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县城昔日今朝
——回望洛南县城40年历史变迁
红尘若梦,岁月如歌,不知不觉在洛南县城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已经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见证了家乡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历史变迁,由衷的感叹: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县城面貌大变了;观念变了,钱袋变了,衣食住行大变了;需求变了,人亦变了,生活方式大变了......,一切都在悄然无声中变了,变的可谓是今非昔比了!我亲眼见证及切身感受了县城翻天覆地之变。
环境,由“脏乱差”变为“洁绿美”
改革开放40年,县城旧貌换新颜。记忆中的小县城模样,与眼前的城貌市容相差太大,简直是无法对接。昔日的洛南县城,城区框架小,主街道窄,国营商店与民房混杂且破旧,乱堆乱放乱建乱扔垃圾乱泼污水的现象较普遍,苍蝇蚊虫鼠害屡见不鲜,外地来客望之蹙眉,印象极差,洛南县被贴上了“脏乱差”的耻辱标签。每年春季上街“大扫除”,是少先队“学雷锋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的是,我和同学们系着红领巾,小手拉着大扫帚、大铁锨,分组清扫街面,幼稚的心里充盈着做好事的快乐!
改革开放后,洛南县以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为目标,狠抓城区市容环境工作,开展了全县性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把环境卫生责任落实到单位、街道办及每一户市民。经过集中整治及坚持不懈的严管督查,洛南县市容市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难忘上世纪70年代,县城第一条水泥路初铺成的情景,整个县城几乎沸腾了!大人们站在新修的水泥街道两旁聊侃着,笑容满面地看着孩童们在盖着麦秸秆的水泥街道上嬉戏玩耍翻筋斗,我和小妹亦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围观水泥街道的人们络绎不绝,持续了数天。由此开始,旧城老街拆迁了,新城框架拉大了,大街小巷拓宽硬化了,臭水渠被畅通的下水道替代了,下雨天也没有泥泞路了,县城变得大而干净了!倒垃圾有台位了,广告张贴有专栏了,农产品交易有市场了,县城变得整洁有序了!河滨两岸绿化了,县城夜景美化了,馒头山仓颉园等休闲娱乐广场建成了,城市管理规范了,市容市貌形象提升了,市民生活环境改善了,县城变得更美了!
40年砥砺前进,洛南县环境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由“脏乱差”变为“洁绿美”(亦即“整洁绿色美丽”),就好似“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以光鲜亮丽的美姿展示在世人面前,从而获得“全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之殊荣,彻底揭掉了洛南县城“脏乱差”的耻辱标签!
衣,由补丁变为时装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衣服穿多年,补丁叠加不嫌弃,此乃40年前中国人的穿衣写照,朴素中更凸显出穷酸和无奈。“吃饭穿衣量家当”,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物资匮乏人贫穷,穿补丁衣的人随处可见。人们穿着补丁衣毫无自卑或不适感,看着别人穿的补丁衣也不会鄙视,眼目中还对缝的比较好看的补丁流露出一抹羡慕,女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缝补丁的技巧。我家姊妹多开销大,妈爸工资糊口都紧巴,穿补丁衣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每每盼过年,才有新衣穿。每到年关时候,县缝纫社就会灯火通明、忙碌无比,为人赶做过年衣服。犹记得妈妈拿着布料,领着我们姊妹几个,来到县缝纫社量身做衣,我们一个个开心极了。曾记得上高中时,一件粉红色“的确良”衬衫,一条黑布筒裤,引来了很多女同学的羡赞。随着时代的变迁,补丁衣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代之以各种绚丽多彩的时尚衣装,衣服的使用期被大幅度缩短了,穿几次就被淘汰的衣服屡见不鲜,一年四季不时更换时令新衣已不足为奇。穿补丁衣的历史,被改革开放的潮流冲刷了,也被人们淡忘了。尤为奇妙的是,过去人们瞧不上眼的棉布衣,竟然反卑为贵,现如今被人们视为上等衣服,“纯棉质”衣物和床品深受人们的追崇喜爱。
食,由愁吃饱变为讲吃好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可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闹饥荒”是司空见惯之事,时不时就能看到衣衫褴褛的乞讨人。妈妈宅心仁厚,一再告诫我们,不准鄙视上门乞讨的可怜人,宁可自家人少吃一点,也要给乞讨人饭吃,还要尽力接济家境贫寒的乡下亲戚及街坊邻居。如此以来啊,定量供应的口粮,每到月末都会有几天的缺粮,幸亏有两个姐姐给的“全国通用粮票”,应急时妈妈便从小红匣里拿几张来购粮。粮站以粗细粮4:6的比例搭配供应,一年到头很少吃到麦面馍。我曾经就想啊,啥时候能把麦面馍吃个够呢?那时候打牙祭吃点肉,要凭肉票站队,有时好不容易排到了肉却卖完了,气的想骂人。家乡不出产大米,吃米饭就更是一种奢侈了。随着农村改革的开展,粮食连年丰收囤积,中国人不愁温饱了,忍饥挨饿的穷光景一去不复返了,大米麦面不稀罕了,山珍海味也能吃到了,鸡鸭鱼及瘦猪肉受欢迎了。渐渐地,人们的饮食风向标变了,大鱼大肉非最爱了,人们转而追求饮食品位,讲究营养平衡,绿色健康食品备受推崇。谁能料想到,过去用来充饥的野菜及苞谷杂粮发糕馍,现如今反倒变成了香饽饽,成为深受人们青睐的绿色养生食品,真是世事难料啊!很多时候,大米白面吃腻了,多么怀念妈妈做的瓜饼野菜馍啊!
住,由土坯房变为楼房
“安居”是人们生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件,只有“安居”才能“乐业”。住房乃为刚性需求,是人们最关注的热点话题。40年前,县城砖瓦房极少,人们居住的多数是土坯房、大杂院。妈爸在县城工作几十年,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房舍。直到1985年,洛南县筹建第一批商品房,爸妈预购了一套三室一厅单元房,才在县城有了自家房。一年多竣工后,我们入住新居,全家人就甭提多高兴劲了,真是胜似中大奖啊!妈妈感叹道:“在县城生活了半辈子,搬来搬去几十年,从今以后终于不用再搬家了。”是啊,改革开放后,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打破了以前“三代同堂”蜗居在平房里的旧格局,一处处破旧简陋的民居,变成了一座座宽敞明亮的楼房,一片片新型住宅小区也拔地而起,县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富丽堂皇,登上高楼眺望县城流光溢彩的景色时,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行,由自行车变为小轿车
40年前,交通资源有限,小县城没有公交车,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之外,自行车就是最普遍的代步工具。上世纪7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录机四大件,被誉为人们梦寐以求的高档物品,可以说是家境好的象征,是人们眼中的“拽人”才配有的物件。就自行车而言,“飞鸽牌”、“凤凰牌”是深受青睐的名牌车,凭票限量供应,而这两个品牌的彩色车就更是紧俏商品了,即便是有钱也很难买到。妈爸从事商业工作,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妈妈在我参加工作后,托同行“走后门”给我买了一辆紫红色“凤凰牌”轻便自行车,令单位同事及朋友羡慕不已,我的心情亦颇为激动和飞扬,为之而爽了好些天。改革开放后,出租车、私家车、摩托车满街跑,旅游坐飞机也不稀奇,自行车不再盛行,现如今骑自行车的人,大多数是以锻炼为目的,自行车的种类及功能增多了,有山地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比赛专用自行车等。
40年,弹指一挥间,一个整洁有序、文明美丽、富有现代气息的新洛南县城,已经呈现在秦岭南麓山脚下。现如今我们党又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号角,坚信发展中的洛南县明天会愈来愈美好!(二等奖获奖作品 见证县城昔日今朝 作者 刘花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