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劝学》中说道: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仅就句中“就”来说,并不好翻译。就,在古文中,常用义为:靠近。如果直译,整个句子就是金属靠近磨刀石就会变得锋利。

说文解字的价值地位(说文解字谈文化)(1)

这样读起来别扭,句意也不通顺。看起来,必须要意译了。我们这样译: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会变得锋利。这样就比较妥帖了。这里“就”的靠近义,被译成了“放在……磨过”。

说文解字的价值地位(说文解字谈文化)(2)

这就提醒我们,一个字的含义是通过上下文来确定的,即使它表达的就是某个意思,但如果直接嵌入原文的话,出现文意不通的现象并不奇怪。所以我们要学会随文释义,切莫拘泥于某字的字典义而致使句子生硬不得要领。这一集,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就字。就的古文字字形演变如下:

说文解字的价值地位(说文解字谈文化)(3)

许慎《说文解字》对“就”的解释是: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

说文解字的价值地位(说文解字谈文化)(4)

籀文就。许慎认为,就的本义是住在高地的意思。 “就”字从京,从尤。先看京,甲骨文写作

说文解字的价值地位(说文解字谈文化)(5)

,《说文解字》:人所为绝高丘也。人工筑起的高台,上有建筑。尤,甲骨文作

说文解字的价值地位(说文解字谈文化)(6)

,是

说文解字的价值地位(说文解字谈文化)(7)

(又,即手)上加一短横,是一个指示符号。手用来取物,上加一短横,表示禁止之意。禁止的是过格的事,故引申为突出的,特异的。

说文解字的价值地位(说文解字谈文化)(8)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一短横是赘疣,引申为过错,也可引申为特异的、突出的。总之,结合尤的特异的、突出的这个义项,我们有理由推论出:就,是特别高的,上有建筑的土台。这个尤既表意,也表音,是个会意兼形声字。

我们来看一下,就的词义引申脉络。

说文解字的价值地位(说文解字谈文化)(9)

由本义高台引申出到达极高处。再引申为靠近、接近。还可引申为往、趋向,还可引申为承受、接受。由接近、靠近,引申为登上,还可引申为就任、就职。还可引申为参与。还可引申为谋求、求取。由就任、就职,还可引申为成功、成就。还引申为从事,由从事再引申为变成、成为。由接近、靠近还可引申出参与。同样还可引申出谋求,求取。由本义还可引申为介词,或作“向”讲,或作“从”讲。

说文解字的价值地位(说文解字谈文化)(10)

孟浩然《过故人庄》中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里的“就”是饮的意思,菊花是一种酒。这就再次提醒我们,在理解古诗文中字词的意思时,不要拘泥于字典义,而必须结合上下文,做到随文释义,才能保证句义的顺畅无误。

下面我们举出一些含有“就”的文言文句子,解释其中“就”的含义。

1.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2.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芋老人传》)

3.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4.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

5.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促织》)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报任安书》)

说文解字的价值地位(说文解字谈文化)(11)

7.然赢欲就公子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信陵君窃符救赵》)

8.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信陵君窃符救赵》)

9.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赤壁之战》)

10.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崤之战》)

11. 余尝就老胥而问焉。(《狱中杂记》)

1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13.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

14.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任安书》)

【答案】1.写成。2.参加。3.登上。4.成为。5.趋向。6.接受。7.成就。8.登上。9.归向。10.接受。11.向。12.接受。13.成就。14.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