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龙仍然真实存在!

你看,有人拍到了幼龙!!!

史上最恶搞的蚊子(看个破蚊子居然看出了美感)(1)

全网疯传的“四足游龙”

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

除了水猴子外,“四足游龙”的谣言也在网上传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其实图中的动物并不是龙,而是一种叫作洞螈的两栖动物——但凡多看看我们的推送,也不至于说它是龙。

洞螈生活在喀斯特地貌,更准确地说叫岩溶地貌。岩溶地貌中的石灰岩层被地下流水不断侵蚀分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环境:洞穴生态系统。

史上最恶搞的蚊子(看个破蚊子居然看出了美感)(2)

快问快答:我国岩溶地貌分布在哪里?

图片来自:laosloop.info

岩溶地貌中的洞穴给人感觉悄无声息的,但其实里面住着形形色色的生物,热闹得很。洞螈就是明星物种之一。

但今儿我们不讲洞螈,我们把C位让给洞穴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生物类群。

洞穴昆虫,瞎的不少

洞穴生态系统中最为丰富的生物类群,其实是洞穴昆虫。

你先别跑,它们不吓人!甚至有点弱小无助。

史上最恶搞的蚊子(看个破蚊子居然看出了美感)(3)

洞穴步甲。洞穴步甲久居地底,形态结构发生了特殊变化——它们体内的黑色素消失,身体颜色变得很浅,呈现出淡淡的黄褐色。图片来自:Wikispecies

体色很淡甚至透明,是洞穴生物的一大共有特征,因为它们都不需要生成黑色素,来抵御阳光中紫外线的伤害。

一些生活在海底深处的鱼虾也是如此,不见天日的生活给了它们浅浅的体色。嗯,看来不晒太阳才是最有效的美白方法(误)。

史上最恶搞的蚊子(看个破蚊子居然看出了美感)(4)

你说的黑,是什么黑?

图片来自:Iliffe & Kornicker, 2009

除了体色变淡,洞穴步甲的感官也发生了变化。

我国已发现的洞穴步甲有近150种,其中洞盲步甲(Dongodytodesspp.)是物种数量最多的类群之一。从它的名字我们就能知道,它已经瞎了(bushi)......

在地下洞穴长期生活的过程中,洞盲步甲的复眼高度退化,仅剩一点存在过的痕迹。

史上最恶搞的蚊子(看个破蚊子居然看出了美感)(5)

你找到眼睛算我输

图片来自:caves.org

无独有偶,洞穴生物的取名很多都是这么简单粗暴,除了盲步甲,还有叫盲鱼盲虾盲鳗的。挺好记。

洞穴生物的视觉变化还存在一种特殊情况:生态位比较广的同一个物种,生活在洞口和生活在洞穴深处的个体,视觉功能存在差异。

比如泰莱蛛(Telemidae)。生活在洞口有光带区域的个体还保有完整的眼睛,在中间弱光带生活的个体眼睛开始退化,而在洞穴深处无光带的个体,没有了眼睛。

史上最恶搞的蚊子(看个破蚊子居然看出了美感)(6)

瞎了的泰莱蛛可不叫盲蛛,那是另一类动物了

图片来自:王翔&姚志远,2020

虽然洞穴生物的视觉退化消失,但进化这个魔法师还挺公平的,给了它们更加发达的感觉器官作为补偿。

洞穴步甲身上各种和触觉有关的结构,比如触角和唇须,都变得更加灵敏;同时身体和足变得更加修长,便于在洞穴中快速爬行,提高捕食效率。

史上最恶搞的蚊子(看个破蚊子居然看出了美感)(7)

大眼睛和大长腿不可兼得

图片来自:esf.edu

蚊子有啥好看的?让我也看看

你可能没见过洞穴步甲,但绝对见过下图这种场面:

史上最恶搞的蚊子(看个破蚊子居然看出了美感)(8)

这不是灯,也不是P图,是虫

图片来自:sciencemag.org

在土澳的洞穴里,就有会发光的幽帘虫,就长上面图片这样。幽帘虫这名多仙儿啊,可比盲步甲强多了!但是请注意,幽帘虫是双翅目扁角菌蚊科(Keroplatidae)洞穴昆虫的俗称。

哈?这么好看,竟然是蚊子!

一些种类的扁角菌蚊幼虫,比如最出名的Arachnocampa Iuminosa,会在潮湿的洞穴内发出幽暗的蓝绿色光。

史上最恶搞的蚊子(看个破蚊子居然看出了美感)(9)

发光的同时,它还会分泌粘液、形成串珠状的丝网,来诱捕飞过的猎物。图片来自:alchetron.com

成千上万头扁角菌蚊垂挂在洞穴顶部齐齐发出幽暗的冷光,再配上粘液丝网,就成了土澳的独特旅游资源,吸引无数人前去观光。

哼,不就是又亮又流口水的蚊子嘛!有啥好看的,快快快让我也看看!

史上最恶搞的蚊子(看个破蚊子居然看出了美感)(10)

看个破虫子有啥好乐的!快让我也看看!

图片来自:newzealand.com

扁角菌蚊好看,招人喜欢,营销号也特别爱。但总有人把扁角菌蚊错认成萤火虫。

也不能怪他们。毕竟就连早期的昆虫学家也会搞错。

史上最恶搞的蚊子(看个破蚊子居然看出了美感)(11)

综上所述,还是多看《博物》靠谱

扯远了!我们再说回来。

扁角菌蚊的bling bling技能不光好看,还能让它吃上饱饭。要知道洞穴生态系统里食物资源是相当匮乏的。所以扁角菌蚊靠发光诱惑来几个虫子吃,就算是难得的美味了。

洞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非常特殊,由于与外界基本没有沟通交流,物质和能量的供给来源有两个:其一就是流水带来的有机物碎屑。

史上最恶搞的蚊子(看个破蚊子居然看出了美感)(12)

流水不腐!

图片来自:outdoors.org

其二是靠能够外出的蝙蝠这类非完全穴居生物。蝙蝠在外面吃饱饭后回来排便,其实是给封闭的洞穴带入了大量养分。

没啥东西能吃的时候,自然就不挑了——比如洞穴灶马,就指着头顶的蝙蝠多上大号来填饱肚子呢。

史上最恶搞的蚊子(看个破蚊子居然看出了美感)(13)

洞穴灶马,真·吃屎长大

图片来自:Lavoie et al., 2007

不能忘了上价值

以洞穴昆虫为代表的洞穴动物是很特殊也很多样的一类生物,甚至还有个专门的学科叫作洞穴生物学(Biospeleology)。

但同时,洞穴生物也很脆弱。它们的分布范围很狭窄、种群数量往往非常小,抵御逆境的生存能力普遍很弱。微小干扰因素的影响就可能造成个体的死亡、甚至导致整个类群的消亡。因此洞穴生物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容易灭绝的生物类群之一。

史上最恶搞的蚊子(看个破蚊子居然看出了美感)(14)

被破坏的洞穴石笋

图片来自:Verheyden et al., 2017

可惜的是,目前洞穴生态环境正在遭受各种挑战,各种农业和商业旅游活动正在严重影响洞穴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但说不定哪个洞穴里头就有值得探索的未知昆虫新物种。

希望这个特殊的环境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这也是在保护我们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Live long and prosper!

史上最恶搞的蚊子(看个破蚊子居然看出了美感)(15)

参考文献:

1.陈驹坚. 中国南方喀斯特环江世界自然遗产地洞穴生物多样性调查[D].华南农业大学,2017.

2.李学珍. 神农宫扁角菌蚊Chetoneura shennonggongensis生物学、生态学及分子进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3.田明义,黄孙滨.洞穴昆虫的别样美[J].大自然,2015(02):16-21.

4.王翔,姚志远.神秘的喀斯特洞穴和洞穴蜘蛛[J].大自然,2020(03):30-37.

5.杨娉婧. 洞盲步甲属分子系统发育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8.

6.Iliffe, T.M. & Kornicker, L.S. (2009) Worldwide diving discoveries of living fossil animals from the depths of anchialine and marine caves. Smithsonian contributions to marine sciences.

7.Lavoie, K.H., Helf, K.L. & Poulson, T.L. (2007). The biology and ecology of north American cave crickets. Journal of cave and karst studies the National Speleological Society bulletin.

8.Verheyden, S., Jaubert, J., Genty, D., Soulier, M. & Cheng, H. (2017). Memorie dell'Istituto Italiano di Speleologia 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Speleology.

9.http://iyck2021.org/index.php/international-year-of-caves-and-karst/

撰文 | 葛应强

微信编辑 | 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