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新政”在兰州市已实施8年了。实施效果如何?兰州市民对此接受程度如何?“焚烧禁令”给殡仪市场带来哪些影响?4月3—4日,记者在走访兰州市殡仪馆时了解到,文明祭祀已成风尚,焚烧花圈这一殡仪习俗在兰州已悄悄发生改变……

01

简化丧事办理,鲜花替代花圈

当日上午,在兰州市殡仪馆,随着一辆辆汽车开进殡仪馆,身穿孝服的亲属怀抱亲人遗像,送亲人最后一程。在送葬的队伍中很少看到有车辆拉运花圈的情况,以往成堆的花圈不见了。记者随机访问了几位办理丧事的遗属,听听他们对我市“殡仪新政”的看法。

身着孝服的陈先生说,对于禁止在殡仪馆内焚烧花圈、遗物及其他丧葬用品的规定他表示理解。“去世的是我亲房叔叔,年近八旬,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老人生前一直交代子女们要跟着党的政策走,反对铺张浪费,所以作为子女的我们就按照‘殡仪新政’给叔叔办理了后事。”

居住在七里河区文化宫附近的张先生也在殡仪馆为亲人办理丧葬事宜。张先生说,他家并没有在小区院内搭设灵棚。亲人去世后,他拨打市殡仪馆24小时值班电话将遗体寄放在殡仪馆,只在家里设了灵位,而且家属和朋友们也没有买花圈,所有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都没有带花圈,有的只是带了鲜花。“一方面是没有搭设灵棚,花圈无处摆放,另一方面是殡仪馆早就通知馆内禁止焚烧花圈。”张先生说,摆放鲜花更能寄托哀思,也更尊重逝者。

“其实传统习俗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大办丧事把亲属们累得多少天缓不过神来。老人走了,奢侈的葬礼是做给别人看的,要花钱就该花在老人生前的时候,让他安享晚年才有意义。”前来殡仪馆参加丧事的几位朋友这样说,禁烧花圈,只要从源头上制止,群众也就不会被习俗所迫买这些没意义的东西了,这也符合勤俭节约的要求。

02

殡葬用品店改鲜花店

兰州市殡仪馆禁止焚烧花圈多年,那么纸活店生意如何呢?在兰州市殡仪馆的马路两边,有多家从事丧葬用品的店铺,每一家店前都将鲜花的招牌放在显眼处。摊主毛女士说,她在华林山附近从事祭祀用品销售30多年了,近几年市民用鲜花祭祀,生意也比以往要好。“多摆放几个鲜花扎成的花束、花篮,祭祀场面更多了些温馨。”

倡导文明祭祀成清明新风尚(文明祭祀成风尚)(1)

兰州市殡仪馆相关负责人说,“殡仪新政”对殡葬行业纸活店带来巨大的冲击。“之前专做花圈搭设灵棚的丧葬中介,利润相当可观。现在人们的观念变了,花圈卖不掉了,利润大幅度减少。相信随着人们对殡葬礼仪的改变,这一昔日的暴利行业也将面临重新洗牌。”

03

丧葬旧习观念在转变

社会不断进步,城市不断发展,人们对文明祭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兰州市殡仪馆推倒焚烧塔已8年,得到了绝大部分群众的遵守和肯定。

兰州市殡仪馆宣传科负责人说,自推倒焚烧塔以来,前来殡仪馆办理丧事的绝大部分亲属都不带花圈,有带的,也被工作人员劝导然后清理掩埋。“‘焚烧禁令’得到了市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市殡仪馆安装新式环保炉只针对遗物的处理,花圈不再被焚烧处理。在骨灰存放区,一些前来祭祀的群众所带的纸钱被工作人员免费换成了鲜花。”宣传科负责人说,焚烧花圈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群众的丧葬负担。

倡导文明祭祀成清明新风尚(文明祭祀成风尚)(2)

据调查,兰州市殡仪馆按照每个花圈80元的价格计算,每天烧掉24万元,全年就烧掉8000多万元,加上逝者遗物及其他丧葬用品,仅兰州市殡仪馆一年就会烧掉一个多亿。既浪费了国家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还陷入了“木材、植物――纸质祭祀物品――燃烧――污染物排放”这样一个资源浪费的怪圈。这位负责人说,禁烧花圈的目的就是引导人们转变旧的丧葬观念,简化丧事办理程序和环节,用文明祭祀的方式表达哀思、悼念逝者,这样既可以杜绝浪费、减少成本,又能让人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大家应该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生前尽孝、关爱亲人、珍惜亲情,胜过任何形式的悼念仪式。

04

文明祭祀已成风尚

多年来,我市殡葬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绿色殡葬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市民政局联合市文明办通过媒体、手机短信、市内公交及滚动大屏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引导错峰祭祀。同时,大力倡导“鲜花祭祀”“时空信箱”“追思寄语墙”“放生祈福”等文明低碳祭祀方式。通过各种媒体多角度、全方位、高频次的大力宣传,绿色殡葬、移风易俗的现代祭扫方式逐渐深入人心,丧事中抛撒纸钱、焚香烧纸等陈年丧葬旧习逐步减少,封建迷信活动得到有效遏制,殡葬改革效果显著。

倡导文明祭祀成清明新风尚(文明祭祀成风尚)(3)

近几年,我市通过规范城区集中定点祭祀活动管理工作,使市民逐渐形成安全祭祀、文明祭祀的自觉性,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兰州蓝”保卫战,建设美丽的城市家园,基本解决我市城区祭祀活动组织缺失、烧祭随意、隐患凸显等问题。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文/图

来源: 兰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