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幽默的吹牛诗(毒舌才子一首讽骂诗)(1)

什么样的环境才能造就出文学“毒舌”或文艺“愤青”?或许我们可以从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清代才子文映江的身上得到答案。

文映江生活在清代同治年间,一生清苦,却秉性孤傲,放荡不羁,大有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人送外号滑稽文人。他的诗文非常出色,但是写字却极其丑陋,有“文盖通场,字丑八县”之称。

文映江还有一大行文特点,那就是尖酸刻薄,惟傲独穷,不染世风,不悖名教,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骂,尤其对奴颜婢膝、趋炎附势之人深恶痛绝,时人都称呼他为“文麻子”,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文麻子的故事。

最幽默的吹牛诗(毒舌才子一首讽骂诗)(2)


在文映江解甲归田之后,深居简出,芒屩布衣,穿着很是粗糙,根本不像当过官的老爷模样。一次,几个乡邻相聚饮茶,有一迟者赶来,四下打量了一番,便问“文老爷”来了没有。众人一指文映江说这就是,可那人却始终不肯相信,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的老人就是老爷。可见,人在很多情况下都只关注外表。

这就是势利眼的一种体现,文映江莞尔一笑,顿时打开思路,联想起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绣花针,决定以针来讽刺这种现象。这可是有难度的一件任务,假如让我们来写,恐怕是无处下手的,可文映江却脑筋一转,反手就是一首讽骂经典。

最幽默的吹牛诗(毒舌才子一首讽骂诗)(3)


《咏针》

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这首诗名为《咏针》,其实这个题材并不少见,有“何事深闺停不语,鸳鸯绣出太分明”之句流传于世。而文映江取咏叹之意,但却是反写手法,如此一来便更增强了讽刺效果。

全诗句句写针,却句句骂的都是人,这是暗讽,让人找不到证据,让人无法反驳。然而,文映江却不言明骂的是哪一类人,可即便如此,凡是读过的人都能识别出来,文映江讽刺的是谁,这就是此诗的绝妙之处。这就体现出了作者的高水平高境界,多一分就过,少一分却不够解气。

最幽默的吹牛诗(毒舌才子一首讽骂诗)(4)


第一句“百炼千锤一根针”写的是一根绣花针成型的过程,必须经过千锤百炼,然而世俗小人的形成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在市井间察言观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多少次的欺软怕硬,多少次的趋炎附势,才练就出了势利眼。这句诗一语双关,含有深刻的哲理。

“一颠一倒布上行”,绣花针工作时的确是这样的,一缝一补必须是颠倒配合使用,手势正是一颠一倒,而这也是一语双关,骂的就是那些颠倒黑白、鱼目混珠的人。不得不说,这一隐喻十分巧妙,不仅贴合现实,又讽刺得格外恰当,且手法十分新颖,很是值得玩味。

最幽默的吹牛诗(毒舌才子一首讽骂诗)(5)


“眼晴长在屁股上”,这真是一句再直白不过的话了,可是你能说它是骂人吗?并不能。因为绣花针的针孔“眼睛”就是长在屁股上的。但跳出来讲,作者的确是骂那些不以事实说话的人的,这一比喻令人捧腹大笑。

“只认衣冠不认人”是点睛之笔。绣花针是没有感情的,它的任务和使用就是缝补衣冠,而从来不管这衣冠的主人是谁。这一点与势利眼小人一模一样,他们见到穿着富贵的人就会低头哈腰,见到衣着简朴的人就会仗势欺人,全凭外貌来判断人的贵贱。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非常之成功的,比喻贴切恰当,十分接地气,可谓句句骂在点子上。更关键的是,它并不是那种严肃或放肆的泼骂,它是利用巧妙的构思、诙谐的比喻、幽默的话语来完成这一目的,只能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