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抵巇术”在现代商战中,也被经常地借用,而且效果也都不错。下面一例就是善用“抵巇术”的例子。

精明的商业头脑处处可窥见商机(经商之技瞄准空隙)(1)

二战后,美、日汽车生产和技术水准差距极大。美国素有“汽车王国”之誉。可是,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力量对比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日本汽车工业蓬勃发展,雄视世界,不仅日益扩大了对美国市场的占有份额,同时还向全球的汽车市场进攻。日本人向美国人发动汽车站是在世纪的60年代。

日本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美国人对汽车的需求已有变化:过去美国人偏爱大型的、豪华的汽车,但由于美国汽车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拥挤,大型汽车的操作及停放都很不方便,加上油价上涨,人们感到用大型汽车耗油量大,不合算,因此,美国人的偏爱已转向小型汽车,即喜欢价廉、耐用、耗油少、维修方便的小汽车,并要求容易驾驶、好停车、行驶平稳、腿部活动空间要大等等。 丰田正是根据美国人的喜欢和需要,制成了一种小巧、价廉、维修方便、速度更快、乘坐更舒适,受到美国顾客欢迎的美式小汽车。由于这种经过改良的小汽车正符合美国顾客所喜所需,于是迅速在美国市场上树立起物美价廉的良好形象,终于打进了美国市场。

精明的商业头脑处处可窥见商机(经商之技瞄准空隙)(2)

打入美国市场后,日本汽车公司并不满足,而是不断调整、不断改进、提高质量,满足顾客的需求,因而能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在50年代,美国人是瞧不起日本货的,“汽车王国”的统治者们根本不担心日本汽车的竞争,盲目自大,认为自己制造的汽车“顶呱呱”,也无须了解美国顾客之所爱与所恶,也没有想到为了满足美国顾客需求而改进自己的汽车制造技术。这就给日本汽车商进军美国市场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空隙。

日本汽车业敢于向先入为主的美国汽车业挑战,并能反客为主”,取得后发制人的胜利,其关键就在于他们了解对方的致命弱点——麻痹大意,看准了小汽车市场这个空隙,乘隙出击,生产出质高价低的小型节油车,从而稳操胜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