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性质,我们的卡友大都过着“生活在车里,行进在路上”的运输生活,运输工作辛苦且高危,“安全”就成了保证一切的基础根基如何保证行车安全?除了我们卡友要时刻保持小心谨慎的驾驶习惯之外,还离不开车辆的各项主动、被动安全系统的辅助,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主动安全系统有什么工作原理?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主动安全系统有什么工作原理(这些常见的主被动安全系统)

主动安全系统有什么工作原理

由于工作的性质,我们的卡友大都过着“生活在车里,行进在路上”的运输生活,运输工作辛苦且高危,“安全”就成了保证一切的基础根基。如何保证行车安全?除了我们卡友要时刻保持小心谨慎的驾驶习惯之外,还离不开车辆的各项主动、被动安全系统的辅助。

小编在和一些卡友聊天后发现,有许多卡友对于主动安全系统和被动安全系统的概念有些“混淆”,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常见的安全系统都有哪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我们卡友常见的主被动安全系统都有哪些!

▎主被动安全系统概念要分清

简单来说车辆之上安全措施可以大略地分为主动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和被动安全措施(减小事故后果)。

也就是说,被动安全系统是保护车辆人员和车外人员的,减低伤亡程度而采取的安全设计;主动安全系统就是为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采取的安全设计。接下来我们展开来说:

● 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以及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

被动安全装置,则是在车祸意外发生,车辆已经失控的状况之下,对于乘坐人员进行被动的保护作用,希望透过固定装置,让车室内的乘员,固定在安全的位置,并利用结构上的导引与溃缩,尽量吸收撞击的力量,确保车室内乘员的安全。

● 主动安全:主要目的是防范于未然。主动安全侧重于监测到事故发生或者车辆失控的可能性,通过一系列介入车辆操纵手段去避免事故的发生。

随着汽车工业不断的迈向科技化、智能化,大量的新电子设备被有效地运用到了汽车安全系统中,主动安全系统应运而生。

▎常见的被动安全系统都有哪些?

● 安全车身:被动安全系统的基础。

安全车身的表现形式是在车室结构,有意思的是,目前对于安全车身的应用,在世界上形成了两大派别,分别是“软防护派”和“硬防护派”。

简单来说,“软防护派”是主要通过预定车体部分结构的溃缩实现对车内驾乘人员的保护,通过预先设定的褶皱永久变形,能够吸收外力冲击的大部分;“硬防护派”多采用高强度材料、坚固的车身结构设计等理念,保证车辆在发生事故时,变形量会越小。

● 爆胎应急安全装置:常见于客车,卡车已有测试及少量装备。

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特别像简易的“履带”,安装在轮毂凹槽内。工作原理是安装于车轮轮槽的绿岛来填补爆胎时的轮辋内径差,避免了轮胎爆胎或者失压后卷入槽底或脱离轮辋的可能。如果车辆轮胎发生爆胎,“履带”还能够利用失压轮胎橡胶厚度支撑形成橡胶垫。保证车辆继续可控。

● 安全玻璃:不起眼的车玻璃其中也蕴含着安全设计。

安全玻璃我们卡友比较常见,一般分为钢化玻璃和夹层玻璃。钢化玻璃破碎时分裂成许多无锐边的小块,不易伤人。夹层玻璃共有3层,中间层韧性强并有粘合作用,被撞击破坏时内层和外层仍粘附在中间层上,有效降低了玻璃碎裂的致伤风险。

● 安全带:不必多说,上车第一时间先系好。

安全带自然不必多说,当我们卡友上车的时候就应该第一时间系好。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安全带会快速拉紧然后锁止,防止驾乘人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 座椅头颈保护系统:保护头部颈椎,减少冲击力。

WHIPS头颈保护系统在卡车之上应用较少,在海外的高端重卡之上有少量配备,该系统的原理是当车辆受到后部的撞击时,座椅头颈位置会迅速充气膨胀,并且座椅的椅背和头枕会向后水平移动,以此减轻冲击力。

● 安全气囊:最后的防线之一,希望各位卡友永远不要用到。

安全气囊常见于轻卡微卡和中卡之上,如斯堪尼亚等部分高端重卡同样有所配备,常见设置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部分车辆在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也有所配备。一般将设置在侧面等地方的安全气囊称之为“气帘”,能够减轻汽车碰撞后,驾乘人员因惯性发生二次碰撞时的伤害程度。

● 驾驶室后移技术:最后的防线之一,LNG车型尽可能选择侧置气瓶车辆。

常见于重卡、牵引车之上。其原理是当卡车遇到剧烈撞击时,为减少卡车司机受到的伤害,驾驶室整体会向后进行一定距离的移动,减小因为驾驶室挤压变形对卡车司机产生伤害。

举例说明,有些车辆的驾驶室后移技术是通过前悬置会与举升油缸联合首先吸收掉大量的冲击力,并在驾驶室整体向后移动过程中拉住车体,使得驾驶室能够向后位移0.5m左右,延长车辆接触时间的同时,形成更大缓冲位移距离,从而保证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常见的主动安全系统都在这儿了!

●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模拟“点刹”,但它不能缩短刹车距离。

简单地理解,就是汽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需要紧急刹车,但大力刹车容易发生车轮锁死的状况,安装ABS就是为解决刹车时车轮锁死的问题,ABS就是模拟一种“点刹”状态,从而提高刹车时汽车的稳定性及较差路面条件下的汽车制动性能。

●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有很多种叫法,ESP/ESC/DSC/TCS/VSA等等,都是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由于厂家不同、技术运用的不同、功能的差别等等因素,这些电子稳定系统有着各种各样的名字,但这些系统当中都有一个“S”,也就是“Stability(稳定)”的意思,就足以表现这个功能的最大作用。

简单来说,当我们行进在较差路面条件时,车辆出现“姿态不正”时,电子稳定系统会通过控制驱动轮胎和从动轮胎的运动,从而达到矫正汽车稳定的运动轨迹,以此保证车身的平衡性。

● 防碰撞预警系统:司机的“第三只眼”。

这项系统主要通过探头或者雷达分析车道、周围车辆的状况等驾驶环境信息,一旦当汽车间车距过近。存在追尾可能时。能够及时给予驾驶主动预警。

●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保证车辆始终保持正常行驶。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会根据摄像头自动规划出前方的信息,当驾驶员疲劳导致车辆行进路线不正常或者没有打转向灯变道时,就会触发触发车道偏离预警。

● ASR驱动防滑系统:起步驱动轮打滑,就靠它稳定车身。

它的作用是维持汽车行驶时的方向稳定性,并尽可能利用车轮—路面间的纵向附着能力,提供最大的驱动力。

● 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常与防碰撞预警系统共同工作。

动紧急制动系统可以看做防碰撞预警系统的“延伸”,AEB系统采用雷达测出与前车或者障碍物的距离,将次数据进行分析,并与报警距离、紧急制动距离进行比较,如果数据小于等于报警距离时就进行防碰撞预警就会报警,当小于等于安全距离时,如果驾驶员没有任何制动操作,AEB系统启动使汽车自动制动。

●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ABS的进一步提升。

这个系统可以在ABS起作用之前,通过调节车轮的制动力,以此达到车辆所需的制动效果,以减少不必要的ABS动作,或在ABS因特殊的故障状态而失效时防止车轮抱死,增大了保护范围。

● DMS驾驶员监控系统:监测司机面部信息,常见于驾驶位A柱之上。

驾驶员监控系统的目的是发现驾驶员走神、玩手机、疲劳或者打瞌睡,甚至出现无法驾驶的意外情况时,该系统会立刻报警,提醒司机注意。

除了上述主动安全系统之外,还有其他的诸如车队保持系统、变道辅助系统、座椅震动系统、ACC主动巡航,ABE自动泊车、电子地平线、道路共享系统等等ADAS技术。这些功能多出现在一些具备自动驾驶技术的卡车之上,现如今我们卡友并未大面积接触,在这里小编也就不再过多展开赘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