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写人的,而是描写四川巴蜀之地险峻的地势,写的是四川的剑门关。

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上万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峻而战略性强。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

节选原文: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如何理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最初是用来说谁的)(1)

创作背景

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诗词赏析

《蜀道难》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

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

而后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典故

提剑门关之所以如此的人尽皆知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就是比较熟悉的诸葛亮,正是他设置了剑门关;再有就是金牛道的由来。


据说在秦惠王时期就有想要灭蜀的计划,但是当时整个蜀中都没有道路可以进去。所以当时司马错为了能够灭蜀立功,便欺骗蜀王,想要送他五个金牛,五个美女。蜀王相信之后便派力士去开辟道路,所以这条道路也被称作金牛道。


不过当时的金牛道也仅仅只允许少量的军队通过,之所以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诸葛亮能够在此设立剑门关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整个秦汉时期都在修缮这条道路,所为的也正是能够加强对蜀中的管理,而死于修缮这条路的人也非常之多。


后来诸葛亮在此设立剑阁,此地也第一次名声大噪。当年姜维在此拒敌,仅仅用3万兵马便挡住了钟会的十万大军,而且姜维的伤亡非常之低,反观钟会反而因为道路险峻与补给不足折损了大量的兵马。


不过其实金牛道并不是进蜀的唯一道路,在古代还有另外两条道路能够进蜀,那就是米仓道和荔枝道。不过因为金牛道天然易守难攻的优势,所以自古以来国家对于剑阁的重视就是非常高的。


后来直到唐朝时期,剑阁又因为一个人而名震天下,那就是李白,一首《蜀道难》完美的诠释了金牛道的险峻与陡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更是充分的说明了剑门关的易守难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