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这个词语我们并不陌生,经常被我们用来形容和某某人之间非常要好的关系,尤其是在古时多用来形容互相结交为异姓兄弟姐妹,义结金兰,俗称“拜把子”。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为八拜之交,共图大业;隋唐好汉瓦岗寨四十六友贾家楼结义,结为八拜之交;梁山泊一百零八单将聚义厅结义,结为八拜之交。对于“八拜之交”这个词背后的历史典故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很值得我们一起来学习。

1、“八拜之交”之——知音之交(伯牙子期之交)

知音也谓知己,指非常了解、能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知音难得。如我们常说的:“人生得一知己足亦”。

知音之交的是讲的伯牙和子期的历史典故。俞伯牙与钟子期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这个历史典故出自《列子·汤问》。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这两个古琴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都有谁(我们常说八拜之交)(1)

2、“八拜之交”之——鸡黍之交 ( 范式张勋之交)

鸡黍之交是讲范式和张勋之交的历史典故。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读书后两人同归乡里,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与此同时两人还约定了拜见的日期,时光飞逝,白驹过隙,很快约定的日期将至就要到了。张劭就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母亲说道:“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你与他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能那么相信范式就一定会按约定的时间到来”,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母亲说:“要是果真如此,我要为你们酿酒”。到了约定见面的这一天,范式果然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饮,尽欢才散。“八拜之交”中的“鸡黍之交”就是源于上述故事,实际上此故事强调的乃是“守信之交”。那么为何此故事要称为“鸡黍之交”?那是因为《后汉书》的这段故事被元朝的宫廷改变为剧本《死生交范张鸡黍》。因为这个剧本比《后汉书》深入人心,就这样“鸡黍之交”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

3、“八拜之交”之——胶膝之交 ( 陈重雷义之交)

胶漆之交是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志趣相投、亲密无间。古时就有“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之说。

胶膝之交是讲陈重和雷义之交的历史典故。东汉年间,分宜洞村人陈重自幼与南昌人雷义为友,两人同师学习,都是饱学之士。当地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这本是天大的好事,可陈重非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向太守申请了十几次,太守都不同意,直到第二年雷义也当上了孝廉这事才罢休。后来陈重与雷义都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代替同时做官的一个人受罪,被罢官免职。陈重见雷义离去,自己也紧跟着以有病为由辞官回了家。回家后,刺史举雷义为茂才,雷义想把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同意,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这个历史典故出自《鲠直张千替杀妻》。

4、“八拜之交”之——刎颈之交 ( 廉颇相如之交)

刎颈之交是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形容友谊和感情很深。

刎颈之交是讲春秋战国时期的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赵国的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本就看蔺相如不顺眼,这下看他被封上卿,立马就火冒金星,不服气了,并且暴跳如雷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狠狠羞辱他”。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这话慢慢就传开了被廉颇听到,于是他拉下老脸,脱下战袍,心甘情愿地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负荆请罪”。两人终于彼此和好,成了同生共死的朋友。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都有谁(我们常说八拜之交)(2)

5、“八拜之交”之——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之交)

管鲍之交这个典故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管仲特别穷,鲍叔牙特别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互相信任。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都有谁(我们常说八拜之交)(3)

6、“八拜之交”之——忘年之交(孔融祢衡之交)

忘年之交是指不拘年岁、辈分,年龄不相当的人所结成的深厚友谊。

孔融祢衡之交这个典故出自《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东汉末年,当时祢衡15岁年少有才,拜孔融为师,此时的孔融已近四十岁,但是和他相处的很融洽,结交为好友,两人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是他们能够互相欣赏成为忘年好友。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都有谁(我们常说八拜之交)(4)

7、“八拜之交”之——舍命之交(左伯桃羊角哀之交)

舍命之交是来自于“羊左”的典故。这个典故目前认为最早出自西汉《烈士传》,说的是西汉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求见楚元王刘交(汉代分封的诸侯国),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后世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都有谁(我们常说八拜之交)(5)

8、“八拜之交”之——生死之交(刘备、关羽、张飞之交)

生死之交的典故讲的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之间的情谊超越生死,令后世之人敬仰数千年。生死之交可以为彼此抛弃金钱、权利、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真心真意,同舟共济。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都有谁(我们常说八拜之交)(6)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