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文/陈国荣 新音响New Audiophile 2022-11-10

仍弦是你

ALBERT AU / JACKY LAU.

区瑞强全部歌曲(区瑞强最发烧的唱片)(1)

香港的“民歌王子”区瑞强在国内天艺唱片发行过《风雨同路》、《致敬Beyond》等专辑,评价是歌曲旋律朗朗上口非常好听,老牌歌手的嗓音温文尔雅温暖宁静,但要说到录音效果,实在谈不上发烧。区瑞强在香港拥有不少歌迷,1979年推出的《陌上归人》,当时卖了20几万张,以香港不算大的市场来说绝对称得上是畅销。

发烧友现在欣赏区瑞强的唱片,当然不为了追星,而是喜欢那把成熟有韵味,大叔般洗炼又迷人的吉他吟唱。区瑞强多半在香港一个小棚录音,吉他的质感尚可,人声部分却水平不一,随着不同时间而有高低起伏。

区瑞强全部歌曲(区瑞强最发烧的唱片)(2)

国外有一派论点认为Mastering处理的监听要尽量接近生活环境,但我们看到一些高端工作室,仍有仔细的声学处理

新专辑《仍弦是你》故事当然也不少,有耳熟能详的英文歌如《What a wonderful world》、《You raise me up》,也有多首情深意切的国粤语歌曲,后来担心时间较短,还从过去的唱片中选录多首通俗受欢迎的作品,最终奉上诚意满满的17首歌。但是这些歌曲的录制时间跨度有20多年,包含单纯的吉他伴奏,也有弦乐与童声合唱锦上添花,内容与音响效果一样多变。

天艺唱片首次邀请年轻的音乐制作人戴戈负责母带处理,戴戈经营的木十八文化会馆,扎根佛山顺德,并在周边地区小有名气,带领一批粉丝玩黑胶、玩专业器材,还大力推广古琴音乐。另一方面,戴戈在汽车音响改装行业内桃李满天下,他谦称自己只是汽车音响土壤里的一朵小花,后来能成为录音师,进军民乐器的现场录音,全靠师傅易老师的教导。而戴戈第一次商业化的母带处理,同样献给了区瑞强的《仍弦是你》专辑。

· 仍弦是你 ·

区瑞强全部歌曲(区瑞强最发烧的唱片)(3)

区瑞强全部歌曲(区瑞强最发烧的唱片)(4)

戴戈在顺德开设的木十八文化会馆经常举办各种音乐欣赏活动,他也拥有一定的民乐器录音经验

结果有耳共闻,《仍弦是你》成了区瑞强音响效果最好的一张唱片,歌唱者定位清晰结像饱满,人声中频的醇厚宽松令人陶醉,Altamira手工吉他的尼龙弦既清脆又温暖,整张唱片听上几次也不厌倦。吉他伴奏,同时也负责编曲的刘卓威弹奏一把Altamira N400CC吉他,这只乐器使用实心桃花心木琴身和杉木琴盖,以西班牙传统手工方式制作,具有丰富、明亮、清晰和悦耳共鸣的声音。《仍弦是你》专辑中的吉他伴奏虽然是配角,仔细聆听却能发现,非常漂亮的音色甚至超过一些专门的古典吉他录音。戴戈所做的母带Mastering处理很多朋友都不清楚具体内容,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简单聊聊。

区瑞强全部歌曲(区瑞强最发烧的唱片)(5)

主要监听系统是德国KH(Neumann的前身)Model O 96三分频有源音箱,设备很简单,声音很精准

完整的唱片制作会有recording录音,mixing混音,mastering母带处理,以及压碟四个步骤。戴戈认为第一阶段不需要很复杂的监听设备,只要能辨别所录的素材就可以。第二阶段属于天马行空的再创作过程,最复杂也最困难,需要大量的辅助插件,包括但不限于均衡、激励、失真、混响、延时、限制压缩、扩展等(要求高的话这些插件还都得使用硬件实现),也需要有反应灵敏的大型监听系统,因为条件有限,目前他仅限于对自己的录音进行混音工作。行业内有“北李南易”的说法,也就是国内现役的混音师以李小沛、易有伍作为标志性人物。而出版唱片最后一道修整与把关的阶段,就称为Mastering,它有几项工作与目的:

区瑞强全部歌曲(区瑞强最发烧的唱片)(6)

母带后期处理Mastering所需的器材、软件与录音多所不同

①做出版前最后音频、动态范围修正,以达到在不同播放载体(CD、LP或录音带)最佳聆听效果。即使是在线音乐平台,仍需Mastering来“优化”声音、iTune、Spotify或KK Box、网易云等不同的音乐平台都自己的声音规范、参考音量值等等,所以不管是唱片公司提前做,还是在线平台后来做,Mastering的目的都是获得更好播放听感。一张专辑的所有曲目也许是不同混音师在不同录音室、不同时间混音完成的,每首歌曲的频率或动态范围处理不尽相同,如果加上歌曲的配器编制,变量就更多了。

把多不同歌曲放在同一张唱片里,就必需根据专辑所要呈现的概念、声音质感去修正个别歌曲的频率与动态,使其达到出版时最佳的音响效果。有时我们听到唱片中不同歌曲有明显的音效差异,负责母带处理的人要打屁股,因为求快偷懒,一些人会采用预置的EQ均衡曲线将母带过一遍,交差拿钱了事,而不是每首曲子逐一细调,这个情况很普遍。

②将专辑内所有音轨进行排序、音量调整、时间间隔调整,并输入音轨档相关文字设定(如:曲名、ISRC码、版权)。实体唱片上,除了做曲目排序,每首歌曲还会打上PQ code,标明曲子开始点与结束点。另外还可以输入歌曲曲名、艺人、版权信息及ISRC码(国际标准录音录像资料代码,须申请)有了PQ Code我们才能选择CD播放曲目,若有输入CD-Text(曲名、艺人、版权信息等),在专业CD机上甚至可看到曲名等信息。

③音轨输出格式转换,制作成PMCD或DDP两种格式的母带,或现在串流音乐平台支持的音乐格式。PMCD是由Sonic Solutions研发的格式,跟一般烧录软件不同的是它可置入CD Text、ISRC等资料,并有侦错修复机制以提高正确率。但本质上,它还是红皮书规范下的Audio CD,压碟厂须先将其转换成0与1数字资料再读取,过程仍会有errors产生。DDP才是压碟厂通用标准格式,资料不需再一次转换就可以直接刻版,除了减少错误产生,将来要再版也不必重做母带。

数字文件的转换不只是单纯0与1而已,好的软件可以将资料上的错误降到最低,而家庭用的免费软件可能产生几万个错误,最终影响到声音的还原。举例来说,我在戴戈的监听系统听了一段萧斯塔柯维契的大提琴协奏曲录音,免费的foolbar2000播放软件大家都熟悉了,同一首曲子换用德国Steinberg公司推出的专业音频制作软件Nuendo播放,声音一出来我讶异得差点合不拢嘴,差距实在太大太明显了!

Nuendo软件宣称是The Future Of Audio Post(音频后期制作的未来),强大的自信表现在强大的功能上,实至名归。Mastering母带处理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专业且昂贵的软硬件,让声音讯号质量更有保证,一些工作室用便宜的Avid Pro Tools软件也可以做母带处理,音质上就不敢保证了。目前常见母带后期处理的工作站有Pyramix、SADiE、SoundBlade(前Sonic Solutions)、Sequoia等等,各有特色也各有拥簇者。

④表达制作人或音乐家对音乐的诠释。美国著名的Gateway Mastering Studio 母带制作工程师Bob Ludwig曾说过:“为了保持市场上的竞争力与最终音乐质量,Mastering可以看做是一门掌握声音均衡与加强声音质量的艺术。”

英国著名的Abbey Road 录音室母带制作工程师Chris Blair也说过:“Mastering是最后一次将声音再润饰的机会,也是最后一次确保整张专辑符合创作意图的机会。”Mixing混音与Mastering母带后期制作无论技巧与目的都有不同。混音师面对可能数百轨的讯号,他要思考每个乐器的声音是否平衡,是否要使用效果器…诸如此类的问题,要设法让许多分轨的声音彼此融洽,让音乐的起承转合流畅表现,最后合成一张符合制作人意图的专辑。而在处理Mastering母带时,往往拿到的是混好音的二声道讯号,工程师反而要考虑声音力度与空间表现,还有延续混音师与音乐家想表达的方向加以强化。

⑤进一步提高响度(loudness)。戴戈提到多数人都容易误解的观念:声压与响度。用最通俗易懂的解释,声压是声音的穿透力,我们在调音台上看到的dB表,指示的即声压大小,混音工程师更多会注意声压,不能过强过低都会造成失真。但母带工程师除了声压,还会注意响度,也就是唱片听起来是否更饱满、更具能量、更有震撼力,而不只是更大声而已。

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它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如声压级),还与频率及波形有关,同等声压下不同频率声音会造成不同听觉感知,因此量度响度时须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作出修正,例如人耳对3kHz左右的声音较为敏感,该段频率能造成较大的听觉感知。响度N是人对声强的主观感受,单位为宋;响度级Ln是声音响度的相对量,单位为方。200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ISO 226:2003标准,称为等响曲线(equal-loudness curves)等响曲线反映了上述响度听觉的一些特点。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广播、电影到唱片,音响工程师都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响度,让作品更容易抓住耳朵。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录制爵士鼓脚踏的低音大鼓(底鼓)时,混音师可以通过限压器等手段来增加声压,使其听起来勇猛有力,但如果调音台已经把讯号推到极限仍然觉得不过瘾,怎么办?母带工程师可以用重叠等其他技巧,在不改变整体声压的情况下增加响度。

区瑞强全部歌曲(区瑞强最发烧的唱片)(7)

戴戈的录音与制作师承易有伍先生

按我的理解,增大响度(或者说提高整体动态水平)才是Mastering过程中最具挑战的一环,工程师如果只是透过限制器使音乐在不爆音情况下尽可能提升音量,那是差劲也不负责任的做法。混音过程中可透过限压器上的压缩比例(Ratio)对人声进行压缩,最高比例甚至可达8:1,男女声压限的方法稍有不同,男声有时可压限两次,但是母带处理不能只对人声部分压缩,所以压限的使用更技巧。

限压器的原理很简单,为了增强整个声音波形的声压值,强迫增大波形与音量均化,机器会将声音波形中最高值与0dB的差值当作对照,等比例或计权放大其他较低音量的区块,造成的后果是细节被破坏,微动态消失。但在流行音乐中使用限压器几乎无法避免,适当压缩可以让整体声音更有力量感,更有弹性;压缩过度则会音色生硬,音场平面,声音不耐听。

一个好的Mastering母带处理是尽量少用压缩/限幅器,虽然这类产品也有优劣之分,例如1974 年英国AMS-Neve推出的2264A压限器,就被称为里程碑式的录音棚设备,今天改良的2264ALB仍是贵族产品。戴戈说区瑞强的《仍弦是你》专辑,录音及混音时已经用了太多限压调整,所以他的工作反而是Upward而不是Downward,要尽量还原至不压缩的原样。在大刀阔斧降低声压级的同时,重新修正人声与乐器的响度平衡,恢复人声的呼吸感,使得整体听感更真实、自然。

区瑞强全部歌曲(区瑞强最发烧的唱片)(8)

谦称自学入行的戴戈,拥有敏锐听力、对音乐的热爱与对音响的热情,所以他负责的Mastering处理颇花心思,几首歌曲进行了9版的修正才定案,而他采取的技术手段耗时费力,其他人基本不愿意做

区瑞强全部歌曲(区瑞强最发烧的唱片)(9)

世界上几位知名的Mastering工程师如Bernie Grundman、Bob Katz、Bob Ludwig、Doug Sax、Don Bartley、Emily Lazar等人,各擅所长,我们注意到有时他们还负责黑胶唱片的母盘制版

国内真正做母带后期处理的工作室极少,Mastering的制作牵涉到很多不同的声音处理设备,一些国外母带后期工程师还会自己特制的器材。除了硬件需求外,人才的培养也不容易,由于唱片市场不断萎缩,唱片公司为了省钱有时连Mastering这道工序都免了,人力需求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差。

音乐市场兴旺时唱片公司直接找大型的录音棚,那里有专业的工程师帮忙,现在个人工作室普及,编曲者、混音师,连艺人本身都有自己的Studio,传统的高端录音设备越来越少,而计算机音频处理功能却日渐强大,这些因素都在改变录音生态。

母带后期工程师要对录音、混音、唱片制作都有一定了解,不是买了昂贵器材就能成为大师,丰富经验、好耳力,以及声音美学素养缺一不可。对戴戈的首次商业成绩,我给予高度肯定,也推荐所有读者都听听区瑞强这张《仍弦是你》专辑,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