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雨绵绵夜半独酌心自寒(青未了寒衣节)(1)

文/刘玉涛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每年十月一日,是进入初冬后的第一个季节,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要来了。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

相传“寒衣节”,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授衣过早,宋朝时期这一习俗就被移至十月朔日。民间将“寒衣节”、“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剪碎心”,按我们老家习俗,“寒衣节”的头一天,是三年内的“新坟”,当天是上“旧坟”的日子。早晨天不亮,儿子开车缓缓地行驶在港城大道回家“上坟”的车流中,一路无语对西风,仿佛空气里弥漫着伤感的味道。在橘黄色的路灯下,隐约可见发出“沙沙”声响的树叶飘过落满了秋殇。偶尔能听到远处零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近乡情悲,我拿起思念的笔,来记录几行早己印刻在灵魂中的文字。

母亲,我跪在您和父亲的墓碑前,泪水模糊了双眼,四年1460多天没见您了,却总放不下被我思念的您,合不拢哪本关于“清明”和“寒衣节”忧伤的诗集。昨夜任凛冽的寒风,也无法扑灭我内心的思念。那再也回不去的曾经,那再也寻不到的笑容,一次次浮现于脑海中。母亲,您大海一样的恩情,让我终身难忘;母亲,您看我带来的一束鲜花,温暖了您和父亲的新家;母亲,您是否还要聆听“清明”燕子的泣语?为我带去“寒衣节”深深的思念。

母亲,永远都记得,在我肩上的那双手,风起的时候有多么温热;母亲,永远都记得,伴我成长的背影,用您沧桑的岁月,换我一生的幸福快乐;母亲,永远都记得,在你日历里只有春天,在您的人生里,只有为我成长而萌生的喜悦;母亲,我感谢您,感谢您给了我生命,感谢您给了我绚丽多彩的人生。

母亲,您将牵挂的深情,化成蝴蝶的羽翼,瘦了儿女的心思,而此时,我跪在基碑前,看着隽秀的墓志铭,燃一纸心笺,烧一柱思念,默念一纸撕心裂肺的心语,倾泄一腔,闷在心底的悲戚,用“寒衣节”的眼泪,诠释关于母爱“舐犊情深”的含义。父母亲,您们的音容笑貌,如此还在昨天,今日梦醒时分,父母亲您们只能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寒衣节”,逝者如斯,生者随安。阴阳两界岂能隔断我和父母亲的亲情,隔断相思。您们是否看见,此时我想念您们二老的泪滴,您们是否听见,我思念您们二老的自言自语。父母亲走了,留给我的是永无偿还的恩情。总想让时间能冲淡一切,可时间可以抚平我的伤口,却抹不掉我对父母亲的思念。

母亲,您护佑的灵魂,书写一關无眠的叮咛,装进我的行囊。您一个慈祥的眼神,洒遍我的全身。很多时候,不是我去看母亲的背影,而是承受着母亲追逐的目光,承受着母亲不舍的泪水,不放心满眼慈爱的目送。

母亲,您不舍地走后,我才渐渐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母亲那样,爱我如生命。母亲,“寒衣节”里我想对您说,在天堂里您陪伴父亲还好吗?此刻,我虔诚带一份挚爱向天祈祷,把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与绵绵的哀思,遥寄到天堂,惟愿父母亲一切安好。

秋风萧瑟雨绵绵夜半独酌心自寒(青未了寒衣节)(2)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126.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邮箱:1433050159@qq.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秋风萧瑟雨绵绵夜半独酌心自寒(青未了寒衣节)(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