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作为明朝最神秘的组织,也是为了中央集权化而衍生出来的一个组织,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一个方向,很多电视剧也给我们演绎了锦衣卫的工作内容和方式。

不过,想要真正了解锦衣卫的“恐怖之处”,单单从电视剧里获得信息,显然是不准确的,因为锦衣卫要比想象中、电视剧中演绎的还要可怕很多。

曾经,有一位文官在家中、夜里、睡觉前,无意中写了一首诗。对于这首诗,他自己都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朱元璋却知道的一清二楚,吓得这个文官急忙磕头认错。

明朝关于锦衣卫的故事(锦衣卫到底有多可怕)(1)

可以说,要不是他的态度诚恳,身份没有什么威胁,估计小命就不保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洪武之治下的锦衣卫

谈起朱元璋,相信很多人会竖起大拇指,他能从一个“放牛娃”到一国的“皇帝”,这样的传奇经历不得不让人佩服,纵览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也只此一例。

另外,朱元璋在位期间也是兢兢业业、为国为民,他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等,将原本残败的大明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条。

曾经,江南繁华一时的扬州城,只剩下了十几户人家、十几棵树。为了重建扬州昔日的繁华,他更是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大型的免税政策,他还徒富民、抑豪强、解放奴婢,短期内便重建了繁华的扬州城。

明朝关于锦衣卫的故事(锦衣卫到底有多可怕)(2)

总而言之,朱元璋是从一介布衣,历经千辛万苦才当上皇帝的,所以他对民间疾苦非常的了解。建国之后,直接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资本主义萌芽也是在那时便出现了,足见他的励精图治。

只是,不管朱元璋怎么励精图治,有一点他始终撇不开关系,那便是大明王朝的“锦衣卫”。可以说,这三个字影响了整个大明朝,让人谈之而色变。

话说,锦衣卫最早期并不是“锦衣卫”,它更像是朱元璋身边的保安团队,一方面负责保护朱元璋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在打仗的时候也负责刺探军情。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尤其是他对开国功臣忌惮之时,继续一股力量来为自己服务。于是乎,原本的“保安团队”便成了他的秘密组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锦衣卫。

明朝关于锦衣卫的故事(锦衣卫到底有多可怕)(3)

随着地位的改变,锦衣卫的职权也不同了。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三法司会审”,可是锦衣卫办案却可以脱离刑部等三法司,足见其权利之大。

因为锦衣卫代表的是皇帝,只要有嫌疑的人,他们想抓谁就抓谁,遇到阻碍时,一亮牌子就可以解决一切困难,权力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与此同时,锦衣卫的升迁也是由皇帝任命的,所以这群人为了“升职加薪”也是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

简单而言,只要进入锦衣卫的“审判区”,进得来一般都出不去。哪怕你没有罪,也会通过酷刑审查出来一些问题,以达到向皇帝邀功的目的,曾经的胡惟庸案、蓝玉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很多人的眼中,都知道锦衣卫的力量很强大,辐射范围也非常的广,但至于有多厉害,却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不过,我们却可以通过一件小事来窥探其中的“厉害”。

明朝关于锦衣卫的故事(锦衣卫到底有多可怕)(4)

因一首诗差点丢了小命

朱元璋时期,有一个文官名字叫做钱宰,他的性格非常懒散,所以朱元璋便给他安排了一个“写作”的活计。可是,钱宰依然感觉很辛苦,每天早上要去上朝,晚上要加班,下班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一次,他像往常一样早出晚归,可谓是身心疲惫,“情到深处”时他便对这样的工作便发牢骚,还提笔写下了一首很有意思的打油诗,诗词的内容是这么写的: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从这首诗的字面意思不难发现,他大概就是在抱怨,四更就让我就起来上朝,路程还那么远,气喘吁吁地跑到了,还有人说我迟到,这过得是什么日子啊。

我喜欢睡觉!早上谁也不要叫我起床,直到饿得受不了了,闻到午饭的香味这时候才起床,这样的生活才是我梦寐以求的。

明朝关于锦衣卫的故事(锦衣卫到底有多可怕)(5)

简单一看,这首诗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一首“牢骚诗”,讲述了自己心中对生活的一种“幻想”。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

朱元璋就把钱宰找来了,对于朱元璋的召唤,钱宰自己也摸不着头脑。见面之后,朱元璋就对着他说:“你昨天晚上写的一首诗,我给你改了一个字”。

话说,因为昨天晚上太困了,再加上那首打油诗又是无意间写的,所以钱宰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刻。然而,当他看到朱元璋递过来的纸后,一下子就傻眼了,此时他才想起昨天还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

看着钱宰的表情,朱元璋随即又说到:“你写的不对,谁嫌你迟到了,你有谤君之意你知道吗?我给改了一个字。”然后,这首诗就变成了以下模样: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忧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嫌”变成了“忧”,一字之差,忠君之心尽显其中,也算是朱元璋对他的警示之意吧。

明朝关于锦衣卫的故事(锦衣卫到底有多可怕)(6)

好在钱宰是一个文臣,对朱元璋没有什么大的威胁,如果他是一个武将,估计就会被“咔嚓”了。思及此,钱宰也吓得面如土色 ,把脑袋都磕出血了,感谢朱皇帝的不杀之恩。

那么,这件事情都是谁汇报给朱元璋的呢?当然就是锦衣卫。可以说,明朝时期,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在朱元璋的监视之下,而锦衣卫就是朱元璋监视他们的眼睛,足见锦衣卫有多厉害,想想都让人胆寒。

锦衣卫兴衰交替

或许也是锦衣卫太残酷了,而且权力很大,所以人生晚年,朱元璋便将其废除了,这是锦衣卫第一次退出历史舞台。朱棣登基之后,他又启用了锦衣卫。

从朱棣到朱由检,锦衣卫虽然起起伏伏,但一直没有被取消,贯穿了整个大明王朝。正德初期,太监刘瑾操握政权,他将心腹布于朝廷各要位上,锦衣卫也成了他手中的“走狗”。

明朝关于锦衣卫的故事(锦衣卫到底有多可怕)(7)

因为这样一层原因,崇祯皇帝登基之后,便下大力气来整治锦衣卫。最后,锦衣卫被拨乱反正、权力大减,逐渐沦为权力的“边角料”,被人人唾弃,《绣春刀》将这一幕演绎的淋漓尽致。

不过,锦衣卫虽然没落了,但明朝的社会矛盾依然没有被消除,在公元1644年被李自成所消灭,明朝锦衣卫也彻底消亡。人们常说“明之亡于厂卫”,从上述的介绍来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