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中,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霸占三席,堪称“半壁江山”,冠觉古今。可是,你知道吗,苏洵竟在古代童蒙教科书中扮演着反面角色。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熟读《三字经》的朋友对一段都不陌生,文中是把苏东坡他爹苏洵拿来做了个反面教材,劝解少年人早早用功读书。

苏东坡用一生诠释其真正含义(苏东坡他爹曾是教科书反面教材)(1)

话说,四川眉山的苏洵,年少时不喜欢读书,一直到了二十七岁——别人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两三年了——他才开窍试着努力读书。随后,他参加科考,举茂才,却均以失败告终。

或许是“知耻而后勇”吧,苏洵经历几番打击后,终于痛定思痛,闭门苦读诗书,深入研究《六经》。苏洵的苦学榜样,犹如春雨润物无声般影响着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大苏小苏同样酷爱读书,积极进取。

苏东坡用一生诠释其真正含义(苏东坡他爹曾是教科书反面教材)(2)

嘉佑初年,苏洵带苏轼、苏辙一起到京城参加科考,三人同时金榜题名,“三苏”传为一时佳话。

苏洵最终在京城进了公务员编制,也置办了房产,但每每忆及贪玩浮夸的少年时光,苏老泉依然后悔万分。

苏东坡用一生诠释其真正含义(苏东坡他爹曾是教科书反面教材)(3)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有一首劝学诗《偶成》,诗云: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青春的日子最易逝去,而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朱熹以切身体会告戒我们,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苏东坡用一生诠释其真正含义(苏东坡他爹曾是教科书反面教材)(4)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朝诗人兼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劝学》诗几乎与朱熹一样,同样是劝勉青年人珍惜少壮时光。

诗中说,每日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但如果少年人只知道贪玩,不懂得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为时晚矣。

苏东坡用一生诠释其真正含义(苏东坡他爹曾是教科书反面教材)(5)

今天的上联“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必悔”,化用自上文颜真卿的《劝学》诗,句意浅显明白,邀请师友来对下联。

上联: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必悔

下联:?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师友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