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

不知不觉中,抱朴讲堂.杜保瑞教授国学经典私塾硕博班已完成四个学期的学习规划。在本次第四学期的期末答辩分享会中,共有十九位同学完成学习目标,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这虽然是以民间私塾的形式进行教学而颁发的证书,但它恰恰表达了当下国内外学子们骨子里对中国文化的尊崇与热爱,证书代表的不是进阶社会的敲门砖,而是每一位抱朴学子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探索。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

一、缘起

早在两三年前,当时的我正好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老子书院的教务主任以及股东会轮值主席,杜保瑞教授是我们的院长。如何做出一个既不失传统韵味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书院,是我们经常会探讨的话题。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4)

有一次,我在和杜老师以及其它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办学理念的时候得知,像杜老师这样的特聘大学教授一年也只教一名博士生或者一名硕士生或者一个本科生教学课目。听到这些信息,我当时真的异常惊讶,深深感受到,对于这样一批学养深厚的教授们,国家真的是太浪费社会优质资源了。

社会上有多少爱读书的学子,因为进不了像上海交大这样的高等学府,而和像杜老师这样的,有着扎实学养工夫的教授们失之交臂。而现状是,这样一批教授们在大学里面却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理想,为更多有需求的学子们教授他们丰厚的研究成果。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5)

在做了深度思考之后,我们找到杜老师商量,希望老师在自己的书院里面开设中国国学经典硕博课程。希望老师把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教授给社会上更多的学子们。课时大致就依照目前大学的教育规划来设计。老师也正有此意,所以欣然应允,随后便立即开始规划私塾班的课程教学方案了。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6)

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抱朴讲堂来协助杜老师实现这一理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2018年10月11日,杜保瑞教授国学经典私塾硕博课程开学了。

二、办学目标

开办这个私塾课程,就是要充分发挥教授的毕生研究成果,让社会上更多爱学习的人士能够得到明师指导,以学院的方式,系统性地学习传统国学经典,真正做到“见素抱朴,修己利人”。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7)

既然是经典,就是人人终生学习的宝贝,不宜走马看花,也不宜人云亦云,而应该是每个人自己一字一句地深读研讨文本,在师友相伴下,日日月月耕读,时时刻刻反思,分分秒秒落实。

因此,抱朴讲堂的国学经典课程,规划了为期两年的私塾硕士课程,以及为期四年的私塾博士课程。招生的学生,不问出处,不问学历,不问阅历,只问态度。海内外一切有志深入研修中国优秀传统经典的朋友,都可以来此扎实读书,丰富知识结构,提升思想高度,圆满生命意境。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8)

三、授课方式及要求

虽然,对生源不问出处,不问学历,不问阅历,只问态度,但学习过程中是有一些学习要求的,每周一次3小时的课需要认真听,每次课后需要认真写50字以上的心得并打卡,每个学期需要些一篇论文或者心得在期末分享会上分享。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9)

(一)学生针对指定教材进度事先阅读,深入学习。

(二)上课时段为每周四下午3点至6点,共3小时。

(三)学员以到教室上课为原则,不能到校者必须在在线学习,教务处将设置教学视频直播系统,让外地同学同时上课,不能在在线学习者,于缺课次周必须补交作业,作业内容为缺课该周授课内容之学习心得,以书面为之。

(四)全学期缴交研究报告一篇,研究报告以课程内容结合个人生活或事业反思为写作方向。文章要求架构清楚,层次分明,非仅只是散文式抒情之文。

(五)研究报告于每学期答辩分享会时公开提出发表。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0)

四、成长足迹

1、2019年3月1-3日,私塾班第一学期期末分享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近40位学子自四面八方赶到现场参加答辩,指导老师除了杜保瑞教授之外,我们还邀请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李耀南教授和深圳大学王立新教授。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1)

2、2019年9月4-6日,私塾班第二学期期末分享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办,近60位学子自四面八方赶到现场参加答辩,指导老师除了杜保瑞教授之外,我们还邀请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李耀南教授和深圳大学王立新教授。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2)

3、2020年2月15-16日,私塾班第三学期期末分享会因为疫情影响,原本去岳麓书院的规划只好移到线上举办,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抱朴讲堂的学子们坦然对面,分享会虽然改为线上举行,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学习热忱,特殊时期的特殊应对反而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很多平时因为实际情况无法参加的同学也都选择了线上答辩,回想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让人无限感动。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3)

4、2020年8月15-16日,私塾班第四学期期末分享会还是被疫情气氛笼罩,所以,我们还是没有执行去岳麓书院的计划,最后选择在上海.法圣书院举办。这次分享会我们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答辩的方式,效果良好,只是参加的同学太多,所以,几位指导教授真的是非常辛苦。因为各种因缘,本次参加指导的老师除了杜老师之外,我们邀请到了山东大学曾振宇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赵建功教授。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4)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5)

第一学期便开始学习的30多位学生中,有19位同学完成四个学期的学习规划,顺利拿到硕士学位证书。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抱朴讲堂能够学得很扎实。杜老师坚持“深入经典,古为今用”的学习理念,让我们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会再接再励,进军博士课程。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6)

五、第一届获得硕士学位证书的学子们

01黄子洵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7)

“诚”是《中庸》的核心概念,它既是静态之本体,又是动态之工夫。其中“自明诚”进路的本体工夫论,通过提出“慎独”、“执两用中”、“拳拳服膺”、“君子之强”、“素其位而行”、“择善固执”、“成己成物”、“至诚无息”、“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等一个个具体的方法,一层层地揭露了“诚”的内涵与功用,为后世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也是适合今人积极进取、修养自身的最佳工夫理论。

02张兵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8)

庄子的内七篇是庄子思想的精髓,本文基于庄子内七篇来解读庄子思想。庄子内七篇以《逍遥游》开篇,提出了逍遥游作为人类生命最终追求的境界目标。之后,《齐物论》从知识理论上、《养生主》从自我生命上、《人世间》从社会生活上来讨论应该如何配合,以追求这个目标的问题。其中又以《齐物论》一篇最为关键,因为齐物论是庄子思想的知识理论基础。《德充符》描述了道德圆满的人物形象,《大宗师》讲述了真人真知的神人境界和道的修炼功夫,《应帝王》描述了庄子理想的放任政治的社会管理体制。

03康承勇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9)

当听老师讲《论语》时,感觉到了老师放电影般一帧帧的画面感,历史的场景被复活了,我几乎可以这样感觉看到孔子和弟子们的对话现场,源于古代生活充满启发。这不就是思想做工夫的实操武功秘籍吗,以前自己看只能看到文字对话,不就是因为没有这样的学习不知道心法吗?这时候才知道杜老师创造的四方架构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我是困而学之有幸和杜老师学习的,老师也一再强调中国哲学是实践的哲学,就是把理解的直接去做了。

04赵延风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0)

笔者跟随杜保瑞先生学习已经两年,杜老师在所有讨论传统及当代中国哲学家的理论诠释中都在实际应用这套具有中国特质哲学因素的分析工具,认为若“这一套工具合法了,中国哲学的哲学性也跟着合法了。”这一句判断重若千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一次使用使用这一工具对经典警醒诠释研究,就是在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添砖加瓦。虽不敏,愿学焉!

05沈钢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1)

人生境界它贯穿人生历程是心灵的高等级存在的体现,它作用于人的日常行为取向,影响到人们的差异性、存在的价值、对他人及社会的影响,是人类文明程度的个体表征。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可以分为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形象化地表达为: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见人生境界有多层次、多阶段和动态性。

06钱莉花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2)

不经周折遇见明师,又心中常念能有一师可问千百,再十二年前因学茶初探见儒释道而想今后能深学,虽有此想且心中抱负肩头责任暂放此念。不经多年,苍苍岁月,许是风雨磨平了志念,许是内心的奔波与辛劳之尘埃淹没了志向,就连自己的身形也佝偻低落进泥土的埃尘里。又如毛猴山下五百,风雨吹打醒了头脑,有朝发现已用尽自己故而思念曾经理想重新补给。又此感念,召见所愿,心中更升信心,于此也便更能理解经典所言。

07万丽珏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3)

大乘起信论,顾名思义,就是要人们对大乘佛法生起信仰之心,其目的就是通过修习大乘之性,最终达到成佛的境界。在学习《大乘起信论》的过程中,我认为用杜保瑞教授的四方架构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是最能够清晰解读,所以我尝试用四方架构来告诉众生必可成佛的理论。

08朱羽秋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4)

行至中年,恍然惊觉老祖宗的智慧方是人生大道,处世真理,在渴望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时,有幸跟随杜老师学习。在半年时间紧张的追随中,学习了杜老师研创的中国哲学概念的四方架构,《论语》、《庄子》《阿含经》,对过往的儒释道理念依据认识渐渐清晰起来,每一次学习都有清新之感,大概与杜老师青春不老的气质和情怀有关吧。

09粱绍玲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5)

国学教育的基本教材,核心内容,来自于传统儒释道三家经典,中国传统经典文本中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思维,哲学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而这种文化根基的强弱有无,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原发创造力,更加影响着中国青少儿的健康人格养成。

10许业元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6)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修道的路径有两种,一种是本性使然,一种是教化使然,但不论是本性使然还是教化使然,最终都能够修成正果,这个正果就是诚心诚意地,明明白白地,安安心心地,务实地做对自己对家国有益的事情。心诚则明,真正明白了心自然也就诚了。诚就是本自具足的自然而然的,持续不间断地对自己负责任,对他人关心。

11赵兴利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7)

这个学期学习了《大学》,《大学》虽然篇幅不大却是儒家文化核心经典。为了学有所获,在此对其中的修身功夫做了梳理,把修身的重要性、修身的方向、路径、修身的方法、标准等一一进行提炼、总结,好让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学以致用提升自身修养,也为他人修养自身提供学习参考,以期人人都能改善提升自己,去向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支持和帮助。

12李云良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8)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全文仅有1751个字,按照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分为经一章、传十章。历来很多学者对《大学》做总体研究较多,从修齐治平教化功能方面研究多。用朱熹的话说,“《大学》一篇乃入德之门户,学者当先讲习,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起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果然下功夫,句句字字,涵泳切己,看得透彻,一生受用不尽。

13李钦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9)

在之前的课程中学习儒家哲学、道家哲学时,杜老师也强调过如果要真正学得儒家、道家的智慧,要以相信其为真的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可以发现,在学习传统哲学文化智慧的过程中,是否相信这些智慧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并且决定了个人是否可以真正得到儒释道家的智慧。本文希望对这种观念进行探讨,分别讨论为何只有先相信才能信佛学佛;探讨学佛与研究佛两者的不同状态与不同目的;探讨信与不信带来怎样的不同学习结果;延伸至儒释道家的哲学思想,为何对于这些哲学思想理论,皆要先相信才能得到其智慧;最后延伸探讨不同的学科门类为何有着一些不同的学习态度的要求。

14于素雅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0)

《大乘起信论》的思想,以「众生心」这个概念为主体,主张「众生心」含摄一切万法,同时又把心性结合起来,提出「色性即智」,「智性即色」的命题,这样「众生心」就具有超越与现实的双重属性。它一方面有高蹈的出世追求,而同时又要内在於一切现实,不异一切现象,保持随俗人世的情怀。这种出世与人世的二行之理,把超越的天国拉回到人们内在的心灵之中,由高远走向平实,巧妙地把印度佛学的出世倾向与中国文化的入世精神相结合,在现实中求得超越,通过生灭的现象而「随顺」进入真如的永恒之域,形成一个中国化佛学的圆教体系。

15王素梅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1)

自制说对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有极深刻的启发意义。而自制说与佛教的《大乘起信论》的一心开二门的意涵相通。「一心开二门」架构有其独特的意义。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有普遍性的共同模型,可以适用于儒释道三教,甚至亦可相通于柏拉图的自制说的系统。柏拉图提出针对不同的等级应培养其智能、勇敢以及自制的美德,这些对于国家正义的想法对现代具有重要的思考意义。

16吴天寒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2)

《庄子·达生》是一篇聚焦于养生主题的文章,而养神工夫作为养生活动的内在心法,作者着重论述了养生中养神工夫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并且,作者在论述养神工夫心法的策略上独具匠心,这不仅体现在文法上具有逻辑清晰,即先总后分、正反论之的特征,也体现在内容上通过讲述一系列技艺高人的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巧妙地以“养技”喻“养生”。

17高庆轩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3)

人生之初,就是孩童时代,此时的人是没有较强独立思考的能力的。这时候就需要父母老师的引导和教授。也就是受教育阶段,此时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培养,但作用并不是主导,受教育的模式才是更大的影响。上面提到的“乐而求学”,即是对孩子自主学习的一种引导,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鼓励和认同感,甚至是荣誉感,这样孩子才会更加有兴趣去学习。

18张允升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4)

《大乘起信论》显然是唯识学派的著作,其围绕着一众生心及心真如门、心生灭门而展开。这其中,以生灭门来看,不仅有真如为无明所覆的不觉义,也有去除无明即可返本归真的始觉义,所以众生如果通过修行,去除无明覆障,便可成佛,而且因真如本体众生平等悉皆具足,“在圣在凡,不增不减。”所以众生的成佛得到了根本的保障,任何的众生都可以成佛,从内在的真如本体来说,凡圣是同一不二的,这样众生皆可成佛,而且必然成佛。

19李亚玲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5)

“大人”境界主要指一种人格上的高远境界,不论是在出世道家的著作中,还是在入世儒家的著作中,“大人”境界都有被详细陈述及讨论。第一,在天人关系上:出世道家的“大人”是能并包天地、泽及天下;入世儒家的“大人”是德配天地、大化流行。第二,在世俗功业上:出世道家的“大人”是无爵无谥、不着名实;入世儒家的“大人”是居仁由义、建功立业。第三,出世道家追求“保身全生”,其“大人”是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而与之相对的,入世儒家则是要“政治干预”,“大人”要“格君心之非”、匡正天下。第四,在教化方式上:出世道家的“大人”之教,处乎无响,行乎无方;入世儒家的“大人”是能“正己而正物”、潜移默化。而在境界论上的不同呈现,追其究底其实是两家学派在本体论的价值的不一样。出世道家追求的是:逍遥自适,离尘去埃,返归自然,同于大道。入世儒家追求的是:仁义礼智,承担责任,“修齐治平”,匡正天下。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6)

六、指导教授们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7)

杜保瑞教授

杜保瑞,台湾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继续教育学院老子书院院长;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华梵大学哲学系教授、佛光山丛林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先秦儒学、道家哲学、禅宗哲学、宋明儒学、当代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方法论等。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8)

李耀南教授

李耀南,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专业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为老庄哲学、魏晋玄学以及中国美学史。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台湾《鹅湖》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曾应邀为多家国学堂讲授老庄哲学。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美学学会会员。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9)

王立新教授

王立新,曾任湖南省孔子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船山学社副社长、湖南省周濂溪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现为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湖湘文化研究会顾问、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40)

曾振宇教授

曾振宇,儒学专家,山东省儒学研究领域“泰山学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学博士。山东省第9、10、11届政协委员。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布莱恩特大学、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国际儒联理事,国际儒联宣传出版委员会委员。韩国儒教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学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2018年7月1日当选为山东省齐鲁文化促进会会长。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41)

赵建功教授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1992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任教,2006年任副教授,主习中国古典哲学,有《周易与现代文化》(合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2007年再版)、《六朝宗教》(合著,南京出版社2004年版)等专著,在《国际易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有《人的悲剧与审美超越》、《“先秦儒学中易学从属于礼学”说献疑》、《以〈易〉解〈恒先〉六则》等20余篇学术论文。

国学私塾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42)

七、展望未来

抱朴讲堂.杜保瑞教授私塾硕博课程在办学两年多的时间里面得到了无数海内外学子们的支持与关心,在此深表感谢!语言是苍白的,唯有再接再励,务实创新,积极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才是对大家最负责任的表白,我们相信在杜保瑞教授以及各位指导教授们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共同呵护下,抱朴讲堂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