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作者(一年好景君须记)(1)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作者(一年好景君须记)(2)

  读到苏轼,总会让人想起他那多次被贬、遭时不遇的坎坷一生。可喜的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正是那些潦倒困顿的不幸经历淬炼了他,使之化出了光芒四射、精粹不朽的诗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首七绝《赠刘景文》,不是说教,胜似说教,从中可以让人体会到圣贤对于人的君子风度。在诗人真实学问、正直之性的背后,不难看出,分明有一颗真情实意激励他人的诱导之心。

  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所作。看似咏深秋景物,却将景物描写与对友人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糅合在了一起,可谓“曲尽其妙”,技法之高。如今看来,此诗还是那么可亲可敬,仍然可以从中悟出许多人生的真谛。尤其是诗人的那份温柔与敦厚,一直鼓舞着现世之人珍惜大好时光、积极向上、努力不懈。

  “一年好景君须记”。这一年的好景,诗人是通过描写荷叶菊枝,用荷花的“尽”来衬托菊花的“傲”,再用荷尽的夏日和菊残的秋色来对比衬托橙黄橘绿的初冬。

  其实,干枯叶尽的荷,更能显其风雅。这时的荷已不再是盛开时那么跋扈,那么妩媚妖冶,似已修成正果。亦如人到暮年,尤见君子风度。看那晚年的杨绛、张爱玲、杜拉斯、陆小曼就像一朵朵残荷,既有了隐忍,更有了让人心动的风骨。这就是光阴赐予她们的这种味道。是经历了岁月的摧残,饱经了人世的风霜,才使得她们清醒自如、坚韧饱满,铮铮铁骨,更加光芒灼灼。

  而此时的菊,虽然有些许黯淡的微凉,却更有让人为之称颂的“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菊的这种霜下之杰、蕊寒香冷的内在精神,古来诗人多有赞颂。黄巢《不第后赋菊》中的“冲天香阵透长安”;元稹《菊花》中的“此花开尽更无花”;朱淑贞《菊花》中的“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更有毛泽东《采桑子》中的“战地黄花分外香”。这些,都高度赞颂了菊花姿怀贞秀的人性化品格。

  而此时的橙黄橘绿,诗人更是垂青。本来是日渐凋残的初冬,在诗人眼里却是金黄翠绿,果实累累,美不胜收,一片蓬勃朝气。诗人用景移情、化凋谢零落为饱满丰硕。如此神来之笔,真是令人炫目。

  此诗通过比兴的手法,突出盛赞了橘树“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友人诚心实意、勖勉有加的关爱和看重。想那友人,展卷在手,一定会被诗人感人至深的恳切言辞所感动,从而认识到:橙黄橘绿时,亦如人近晚年,是人生最成熟,依然大有作为的好时期,从而满怀希望地振作起来,坚持下去,保持晚节,不再会因年老而颓唐消沉。

  “一年好景君须记”,是一种嘱咐,是一种关爱,更是一种告诫。说来,不但要记住一年中的好景,人一生中有许多美好的时刻都会定格在脑海中,也不会忘记,都要记住。

  最是磨灭不去的,当属入党举手宣誓的时刻。这一时刻,壮志满怀,振奋激昂。那是一种精神的皈依,是一份忠诚的表白与交付。记住了这个时刻,才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父母的恩情是终生不忘的。母爱的天堂至高无上,一生一世也报答不完。含辛茹苦把我养大、供我上学,送我参军……记住了这些,才会有人性味,一生始终如一地、行端影正地做事做人。

  婚礼上为妻子戴钻戒的时刻不会忘记。正常地说,因为那是一生一世唯一的一次最真心真情的时刻,理应珍惜、珍爱。还有,在平凡的时日里,曾经二人私下里留存下来的,那些一封封爱情表白的书信也常翻翻,那一张张甜蜜依偎的合影照片也常看看,那一件件二人世界的小私蜜也常忆忆。如此,才能相爱如初,相看两不厌、携手相伴到百年。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更有好景,让我自豪和荣光。我那一米八零身高、长相帅气、亲戚朋友都羡慕的孙子,中考以优异的成绩,很争气地考入了当地高中名校。我那品学兼优、一直是尖子生的外孙,则是以超出分数线的高分,被吉林大学所录取。送外孙进校门的那一刻,有成就感,有幸福感,更有思绪如潮的创作感。

  “一年好景君须记”,读来,让人联想到的,还有现如今组织人事部门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的诫勉谈话。这也是一种关心人爱护人的好形式。正是通过提前打招呼,及时提醒,汲取教训,才能防微杜渐,使那些有轻微违纪行为或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早觉悟,少犯或不犯错误。

  “一年好景君须记”,其实,诗人所说的橙黄橘绿的初冬好景,应该是秋或晚秋的自然景观。一说到秋,沉甸甸、金灿灿,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的景象便在脑海里飘荡起伏。还有诗人们对秋的那些赞美之词:“满城尽戴黄金甲“、“霜叶红于二月花”等等,更是觉得秋已经美到了惊艳。有位作家说得好:“秋的美厚重、醇香,饱含着生命的韵味和大自然的无私馈赠。”

  “一年好景君须记”,一首好诗教给人自尊自重、乐观向上,将人之心灵带向真、善、美。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作者(一年好景君须记)(3)

编辑:乐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