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幸福梦圆

乌尔禾城市规划图(乌尔禾这十年蝶变)(1)

俯瞰“西部乌镇”,五彩长生帐、白墙青瓦的徽式建筑、风情各异的小楼,以及郁郁葱葱的树木、延伸向远方的农田等尽收眼底。2020年以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集旅游民宿、民俗文化、休闲农业、特色养殖为一体,投资高达21亿元的“西部乌镇”拔地而起,带动农牧民户均年增收超过3.3万元,项目参与率达99.2%,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样板产业项目。本报通讯员 艾克热木江·帕尔哈提 摄

乌尔禾城市规划图(乌尔禾这十年蝶变)(2)

“乡村振兴使乌尔禾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里的经济产业结构是多元化且现代化的,这对国际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这样的评价,出自于澳门商业杂志社社长马天龙。

乌尔禾城市规划图(乌尔禾这十年蝶变)(3)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闵勇 摄

9月17日,跟随澳门葡英文媒体访疆团来到乌尔禾区采访的马天龙被我市乌尔禾区乡村振兴的美丽富裕画卷所打动,他说:“澳门也是一座旅游城市,可以借鉴这里的发展经验,希望有机会和乌尔禾开展更多的人文交流合作。”

乌尔禾城市规划图(乌尔禾这十年蝶变)(4)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闵勇 摄

马天龙的这段采访视频,被国家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个人微博转发,乌尔禾区乡村振兴取得的巨大成就,随着这条微博的广泛传播而蜚声海内外。

乌尔禾城市规划图(乌尔禾这十年蝶变)(5)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闵勇 摄

谁曾想到,得到这样评价的乌尔禾农村,十年前还是苍蝇蚊虫肆虐,“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的脏乱模样……

十年里,乌尔禾区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乌尔禾城市规划图(乌尔禾这十年蝶变)(6)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闵勇 摄

2017年,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克拉玛依校区正式挂牌,结束了乌尔禾区15年没有初中的历史;当年,抱团式居家养老模式的海棠别院建成投用,一批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入住“幸福大院”,享受美好生活;同年,乌尔禾区的全体干部“一对一”和村民结对认亲、发展庭院经济,用汗水将村民闲置庭院耕种成了“菜园”“花园”“果园”,帮助农牧民增收最低2000元,最高达30000元;

乌尔禾城市规划图(乌尔禾这十年蝶变)(7)

乌尔禾城市规划图(乌尔禾这十年蝶变)(8)

乌尔禾城市规划图(乌尔禾这十年蝶变)(9)

2018年,乌尔禾镇建成样板民宿——“玫瑰花园”,短短一年的时间,“玫瑰花园”营业额就高达192万元;

2019年,八匹马市场仅用76天就建成投用;2019年,克拉玛依市第三人民医院建成挂牌,结束了乌尔禾区没有医院的历史……

乌尔禾城市规划图(乌尔禾这十年蝶变)(10)

乌尔禾城市规划图(乌尔禾这十年蝶变)(11)

最大的改变发生在2020年。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2020年3月,104户村民联名向村集体提出申请,要求区委带领全体村民统一推进特色民宿打造,实现共同富裕。乌尔禾区委连续七天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回应群众期盼,收集解决村民400余条问题清单并据此形成项目实施方案,在确保“农民身份不变、宅基地资格权不变、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变”的前提下,投资21亿元打造集旅游民宿、民俗文化、休闲农业、特色养殖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西部乌镇”。如今,“西部乌镇”带动农牧民户均年增收超过3.3万元,项目参与率达99.2%。

乌尔禾城市规划图(乌尔禾这十年蝶变)(12)

特色产业的“金钥匙”,开启了乡村振兴的“致富门”,乌尔禾区乡村振兴步伐全面加速。仅仅两年时间,乌尔禾区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经营性收入近5000万元,盈利约800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5806元,比十年前翻了近3倍,位居全疆前列。2021年,乌尔禾区、镇、村三级均被列入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引领行列。

乌尔禾城市规划图(乌尔禾这十年蝶变)(13)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面对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乌尔禾区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发扬“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唯干能成”的决心和毅力,继续全力谱写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乌尔禾城市规划图(乌尔禾这十年蝶变)(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