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看到一份1992年首届全国百强县榜单的表格,一时感慨良多。

在这份百强县榜单中,当时的天门赫然在列,排在第93名。虽然名次不太靠前,但这份排名的含金量比现在要重得多。在这张百强县榜单中,当时有很多实力超群的县(比如江苏省的无锡县、武进市、吴县,浙江省的绍兴县、萧山市,广东省的南海、顺德以及几个直辖市的郊区县等)后来都撤县设区,被其上一级城市合并成城区之后,不再参评百强县。

放眼整个湖北省,当时也只有尚属于荆州管辖的两个县进入百强县,一个是仙桃市,排名第73位。另一个就是天门,那时候天门虽比仙桃低了20个位次,但至少在湖北省内还是个老二的位置。

天门曾经哪年是百强县(一份1992年百强县榜单引发的深思)(1)

1992年百强县

那时的天门,农业有拳头产品,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商业繁荣,教育发达,一片欣欣向荣。

农业方面,天门棉花年产百万担,黄花菜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这些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比一些种粮大县强太多。工业方面,天门塑料花厂、纺机厂、三机厂以及各种乡镇企业和村办工厂蓬勃发展,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以棉花、黄花菜和塑料花为代表的“天门三花”名扬四海;百里棉乡、内陆侨乡和状元之乡的称号使天门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三乡宝地”。

天门曾经哪年是百强县(一份1992年百强县榜单引发的深思)(2)

棉花博物馆

然而那些荣光,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黯然失色。20年过去了,隔壁仙桃虽然几经沉浮,至今仍然还在榜单中,而天门呢,早已名落孙山。

虽然这些年天门也有所发展,但相较省内其他兄弟县市,天门的步伐还是太慢。很多人说天门是起了个早床,却赶了个晚集,这个比喻对天门来说实在是再确切不过了。

如今的天门,不仅落选全国百强县,就连在省内的处境也越来越尴尬。这20年间,天门的地位一步一步滑落,在被潜江超越之后,省内老三的位置没坐稳几年,又相继被宜都、大冶和枣阳超越。2019年,天门被汉川反超;2021年天门又被枝江超越……

天门曾经哪年是百强县(一份1992年百强县榜单引发的深思)(3)

2021年开业的万达广场

“佛系”的天门巿,不仅与这些超越者的距离越拉越远,后面追赶者的步伐也愈加急促,步步紧逼。

对于天门市,有很多令人惋惜的地方,比如服装行业。天门有几十万服装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大小小的老板不计数,然而天门本土的服装行业却是一盘散沙,没有形成坚固而完整的产业链,看似强大的天门服装大军却形成不了凝聚力。常年几十万人在外打拼,将勤劳与汗水、热血与青春,以及大把大把的消费和GDP贡献给了外地。难道是他们喜欢背井离乡吗?显然不是,天门的服装气候还不足以吸引他们留在家乡。

我曾经探访过汉川市汉正服装产业和裕华服装产业园,汉川服装产业配套齐全、工厂多、人气旺、工人工资不输沿海省份,留得住人,这些都值得天门学习。

天门曾经哪年是百强县(一份1992年百强县榜单引发的深思)(4)

服装厂

2021年,期盼多年的沪渝蓉高铁(原沿江高铁)天门段和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城区站破土动工,预计将于20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天门将被纳入全国高速铁路网,实现与全国各大城市的互通。同时,另一个重大交通项目——武天宜高速公路也进入实质性进展,这条高速公路将天门与武汉之间的通勤时间缩短到1小时,并在途经天门的七个乡镇设出入口,这也将为天门乡镇的发展带来机遇。

围绕高铁和高速,天门能够超前规划高铁新城和高速公路沿途各乡镇工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合理产业布局,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天门现状,多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富民产业,留住几十万天门老乡在家乡投资兴业、工作挣钱,安居乐业。

天门曾经哪年是百强县(一份1992年百强县榜单引发的深思)(5)

沪渝蓉高铁已动工

据悉,在2021年《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中,天门市与鄂州、咸宁、随州、恩施、仙桃、潜江一起,被定位为湖北省特色型区域中心城市。

而在最近湖北出台了《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大冶、宜都、仙桃、潜江、枣阳、汉川和枝江被纳入“百强进位”梯队,而天门则与钟祥、当阳、京山、松滋、赤壁等七个县市被安排在了“百强冲刺”梯队。虽然天门在第一梯队中掉队,但在第二梯队中还是领头羊。

由此可见,湖北省对于天门还是寄予期望的,天门也应该抓住机遇,百尺竿头,迎难而上,千万不能再“佛系”了。

天门曾经哪年是百强县(一份1992年百强县榜单引发的深思)(6)

茶圣陆羽与茶经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