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说了书中的北静王,是影射投降满清的洪承畴。其实说书中还有一个人,也是影射洪承畴的,而且更加明显。这个人便是“风月宝鉴”故事里的男主角——贾瑞!

贾瑞是一个家境没落的纨绔子弟,用今天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废青”。

新版红楼梦贾瑞人物关系(红楼梦第一大废青)(1)

废青贾瑞

贾瑞父母早亡,全靠祖父贾代儒抚养他。贾代儒是贾家私塾的老师,但他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孙子贾瑞身上,指望他能读书成才、考取功名。谁知道贾瑞是个贪图便宜又好色的混账玩意,还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去招惹王熙凤,结果中了圈套,还死不悔改,最终送了性命。

那贾瑞怎么是影射洪承畴呢?

▍第一,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的名字

贾瑞,字天祥。所以也可以叫他“贾天祥”。第二十回的回目,就叫《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風月鉴》。

贾天祥,肯定会让你想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你这么想就对了,因为作者就是让人往这方面想。

文天祥,名天祥,字宋瑞。贾瑞,名瑞,字天祥。两人的名和字,刚好调过来了。

这就很奇怪了。贾瑞是个什么人啊,书上说他“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平儿骂他是个“没人伦的混帐东西”,他怎么能和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字相同呢?

但结合他的姓,就能理解了,他姓贾,贾瑞,贾天祥,其实说他是假的,不是真的,他是假的文天祥。

洪承畴,也曾被崇祯皇帝当作是大明振兴的祥瑞,也一度被认为是大明的文天祥。当年与满清交战,在松山被围半年之久,洪承畴是绝食数日、誓不降清。最后被擒获,坐在牢车里经过锦州的时候,他还写过一首绝命诗,其中有四句,表达了他要以身殉国的决心:

王师已丧孤臣在,国土难全血泪余。

千年若化辽东鹤,飞越燕山恋帝居。

消息传到明朝这边,大明上下,都以为洪承畴做了大明的文天祥,已经宁死不屈,战死沙场了。全国上下一片哀悼,崇祯皇帝都亲自为他写挽联祭奠他。

新版红楼梦贾瑞人物关系(红楼梦第一大废青)(2)

洪承畴的忠奸人生

谁知道他不但没死,反而投降了满清,这就让大明上下哭笑不得了。这大明的文天祥,一夜之间成了大明的“汪精卫”。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所以洪承畴是假的文天祥,他是贾天祥!

关于贾瑞贾天祥名字的隐喻,最早应该是蔡元培发现的,只不过他认为贾瑞影射的钱谦益。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里指出:

“于有意接近而反受种种之侮辱,如钱谦益之流,则以贾瑞代表之。瑞字天祥,言其为假文天祥也。头上浇粪手中落镜,言其身败名裂而至死不悟也。”

钱谦益虽然也投降了满清,但他自始至终没有替清朝办事,反而暗地里还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而洪承畴就无耻多了,他投降固然可以原谅,但他完全可以学祖大寿,虽然投降了,但不替满清办事啊。他倒好,积极为满清卖命,对南明赶尽杀绝,对汉人同胞挥舞屠刀,他不惜一切手段,耗费毕生心血,就是要把南方的反清运动彻底扑灭。所以洪承畴才是当时的第一大汉奸,他的危害比吴三桂还大。

新版红楼梦贾瑞人物关系(红楼梦第一大废青)(3)

▍第二点,贾瑞与“风月宝鉴”

跛足道人的风月宝鉴,只出现在贾瑞的故事里。贾瑞受了凤姐两次戏弄之后,病倒了,药吃了几十斤,也不见好。后来跛足道人送来一面镜子,叫风月宝鉴,叮嘱他只能看背面,不能照正面。谁知道背面是个骷髅,把贾瑞吓了个半死,结果病反而好了大半。但他忍不住要照一下正面,竟然发现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美人王熙凤,于是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最后精尽人亡。

原本是救他命的镜子,结果成了他的催命符。

可以说专门为贾瑞量身定做的。谁知道贾瑞不听话,偏偏不照背面、而照正面。背面是骷髅,代表死亡;正面是美人,代表生,代表现实诱惑。说明他贪恋富贵美人,可以连命都不要。

新版红楼梦贾瑞人物关系(红楼梦第一大废青)(4)

贾瑞与王熙凤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贾瑞却沉迷美色而淫丧,说明他恰恰是“富贵能淫”。其实是用美人代表富贵。

洪承畴当时面临的,是历史的“风月宝鉴”:

一面是山河破碎、白骨如山的明朝,是“月”;

一面是正在兴起,即将入主中原的清朝,是“风”。

如果选择明朝,意味着自己也要化为骷髅,和大明一起被埋葬,但会青史留名,成为明朝的文天祥。但选择清朝,就会封侯拜相,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但会留下千古骂名,成了遗臭万年的大汉奸。

但他选择了后者,并且一条道走到黑,不遗余力地将明朝彻底剿灭,帮助清朝统一天下。似乎这才证明“明亡清兴”是天命所归,以此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天命,符合历史潮流的。

新版红楼梦贾瑞人物关系(红楼梦第一大废青)(5)

▍第三,贾瑞与儒家教育


贾瑞也是个读书,出身也是书香门第,他爷爷贾代儒,为了让他成才,是呕心沥血,用儒家那一套对他严格要求。谁知道他背地里是个斯文败类,吃酒嫖娼,贪图便宜、最没行止。平儿骂他是“没人伦的混账东西”。处处违背了儒家的伦理道德。

饱读诗书、进士出身的洪承畴,表面上看他是儒家教育的成功典范,谁知道他后来成了大汉奸,对大明不忠,对母亲不孝,对弟弟不悌,对同胞不仁,对南明不义,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处处违背儒家道德准则,中国几千年历史,出了不少的汉奸叛徒,但做汉奸做到他这个份上的,很难找出第二个来。

贾代儒作为贾府的私塾先生,却没能把自己的孙子教导好。

洪承畴也有个深明大义的母亲,他母亲宁愿他死了,也不愿意看到他投降满清。

顺治四年,即公元1648年,洪承畴奉召回京后,派人把老母亲也接到北京。老太太到了北京一下马车,看见跪迎的儿子,便抡起枣木拐杖,劈头劈脸一顿好打,口中不停地骂:

“你这个不孝的畜生!我七十多岁了,你教我到旗下来当老妈子?我打死你,替天下人除害!”

这里要解释一下。因为洪承畴当时是满清镶黄旗汉军,按清朝定制,旗下命妇必须轮番入宫,服侍太后。所以他母亲的意思是,“你自己做汉奸也就罢了,还连累我,七十多岁了,还要给旗人做老妈子!”

老太太棒打洪承畴一段,是不是会让你想起贾代儒打贾瑞?

当时贾代儒得知贾瑞彻夜未归,就“发狠到底打了三四十板,不许吃饭,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

这里的批语也耐人寻味,庚辰本的批语说:处处点父母痴心、子孙不肖

贾代儒分明是贾瑞的爷爷,怎么是‘父母痴心’呢?

但洪老太太棒打洪承畴,倒是‘父母痴心、子孙不肖’。

洪府落成后,洪承畴曾亲往家乡叩请母亲前来居住。但洪老太太深明大义,故意穿着出嫁时的明朝衣裳,端坐在堂上,就是不肯住洪承畴所建的府第。洪承畴又去找他的弟弟洪承畯劝说母亲,但他弟弟也很痛心哥哥做了汉奸,他发誓“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便在家乡英都修造了一只木船,然后携母亲坐在船里,泛于江上,过着隐居生活。后人为纪念他们的民族气节,在他们孤舟隐居的石壁上,刻下“素月孤舟”四个大字。

这四个大字,至今保存完好。

新版红楼梦贾瑞人物关系(红楼梦第一大废青)(6)

素月孤舟 石刻

在婆婆的影响下,洪承畴的妻子莲心也为丈夫变节感到羞愧,削去头发住进了尼姑庵做了尼姑。不知道是不是亲人的这些做法,更加刺激了洪承畴,让他后来不顾一切要将汉奸做到底。

他也确实能力超群,正是他经略江南,一举扭转了清朝在南方的不利局面,并彻底将南明政权消灭了。可以说是清朝统一全国的头号功臣。但他的所作所为,连他的主子清朝皇帝,都对他瞧不起,始终没有对他封王拜相。特别是乾隆皇帝,还将他列入《贰臣传》甲等,也就是头号贰臣汉奸。反倒是对熊廷弼、袁崇焕等抗清名将,评价特别高。


贾瑞影射洪承畴,确实很难找出更多证据,因为洪承畴的汉奸行为,实在很难写入红楼梦,因为写不好就会引来残酷的文字狱。所以重点以贾瑞贾天祥的名字为隐喻。因为当时,只要说起假的文天祥,都知道是说洪承畴。就像我们说王熙凤那一回,一说起“冰山”,当时的人,就会马上想到《冰山》这部戏,就会马上想到是魏忠贤。

最后发一点感慨,近些年掀起了一阵阵“翻案风”,总有些人,为一些历史罪人洗白翻案,尤其是明末清初的那些汉奸贰臣们,是被翻案最多的。

如果只是个人行为、个人观点,是要别出心裁、语不惊人死不休,那也罢了。而对明末清初这帮汉奸洗白翻案的,很多还是官方行为集体行为,这就很可怕了,因为这关系到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大问题,是要给年轻人传输什么样的历史观的大问题。

新版红楼梦贾瑞人物关系(红楼梦第一大废青)(7)

洪承畴后人借纪念之名,洗白洪承畴,实不可取

比如北京洪承畴的故居,竟然变成了爱国教育基地,你这是要给学生灌输什么样的爱国教育?无论是以古代的标准,还是现代的标准,洪承畴都不可能是爱国英雄吧。就是在清朝,他都是个被人瞧不起的贰臣,从来没人夸他忠君爱国吧。怎么到了今天,洪承畴还成爱国人士了?

再比如背叛台湾郑氏,投降清朝的施琅,如今也成了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了。

更别说洪承畴、尚可喜等人的家族后代、以及家乡,为他们建纪念馆,搞隆重的纪念活动,实在不知道他们到底要宣扬什么样的道德思想。

当然他们的洗白翻案行为,都打着一个响亮的旗号,那就是“民族大团结”。他们认为,洪承畴、尚可喜等汉奸,投降也是顺应了历史潮流,他们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大团结、民族大融合,所以他们也是民族英雄。

如果真的这么想,那太可怕了,这是典型的成王败寇的历史观。那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也可以说自己是促进东亚民族大融合了。事实上日本人就是 这么说这么做的,就是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也有很多人批评我:老是解读《红楼梦》里民族主义的东西做什么?就算《红楼梦》里有反清复明的内容,放在今天,也不合时宜了啊。有的甚至说我是翻历史旧账,挑拨满汉关系,“激化民族矛盾”,破坏民族团结。

这样的罪名我实在担当不起。我在评论区也强调过,不要把清朝统治者,等同于今天的满族同胞,即便是清朝的皇帝,他的所作所为,也不能让爱新觉罗的子孙们来承担责任。何况整个爱新觉罗家族,在满族同胞的人数比例也非常低。满族同胞们,也大可不必听到批判清朝的内容,就恼羞成怒。这一切都是历史了,历史当然可以任由后人评说了。

我揭秘红楼梦真相,其实是揭秘历史的真相。这也是红楼梦作者的本意啊,所以书名又叫“风月宝鉴”,就是“清风明月历史的借鉴”,让后人知道这段历史,并从中吸取历史教训。

我们要给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首先得让他们了解历史的真相,而不能让他们看到的是美化的、洗白的、篡改过的历史。误读历史、错解历史,比不对历史更有害。同样,误读红楼梦、错解红楼梦,还不如不读红楼梦。我不敢说我的解读就是真相,我只是想和大家一起,不断地接近真相。揭秘红楼真相,我们下一回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