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史实例子(什么是资本主义)(1)

借伊索寓言展开一个无解的话题吧

伊索说:舌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舌头也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我想说的是:资本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资本主义的史实例子(什么是资本主义)(2)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最近的工作会议提出了“三敢”:国企要敢干、民企要敢闯、外企要敢投。这里说的敢,一言以蔽之,都是让你敢投钱。

钱这个东西,如果用来买半只烧鸡、一杯小酒,那叫消费;如果用于投资国家建设项目,去组织生产,那就是资本了。资本用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那当然是好东西。中国的高净值家族手中有96万亿之多的净资产,如果最大限度用于投资,中国经济再翻个跟头也不是问题,这资本的确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

但是,国人有一个奇怪的逻辑,资本是好东西,但是资本这个修饰词后面的中心词通通是坏东西,比如:资本家、资本主义、资本的恶性扩张。尤其是这个资本的恶性扩张,是恶性还是良性不还是政策一句话的事,没有权力,如何泛滥?

资本主义的史实例子(什么是资本主义)(3)

那什么是资本主义呢?

标准的定义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这种抽象的定义,估计很多善良的网友都会蒙圈,因为,很多地方官员自己都解释不清,资本怎么一下就成了主义了?

我投资办个小超市算什么主义呢?算不算是资本家,算不算是资本主义呢?

中国人太热爱政治了,一进入主义就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一谈立场,就一脑子浆糊,什么道理也不讲了,越是假话越有人信。陈平在德克萨斯州大骂资本主义,好,因为他立场正确;郎平在美利坚执教,就成了坏,因为立场不对,还好,人家又回国效力了,而且为国争了光。其实,山还是那个山,水也还是那个水,郎平永远是郎平。

资本主义的史实例子(什么是资本主义)(4)

中国的小老板也是同样的宿命,昨天在国企打工,是光荣的无产阶级;今天开了一家小吃店,就成了资本主义的尾巴;明天又做了一款电脑,那就是万恶的资本家了,其实,这些激烈冲撞的定义都集中在一个主体身上。王二麻子还是那个王二麻子。

我一直认为,公与私之间,也许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分析方法,是一个清理现实的逻辑工具;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公与私可以和解,不是所有的私有资产的行为都可以界定为资本主义。决定好与坏的,也不完全在于你姓公还是姓私,而取决于市场化的管理,取决于法治经济。

三只鸭子的故事

一部关于邓公的电视连续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改开初期,一些地方可以私人养鸭了,那这鸭子是社会主义鸭,还是资本主义的鸭呢?地方干部的回答太朴实了,他告诉邓公:三只以下的养鸭户是社会主义,三只以上的养鸭户是资本主义。

这也太幽默了,是一个令人心碎的幽默。

因为在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犯罪,养了三只以上的鸭就成了犯罪。养了几只鸭子都有这么大的压力,难道这就是我们追求的人类理想社会吗?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那个人的个性充分发展的社会吗。

资本主义的史实例子(什么是资本主义)(5)

三只鸭子的故事翻篇了,我们的社会也越来越具有包容性,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现在的社会体制是公私混合型,这叫多元经济。这种多元经济释放出了强大的生产力,为我们书写了奇迹般的中国故事,但是,也引起了从社会经济到文化的深刻矛盾。

主导中国的是财政经济

财政经济并不等于公有制经济,它是统一政治背景下的国家资本主义,中国并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因为政策随时可以干预市场;那么,对私人资本就不能用制度的语言去界定,也就是说中国不存在资本主义,民营不等于资本主义,不管你养了多少只鸭子,都不过是财政经济的民间形式。

从权力的角度说,私人资本什么也不是,也就是政府让你拿出钱做事,允许你赚钱,你自己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很多事市场说了不算,政策一句话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冷暖,这就是民营为什么没有信心的根本原因。

虽然如此,人性中的贪欲太强大了,国家给了政策,私人资本飞速发展了起来,而且太疯魔了。以至于我们现在的经济已经离不开私人资本的推动;私人资本高速的发展,逐渐让国有资本失去了权重;于是,我们的经济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之上。

资本主义的史实例子(什么是资本主义)(6)

或者,提升国有资产的权重。

通过投资拉动经济的实质,就是在提高国企在总体经济中的权重,但是,拼命投资,必然出现效能递减,这就是我在前些天的文章中所分析到的,以投资拉动经济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或者,进行一玚更为深刻的改革。

彻底将国有资本抛向市场,除了与战略和安全相关的行业外,所有国企在同等的市场条件下与民营共进退,让市场决定国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的命运,管它什么主义,市场说了算,纳税就是好主义。

这行吗?

这不行吗?那未来的经济还能在财政经济的道路上走多远?

资本主义的史实例子(什么是资本主义)(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