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课文记录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小学四年级第一课观潮课堂笔记(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师笔记)(1)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用“天下奇观”总起,写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位。第二自然段写潮来之前的所见。第三、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的景观变化。第五自然段写潮头西去的情景。此外,文中有“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词语显示了时间的变化 。

对于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意识 渗透,从先独立拼读生字词,到独立读通一篇文章,到思考简单的问题。四年级 学生的预习能力要求能达到能初步读懂课文大意,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小学四年级第一课观潮课堂笔记(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师笔记)(2)

这篇文章,充分的写作结构,清晰的写作顺序 是训练学生自主预习的范文。学生在预习本文时,要完成以下任务:

一、通读全文时,读正确生字音。生字包括文中加拼音的字词和蓝线条内的生词。鼎、崩,昂、隆是后鼻音,盐、隐、震、顿是前鼻音,容易读认半边熟字而读错的生字有屹、浩,需要注意。"号"是多音字,文中读háo。在正确朗读字词音的基础上,再注意停顿,通顺读文,不破句。

二、轻读全文,提前理解文中部分词语。屹立、鼎沸、浩浩荡荡,可以查词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想一想,用铅笔写下来。

完成前面两点,是中年级学生学会预习的最基本任务。能完成第三点,有助于慢慢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性读书的习惯。

三、再次轻读全文,了解全文写作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思考两个问题,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学生在自读自悟的预习中,能知道课文是围绕文中第一自然段写。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也有学生说是按时间顺序来写)。就能看出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把握很准确,对内容大意的概括能力不错。

四、预习相关资料。课文后面的资料袋,读一读,它通过地图和文字的形式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作了形象介绍,学生一读就明白,有家长陪伴的学生还可以上网查阅与钱塘江大潮相关的资料。课前学会收集资料,也是学生预习课文时经常要做的。对课 上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会有很大帮助。

小学四年级第一课观潮课堂笔记(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师笔记)(3)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们如果 能记下自己的想法和疑惑的地方,那学语文的状态相当主动了。相信,在语文课上的学习效果会更好。语文成绩也不差。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行动起来吧!钱塘江大潮,你先来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