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朝历代都会涌现出大量的文学大家,他们有的出身世家,自小耳濡目染,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的出身家贫,自小读书就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所以他们加倍努力,在最后才学甚至超过了那些出身富贵的孩子,可见他们在这方面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其实我们看古代的名文大家,只看到了他们在人前的光鲜亮丽,往往总是忽略了他们为此付出的辛劳,但是我觉得我们真的很有必要去了解,他们能够有如此大的成就,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地位,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能达到。

欧阳修是如何劝人读书的(欧阳修幼时家贫)(1)

欧阳修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见人们对他的才华学识是极其认可的,同时他也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但就是这样一个有才学的人,他却是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在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那个时候父亲的过世就意味着家里的顶梁柱没了,生活更加困难了。自此,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的身上,但是母亲又不想欧阳修的一生就此蹉跎了,她想让欧阳修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家里已经这么穷了,哪有什么多余的钱可以供欧阳修读书啊!

欧阳修是如何劝人读书的(欧阳修幼时家贫)(2)

欧阳修是如何劝人读书的(欧阳修幼时家贫)(3)

但是母亲并没有就此放弃,她也不甘愿儿子的一生跟自己一样碌碌无为,于是聪明的母亲想到了一个办法。也正是因为她想出的这个方法,改变了欧阳修的一生。这个办法就是"画荻教子",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这个典故出自《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父亲去世后,家里的生活很是困难,转眼欧阳修就到了上学的年龄,不少其他同龄孩子进书馆读书了,可郑氏没钱送欧阳修读书,心里非常着急。有一天,她在河边洗衣服,看到沙滩上有鸟兽走过的足迹,把平整的沙地划出许多沟沟壑壑,似字非字,这这给郑氏启发很大,她意识到在沙子上面也可以写字。

欧阳修是如何劝人读书的(欧阳修幼时家贫)(4)

她从河滩上捞取一些细沙,折来几根芦苇秆带回家,在家里选了一个光线比较好的地方,挖成深坑,然后,把沙倒下去铺平。就用沙盘当纸,用芦苇秆代笔,手把手地教儿子写字习文。

于是欧阳修就一直用这样的方法习字,母亲在沙盘上写一个字,他便跟着临摹,等学会了之后就把字抹掉,继续学下一个,日复一日,欧阳修终于也成为了那个富有文学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