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亦佛亦道,两种宗教交织。武宗之前,佛道两家此消彼长,整体上是佛教占上风;武宗时,大肆灭佛,佛教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宣宗即位后,拨乱反正,佛教又开始复苏,建设寺庙、出家修行再次成为时尚。

宣宗是武宗的叔叔,受到武宗猜忌,为了避免遭到迫害,曾投身于寺庙为沙弥。这种遭遇,使宣宗与佛教结下了渊源。正因如此,裴休得到了宣宗的亲近。

裴休生于贞元十三年(797年),卒于咸通十一年(870年),是唐代少数高级官僚中的佛教信徒之一,其父裴肃信仰佛教,曾“重建龙兴寺大佛殿,自撰碑铭”。裴休宿信佛教,在少年时就不喜食肉,中年后“断肉食,屏嗜欲,斋居焚香诵经”,还曾随圭峰宗密禅师学习华严。裴休中过进士,颇有文采,书法造诣不凡,且深谙佛法,故在宣宗时得到重用。

宣宗兴佛,为裴休弘扬佛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大中二年(848年),裴休任宣州刺史,见天下寺观多为官僚奇客蹂践,便向宣宗汇报。此后,裴休任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一边从政,一边弘扬佛学、大兴寺院。为了重建湖南宁乡的密印寺,裴休捐出一千余亩农田,付出了大量心血。大中三年(849年),密印寺重建完工,裴休召集名僧汇集,并经常到寺中与诸僧论佛讲经,乐此不疲。

法海是唐朝名相裴岱之子(他是宰相之子出家为僧)(1)

法海是唐朝名相裴岱之子(他是宰相之子出家为僧)(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