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1)

红埠街东接二府街

西接教场门

长约380米,宽约5米

此处曾是隋唐长安城皇城的

第一横街所在地

宋《长安志》记载

此街南北宽三百步

1984年

经过中科院唐城考古队实测

皇城第一横街宽440米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2)

今天小武士带你

了解一下这条街的

“前世今生”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3)

隋文帝杨坚建国以后

仍然住在西北方汉朝的宫殿里

但是,这座宫殿早已破旧不堪

皇宫里的地下管道经常堵塞

很多建筑已成危房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4)

汉长安城(复原图)

更要命的是靠近渭水

隋文帝经常做噩梦

梦见渭水把皇宫淹了

长期的心理阴影

让隋文帝决定重新修

建一座宫殿

地址选在哪里?

一时难以决断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5)

公元582年

隋文帝派人四处寻找

理想的新都地址时

路过一个叫杨兴村的村庄

发现这里居于龙首原下

避风向阳,地势宽敞

活脱脱一块风水宝地

最巧是这个村子名叫“杨兴村”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6)

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姓杨,在前朝自号“大兴公”

自觉亲切无比

他认为这个村子十分吉祥

当下隋文帝决定以

“杨兴村”为中心建造新都

并命名新都为“大兴城”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7)

红埠街的位置就是

当时承天门前的广场

例如改元、登基、大赦

接待、出征检阅

元正、冬至等节日

皇帝都要登上承天门城楼

千官序列、万民唱和

场面宏大至极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8)

承天门位置

《西安市地名志》载

红埠街原名红阜街

意为红色的土堆

隋唐时期

红埠街一带为

宫城与皇城间的城墙

因其唐代被火烧过呈红色

故取名时称“红阜”

后被传为红埠街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9)

在承天门夯土上建的“承天阁”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10)

红埠街虽算不上是繁华热闹的街道

但历史上

居住在这里的名人却不少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11)

《西安老街巷》记载

过去红埠街东口路北

有一座临街的八大间宽的深宅大院

清朝开国后第一名陕西状元

王杰的府邸就在红埠街上

他历经乾隆、嘉庆两朝

曾主持审理和珅贪污一案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12)

王杰

这里还曾住过两位“提督”

现在的红埠街78号

过去曾是乾隆时期的著名将领

乌大经提督的宅邸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13)

如今的红埠街78号

另一位提督

是清末抗击八国联军的甘军将领董福祥

红埠街老53号就是他在西安的宅院

他病故后,这座宅院由其儿孙居住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14)

董福祥

杨虎城将军也曾在红埠街居住

红埠街的老住户说

他就住在董提督家的东邻54号

此外,红埠街12号还是

民国陕西省主席孙蔚如的公馆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15)

孙蔚如旧居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16)

转瞬千年已过

往昔“第一横街”的

辉煌景象已难寻觅

现在的红埠街两旁

商铺林立、人来人往

还藏着众多“身怀绝技”的小馆子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17)

从皇城第一横街的万民唱和

到如今的烟火气十足

红埠街的一砖一瓦间

虽留有隋唐的余韵

但是更多了人间烟火味

长安城的诞生和发展(红埠街长安城的格局源于此)(18)

每一条街道都是历史的印记

隋文帝曾经一次偶然的遇见

便有了后来长安城的格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虽然帝王将相

都淹没在时间的红尘中

但这里的人们‬正用忙碌自在的生活

书写着未来的历史

图文来源:遇见城墙

编辑:田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