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可以导致生命危险,需要立即进行救治,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中暑的治疗办法?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中暑的治疗办法(中暑及其治疗原则)

中暑的治疗办法

中暑可以导致生命危险,需要立即进行救治。

以下信息摘自GBZ 41—2019《职业性中暑的诊断》,可以作为高温天气生产作业中暑的简单判断及治疗提示。

诊断职业性中暑,应了解患者作业场所的气象条件,如气温、气湿和(或)热辐射强度。夏天露天作业场所以测定气温为主。高温作业场所指工作场所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 23 W/(m3 ·h)或84 KJ/(m3 ·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 2 ℃或 2 ℃以上的作业(包括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 ℃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相对湿度在 80 %以上为高气湿。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及一部分可见光而言。太阳辐射及生产环境中的各种热炉、开放性火焰、融化的金属等热源均能放出大量的辐射热。

序号

阶段

症状

治疗原则

1

中暑先兆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 38.0 ℃,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平卧。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并密切观察。

2

热痉挛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治疗。

3

热衰竭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 40 ℃,可伴有眩晕、晕厥,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氮质血症。

予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并注意监测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扩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4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体温高达 40 ℃及以上,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快速降温,持续监测体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呼吸循环支持,改善微循环,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对出现肝肾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者,早期予以血液净化治疗。

中暑先兆是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仅有症状或虽有体温升高但低于 38.0 ℃,而无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体征或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异常,经休息后病情可缓解者。中暑先兆不属于中暑诊断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