精神也是十分重视的。 在平 日的训练中,我们可以宽容 那些进步很慢的拳手 ,但却非常反感那些遇到困难与受到挫 折就想退缩的拳手 ;我们可以原谅那些在对抗比赛中挫败的拳手 ,但却非常反感那些遇到强手或受到打击就失去 自信的 拳手 。 武术训练所推崇的 ,是那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勇敢顽 强 、屡败屡战的拳手。 胆怯 ,虚荣 ,不吃苦 ,没有毅力 ,缺乏韧 性 ,永远与真正的中华武术习练者无关。
要做到“ 强大” ,还必须处理好自我强大与对抗比试的关 系。 我们必须清楚 ,任何形式的对抗比试 ,都只能是为实现 自我强大而采用的手段 ,而历时态的纵向的 自我强大才是我 们的目的。 目的与手段是不可以颠倒的。 传统武术并不排 斥对抗比试 ,甚至把对抗比试作为了主要的训练手段 ,然而 , 在传统武术中,对抗比试只能是服务于 自我强大这一根本 目 的的必要手段 ,而绝不可以把在技能比试中的争强夺胜作为 目的。 自身的强大是不需要通过压制对手来证明的。 当然 , 为维护 自我与民族的尊严而进行的惩恶扬善 ,乃是一种义不 容辞的道德责任 ,并不能被列在对抗比试的范围。 我们把对 抗比试界定为强大自我的手段 ,并不意味着我们对 自尊的弱 化 ;如果有人胆敢伤害我们的自尊 ,我们一定会奋战到底。
需要说明的是 ,传统武术所吸纳而蕴含的这种自强精 神 ,并不排斥现代竞技体育所吸纳而蕴含的竞技精神。 以公平 、公正为精神指导的没有发生异化的体育竞技 ,本就包含 有极强的人文意识 ;而这种包含有极强的人文意识的体育竞 技 , 自然也完全可 以被作为中华武术检查 自己 、 提高 自己 的 一种方法手段 。 发展竞技体育 ,搞好武术竞技 ,必然会促进 中华武术的发展进步。 不同于竞技体育的是 ,公平 、公正的竞技 ,只是中华武术 自我强大的 自我检查方式 ,而不是唯一 的方法手段 ;即使没有竞技 ,中华武术的习练者 ,也会永不停 息地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 。
另外 ,客观地讲 ,没有哪一个个人 、 哪一个民族不希望 自 己不停地进步 、不断地强大 , 只是其对进步与强大的方式的 理解是有所不同的。 在那种崇尚竞争的文化中,个人实力的 提高 ,是通过战胜对手来实现与表现的;在这种文化所造就 的心理结构中,永远需要一个假想敌的存在 。 而站在人的生 存与发展的角度强调的纵向进取的 自强意识 ,总是把 自己作 为 自己的对手而力求不断地战胜自己 ,虽然它也经常会把竞 技对抗作为其方法手段之一 。 在我看来 ,始终站在人类生存 与发展的高度来把握 自身的纵向进取 ,更有利于人们保持对 各种异化现象产生的高度警觉 。
中国文化赋予传统武术的这种以 自己为对手的 自强精 神 ,是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与发展而展开的。 严格地从人 的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把握人的一切行为 ,是符合人类创造 文化的真正愿望的;竞争比赛 ,本就只应该是为了增强人的 进取意识。 如果我们的行为仅是为了某种竞争比试的需要 , 那么 ,我们可以认为 ,这种行为本身 , 已经产生了违背人的本 意的异化。 武术如此 ,其他的人类行为也是如此。
在现代社会 ,人的行为的异化问题 , 已经不是什么罕见 的事情。 大到国家之间的竞争甚至战争 ,小到武术习练者的 恶性比试 ,再小到学生之间为了奖学金而产生的明争暗斗 , 无不表现着异化问题的严重程度 。 鉴于此 ,笔者认为 , 在当 今社会 ,重提中国文化赋予传统武术的这种 自我强大的人文 精神 ,意义是远远超越了武术运动的范畴的。
孟云飞书法
其三 , 自强不息中的“ 不息” ,乃是“ 永不停息” 之意 ,强 调的是对 自强之追求的永不停息。 它要求 , 中华民族 , 中华 民族的每一个子民 ,都要永不停息地追求 自我强大。 诸葛亮 “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 ,就是这种不息地追求 自强之 精神的最好注脚。
对 自强之追求的永不停息 ,要求人们不怕困难 ,不怕挫 折。 要做到对 自强之追求的永不停息 ,除了需要人们具备一 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之外 ,更重要的 ,还需要人们具有坚忍不 拔 、不折不挠的毅力与耐力 。
“ 自” 与“ 强” ,共同构成了颇具特色的“ 自强” 精神 。 自 强 ,不是对别人的依附 ,也不是与他人的争强夺胜 , 而是 自己 主宰自己的命运 ,并以 自己为对手来不断地增强 自己实力 。 毋庸置疑 , 自强的意识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可贵的 ,然而 , 当我 们倡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自强不息精神时 ,仅仅强调“ 自” 与 “ 强” ,或仅仅强调由“ 自” 与“ 强” 组成的“ 自强” 精神 ,可能还 是不够的。 心血来潮的豪言壮语 ,强刺激下的发奋图强 , 也 许并不是难以做到的;难能可贵的 ,乃是对 自强追求的永不停息。 自我的成长 , 民族的强盛 ,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坚 强性格的塑造 ,不是一拼而就的;个人尊严与民族尊严的维 护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 ,也无论 是哪一类的个人与民族,成绩永远属于过去 ,对 自强的追求 , 是永远不可停息的。
应该说 ,2006 年春节前上映的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 , 比较准确地阐释了中华武术的这种 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 就这部电影而言 ,其最有意义的 , 不是那些激烈刺激的打斗 场面 ,而是由李连杰演绎的后期霍元甲才悟透的那种“ 自强 不息” 的武术精神。 他已经明白,习练武术 ,绝不是要争强斗 狠 ,争夺那个丝毫没有意义的津门第一 ;然而 , 当国家有难 , 民族受辱时 ,他却毅然挺身而出。 比赛中,面对强敌 ,他明知 自己中毒却决不言弃,继续作战;他不屈不挠 ,勇敢地站在了 一洗国耻的擂台上 。 电影中的霍元甲不计生死 、不为名利 , 只为捍卫我们的民族尊严 , 只为捍卫中国武术的人文精神 , 勇敢地倒在了擂台上 。 这是真正的值得我们提倡的非常重 要的自强不息的武术精神。
在当今社会 ,提倡武术习练者的 自主意识 ,强调中华武 术的自强追求 ,重提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的精神 ,仍是具有积 极的时代意义的。 “ 自” ,是内心深处的人格 自主 ;“ 强” ,是 逆境中的奋发图强 ,更是任意处境下的历时态的健康的纵向 进取;“ 不息” ,则意味着 自强追求的永不停息 。 “ 百尺竿头 , 更进一步” ,永远是中华武术的人文精神 ,也永远是中华民族 的人文精神。 一个人无论事业上取得怎样的成就 ,都应该保 持积极向上的精神。 自强不息 ,不仅仅是超越别人 ,更应该 超越 自己 。 文坛泰斗巴金 ,20 世纪 30 年代已是著名作家 ,到 20世纪 80 年代仍然笔耕不辍 ;“ 水稻之父” 袁隆平获得国际 国内无数荣誉 ,仍在水稻研究方面孜孜追求……无数成功者 的新 目标 、新追求昭示我们 :成绩只能证明过去 ,决不能躺在 已经取得的成绩上沾沾 自喜 ,不思进取。
自强不息 ,乃是中国人的安身之本。 只有 自主 ,才有 自 由;只有强大 ,才有实力 ;只有不息 ,才有未来 。 个人如此 , 国 家何尝不是如此? “ 东亚病夫” 帽子的摘除 ,靠的就是这种 自 强不息的精神。 我们要追求进步 ,我们要不断发展 ,就应该 永远地记住这一坚强而不争强且永不停息地追求到底的 自 强不息精神。
自强不息 ,是中华武术的力量源泉;自强不息 ,是中华文 明的精髓所在 ;自强不息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
注释:
①②③④马尽举 :《自强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www . ziyou qiao. com/Article_Show. asp? ArticleID= 1318.
(原载《中州学刊》20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