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簪花的句子(艺苑心语嫁衣与我的三滴泪花)(1)

文丨石峰

笔者从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世界民族电影节颁奖典礼活动中获悉,湘西苗族刺绣题材电影《嫁衣》获得本届电影节电影服饰秀板块最佳服饰设计奖。这是《嫁衣》继第十四届(2017加拿大温哥华)金枫叶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奖、第十六届(2018美国好莱坞)中美电影节优秀影片提名奖、第四届(2018中国福州)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奖以来,所获的国际性电影节的最高奖项。

《嫁衣》是花垣籍编导彭景泉继《寂寨》之后,编导的第二部苗族电影。两年前,我满含着泪水看完了《嫁衣》,看到藏在湘西苗疆的美好故事。一直记得,我左眼有三滴泪花落在我的衣襟,是实实在在的泪。现如今,姑且以“三滴泪”分别道来。

一为苗语而滴泪。影片《嫁衣》采用苗语、英语、汉语三种语言同期声对白。尽管影片有的苗语用得不是十分准确,还有些不甚听得懂(凤凰山江苗语),但终归是一部苗语片。苗语片是近两年才出现的,分别是《寂寨》和《嫁衣》。时下,好些苗人不再用苗语交流了,有人担心若干年后苗语濒危消亡,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我也担心,写了一篇论文《东部苗语词汇萎缩原因探析》,分析了苗语词汇萎缩的诸多原因,提出了保护和抢救苗语词汇的措施。影片《嫁衣》吹来一股苗语风,令人喜极而泣。

二为苗族文化而滴泪。苗族文化博大精深,是构成“神秘湘西”的重要文化内容。苗族刺绣是苗族文化之一,苗家姑娘的嫁衣老早就开始缝制,上面绣有各种图案,新娘穿上一件美丽的嫁衣是一生中最耀眼的时刻。影片《嫁衣》取材苗族文化,以苗族嫁衣为故事情节,演绎相隔60年的苗族绣娘的爱恨情仇。影片通过托马斯的视角,客观地反映了湘西丰富的苗族刺绣文化。苗族刺绣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也是苗族文化的珍品。尤令人感动的是,《嫁衣》中的托马斯在看到第一件嫁衣之后,坚持要看第二件嫁衣,因为他追求的完全是一个“情”字,这又特别通过“嫁衣”突出了手工绣品艺术的高超。这就是苗族文化。同时,影片中的苗族女性均穿戴苗族银饰、苗族服饰,美轮美奂;男性穿着苗族男装(包括托马斯),凸显阳刚之气,“巴岱”们还挥动“柳巾”,跳着苗族舞蹈。这使得《嫁衣》闪耀着苗族的千年文化,闪耀着亲情与爱情的光辉。

三为古老的民族而滴泪。我们都说,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是一个受苦受难、坚韧不拔的民族,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影片《嫁衣》通过艺术的形式证实了这一点,让人看后无不震撼。托马斯是人类学家,是专门研究人类起源和人类发展的,他走遍世界各地,专门考究各地人群人种的起源、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当他看到第二件嫁衣(即吴玉仙的嫁衣,已时隔60年)时,无比激动。他拿出画册,对照嫁衣上的图案,一一进行比较,当他看到嫁衣上的许多图案与新石器时代的图案,如八卦图、太极图等相吻合时,他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周围的人也无比惊讶。影片《嫁衣》还再现了蝴蝶绣品图案,让人联想到苗族千百年来传颂的苗族民间故事“蝴蝶妈妈”和“母亲树”枫树。

电影《嫁衣》的演员,除了托马斯(世界人类学家、世界戏剧表演艺术家、吉首大学客座教授、特聘研究员),其余全部是原生态演员(当地的苗族百姓)。音乐采用了湘西苗族民歌素材,场景展示了唯美的湘西秀美山川。看后,亲切感油然而生。许多许多能够言及或不曾言及的,都是我含着泪水看完《嫁衣》的原因。

《嫁衣》问世两年多来屡屡获奖,实至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