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个好东西,一旦得手,便依依不舍,无论男女。——前面

若把唐朝的宦官与藩镇看作是其政治特色,那么宋朝的后宫垂帘听政与党争就是其不可或缺的政治特色。

北宋哲宗未亲政前,其国家权力掌握在太皇太后高氏的手中,依照前例,高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从高氏掌权前后,皇位继承,新旧党争,皇权势微等等背后牵扯着复杂的政治斗争,有想法的皇帝遇到"一心为你好"的祖母,看北宋最后繁华期的前序。

宋神宗时期的太皇太后(对权位不撒手的祖母)(1)

高太后

◎保证皇权稳定过渡

公元一零八五年,北宋的第六位皇帝宋神宗救治无望,其确定的继承人赵煦(此时叫赵佣)才九岁,根本无自保能力。而他的两个叔叔赵颢和赵頵从出身或者是声望来说都是帝位的有力竞争者,因为他们与神宗是同一个母亲,就是时任太后高氏。

高太后是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的母亲,而且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其姨妈,所以高氏在英宗朝神宗朝都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

当神宗病危,孙子赵佣继承人地位不稳时,身为祖母的她出手了。高太后知道自己儿子赵颢和赵頵对帝位有想法,作为他们亲妈高氏要让他们断了这种想法。

初,岐、嘉二王日问起居,至是,令母辄入。又阴敕中人梁惟简,使其妻制十岁儿一黄袍,怀以来,盖密为践阼仓卒备也。

高氏首先禁止赵颢和赵頵进宫,同时命人赶制赵佣的龙袍,一切都为赵佣铺垫上位做准备。随后不久赵佣被立为太子,改名赵煦,至此赵煦的继承人地位确保。

赵煦地位有高太后操作后稳定了,但神宗撑不住了,太子确立后,神宗随即驾崩,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

宋神宗时期的太皇太后(对权位不撒手的祖母)(2)

宋哲宗

◎开始听政

新皇年幼,按照宋朝的传统,太后是要听政的,高氏也不例外,在神宗大限将至时就确立了垂帘听政。

宰执王珪等入问疾,乞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太后权同听政,帝颔之。

这是宋朝的规矩,更何况高氏不像她姨妈曹氏那样不喜欢权力。高氏掌握权力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用变法派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只因司马光和高氏的政见一致,他们都是守旧派,而司马光是反对最激烈的。

哲宗嗣位,尊为太皇太后。驿召司马光、吕公著,未至,迎问今日设施所宜先。

在司马光进入中枢以前,是新党掌握权力,以蔡确和韩缜为首,他们都是宰相级别人物,可惜他们与高氏不是一路人,而且因为帝位继承的问题得罪过高氏。

反对变法的高氏掌权与旧党灵魂人物司马光的回归,新党将要被全部清除。这一段时间请忽略宋哲宗赵煦,因为他无权过问国家大事。

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已经有六十七岁高龄的司马光意气风发,上台后首先全面否定王安石变法,并批评"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简单的说就是变法是王安石的个人行为,并把这口锅让王安石背上。

接下来就是新党人士一个接一个被贬黜,流放到外地,旧党掌握大权。此次旧党全面打击新党的事件在历史上有个专有名词——元祐更化,是在高太后支持下,由司马光等人全面操作否定变法的一次激烈党争。

宋神宗时期的太皇太后(对权位不撒手的祖母)(3)

元祐更化

◎女中尧舜还是贪恋权位

在高太后与司马光等人取得阶段胜利后,他们都比较高兴,但有一人不高兴,这就是高氏一手扶上哲宗赵煦。至于为什么不高兴,只因他有个"一心为他好"的祖母和一群忽视他的旧党大臣。

宣仁登仙,上亲政,数与臣僚论昔垂帘事,曰:"朕只见臀背。"

这是高氏去世之后,哲宗与大臣议论的高氏垂帘听政时他的状态,这是作为一个帝王无法忍受的残酷真相。

高太后与旧党无形中得罪了哲宗,在哲宗心里埋了一个刺,日后会爆雷。在高太后掌权清除新党后,她垂帘听政一直不愿放权,而且直到哲宗成年了,高太后依旧垂帘,而且大臣似乎也知道权力在谁手中。

在高太后一派人打击新党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在其执政期间,北宋迎来一个稳定繁荣期,高氏垂帘听政后以恢复仁宗盛世为奋斗目标,与民休养生息,在她听政的时间段,虽然朝中局势复杂,但宋朝政局和百姓生活还是比较稳定安定的。

所以在元祐更化时期,还有另一个历史名词来形容高太后执政表现,那就是"元祐之治",而高太后也因此得一美称"女中尧舜"。

自是内降遂绝,力行故事,抑绝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

宋神宗时期的太皇太后(对权位不撒手的祖母)(4)

元祐通宝

◎清算及善终

不管高太后是女中尧舜还是依恋权势,与年轻的哲宗相比,她的生命线无法持续支持她继续垂帘听政。当她要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那些曾经无视哲宗的大臣们是否要遭到清算,或者说哲宗必须要有发泄的对象。

此结局似乎高太后已经料到,她与旧党派大臣们有过一段对话:

身殁后,必多有调戏官家者,宜勿听之,公等宜早求退,令官家别用一番人。

此时是元祐八年,高太后病危期间,高太后感觉到哲宗那股怨气,毕竟一个帝王不能如此被忽视。

随后不久高太后就去世,"元祐八年九月,属疾崩,年六十二。"高太后死后,在皇帝位子上做了九年的赵煦终于得以亲政,哲宗亲政后,一如当初高氏开始掌权一样。

"哲宗亲政,有复熙宁、元丰之意……於是专以绍述为国是,凡元祐所革,一切复之。"

宋哲宗亲政后,恢复宋神宗时变法措施,旧党派别遭到贬黜流放,这其中就有苏轼苏辙两位兄弟,连死去的司马光都遭到追贬。

以上是哲宗对内的政策,对外不在求和,多次对西夏用兵,迫使西夏求和。

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哲宗亦为之寝兵。楶立边功,为西方最。

虽然哲宗亲政后,政绩斐然,可惜其寿命不长,在位十五年,高太后垂帘听政八年左右,其实哲宗掌权时段只有七年左右,年仅二十四岁,可以算是英年早逝。

至此北宋最后一个繁华及稳定时期结束,从高太后垂帘听政开始到哲宗驾崩,虽然党争不断,但都算有作为之人。

宋神宗时期的太皇太后(对权位不撒手的祖母)(5)

高太后虽然给哲宗留下的印象不好,可她保证了神宗死后帝位的稳定传承,以及北宋政局的稳定,也为后来哲宗亲政打下较好的局面,此点功绩不容忽视。

高太后一心为哲宗好的心态没有错,不然也不会给他配吕公著、范纯仁、苏轼和范祖禹这些侍读大臣。错就错在身为祖母的高太后忽视了一个少年的叛逆期和一个帝王之心,还是最关键就是高氏对权势的依恋。

有个"一心为你好"的祖母,哲宗怎能不压抑呢,毕竟他是皇帝,还是个有想法有能力的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