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号空间站(俄语:Мир,兼有“和平”与“世界”之意)是前苏联建造的一个轨道空间站,苏联解体后归俄罗斯。它是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同时也是首个第三代空间站,经过数年由多个模块在轨道上组装而成。

国际空间站为什么会在宇宙中飞行(曾经从天坠落的太空空间站)(1)

和平号空间站目前保持着9年又358天的人类在航天最长连续逗留纪录,并且在科学研究、技术试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这样一座辉煌的空间站却即将走向终结。据报道,俄罗斯计划在2024年左右将和平号空间站从轨道上撤下,并让其大部分残骸在大气层中燃烧掉。

为什么俄罗斯要放弃这样一座宝贵的太空资产呢?你不知道的惊人内幕竟然是……

首先,我们要知道,和平号空间站虽然历经了多次改造和升级,但它毕竟是一个老旧的设施。它于1986年发射第一节舱段,并于1996年完成全部组装。 这意味着它已经超过了设计寿命,并且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

国际空间站为什么会在宇宙中飞行(曾经从天坠落的太空空间站)(2)

例如,在1997年3月23日,一艘货运飞船与和平号对接时发生了碰撞事故,导致空间站出现了裂缝,并且失去了电力供应和姿态控制。虽然最终通过紧急修复恢复了正常运行,但这也暴露了空间站的脆弱性。

此外,在2000年6月16日至17日之间,一颗小型太阳能电池板从美国航天飞机发射器上脱落,并且与和平号相距仅有几百米。如果发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

再者,在2001年4月15日至16日之间,一颗废弃的美国火箭助推器与和平号相距仅有500米,并且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相向而行。为了避免可能的碰撞风险,俄罗斯不得不启动紧急规避机动,并消耗了大量燃料。

以上这些事件都说明了一个事实:随着时间推移,太空垃圾越来越多,在轨运行越来越危险。如果不及时处理掉老旧的太空设施,就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碎片碰撞链反应。

国际空间站为什么会在宇宙中飞行(曾经从天坠落的太空空间站)(3)

在21世纪初期,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太空合作,共同建造了国际空间站(ISS)。国际空间站是目前最大最先进的轨道空间站,它拥有更多的实验设备和生活设施,也能容纳更多的航天员。

为了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俄罗斯不得不将大部分的资源和人力从和平号空间站转移过去。这导致了和平号空间站的维护和使用越来越困难,也失去了原有的科学价值和政治意义。

因此,在2001年3月23日,俄罗斯宣布了结束和平号空间站项目的决定,并计划在当年6月将其从轨道上撤下。

然而,在撤下过程中,俄罗斯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和外部干扰。例如,在2001年4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美国总统布什向俄罗斯提供经济援助,以延长和平号空间站的运行时间,并保证其安全撤离。

这一法案引起了俄罗斯方面的不满,认为这是美国对其太空主权的干涉。同时,俄罗斯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压力,要求其保留或转让和平号空间站。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不得不推迟了原定的撤下计划,并进行了多次调整。最终,在2001年3月23日至24日之间,俄罗斯成功地将和平号空间站从轨道上撤下,并让其大部分残骸在南太平洋上方燃烧掉。

这样一座曾经辉煌无比的太空奇迹就此消失在历史中。

国际空间站为什么会在宇宙中飞行(曾经从天坠落的太空空间站)(4)

而中国于2011年发射第一个“天宫”实验室,“天宫一号”,并于2016年发射第二个“天宫”实验室,“天宫二号”。 这两个实验室都只有单个舱段结构,并且只能容纳两到三名航天员进行短期停留。

中国计划于2022年完成第三个“天宫”实验室,“天宫三号”的组装,并使之成为一个可长期居住、可扩展、可重复使用、具有自主运行能力、具有多功能性、具有开放性、具有灵活性、具有安全性、具有经济效益的空间站。

天宫三号原计划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飞行器长期在轨自主飞行和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技术,并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后来为了加快工程步伐,减少经费,经过可行性研究,将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的任务合并到一起完成。

因此,天宫三号任务被取消,其原定科研实验项目分别由天宫二号和天和号核心舱完成。

目前,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问天”实验舱i、“梦天”实验舱ii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并将于2022年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和“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

其中,“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将于2023年5月发射,搭载三名航天员,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交接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任务。

国际空间站为什么会在宇宙中飞行(曾经从天坠落的太空空间站)(5)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三名航天员目前还没有公布,但据悉,他们已经进入了密集的训练和准备阶段。

有消息称,“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可能会邀请外国宇航员参与,以展示中国空间站的开放性和合作性。也可以促进国际航天合作和交流,分享中国空间站的科研资源和成果。增强中国空间站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展示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提高中国宇航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学习外国宇航员的经验和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