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的含义

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和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各个质量特性的符合性的活动。

质量检验一般包括合格性判定和适用性判定两个方面。

质量检验要素

定标 、抽样、测定、比较、判定(合格性判定)、处理(适用性判定)、记录

质量检验的职能

保证职能(即把关的职能)、预防职能 、报告职能 、监督职能

质量检验的作用

质量信息的反馈。质量问题的预防及把关。质量检验的结论作为产品验证及确认的依据。

质量检验的分类

按检验的手段分类:

理化检验

理化检验是以机构、电子或化学量具为依据和手段,对产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测定,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方法。优点:较为准确,值得信赖。

1)抽样方案

抽样方案:为实施抽样检验而确定的一组规则。

包括:如何抽取样本、样本大小、批合格与否的判定标准。

一般在计数抽样中,以三个参数表征方案:样本大小n、合格判定数Ac(或c)、不合格判定数Re,即用(n,Ac,Re)。

在一次抽样方案中,由于Re=Ac 1,所以一般用(n|c)符号表示。

2)样本中含有d个不合格品数的概率Pn(d)

设批量大小为N,其中不合格品数为D,则批不合格品率为:

现从批中随机抽取n个单位产品,则样本中出现d个不合格品的概率可按超几何分布公式计算:

如果不仅N/n>10,甚至N为无限多,而且p<0.1,np为一有限数时,上式又可用泊松分布作近似计算:

在实际抽样检验中,上列条件基本上都能满足。

3)检验批被接受的概率PA

以一次抽样方案(n|c)为例,在方案已定的条件下,检验批被接受亦即“合格批”这一事件等于d为0至c个为止的c 1个两两不相容的事件和。所以,批被接受的概率PA为:

PA值取决于方案(n|c)与p。在同一方案(n|c)下,PA随p而变。p越小,PA越大;反之,则PA越小。

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检方案

特点

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检方案,就是按照供需双方共同制订的OC曲线对孤立的一批产品进行抽检的一种方案。

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检的特点:

仅从检验批中抽取一次样本即可判定批合格与否。

选定的抽样方案能同时满足供需双方的质量保护要求。

不要求提供检验批验前资料。

不论检验是否带有破坏性均能适用。

对拒收的检验批未提出处理要求。

由于同时对双方实施保护,在同等质量要求条件下,所需抽样量大。

方案设计

按照标准型方案的特点,当p0、p1、α与β给定时,根据p=p0时L(p0)=1-α以及p=p1时L(p1)=β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样方案(n|c)。

一般说来,p0与p1的值很小,故可用泊松分布近似公式计算L(p):(略)

程序

规定个体的质量特性;

规定质量特性不合格的分类与不合格品的分类;

规定p0(AQL)与p1(LTPD);

组成检验批;

查表确定抽样方案;

抽取样本;

样本的测试;

检验批的判定;

检验批的处置。

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

调整型方案:是对批质量相同且质量要求一定的检验批进行连续接收性检验时,可以根据检验批的历史资料和以往的检验结果按照预先规定的规则对方案进行调整的一种抽检方案。

优点:

在同等保护能力下,所需平均样本大小少于标准型;

对抽样方案可以进行动态调整,灵活、合理。

方式:

宽严程度的调整(最为常用 )

当进入检验时,在质量正常的情况下,采用正常的抽样方案;

当质量下降或生产不稳定时,换β值更小的加严方案甚至“暂停检查”,以督促生产者改进质量,并保护使用方的利益;

而当生产较稳定且p<AQL时,则为了鼓励生产者而转换成α值较小的放宽方案,此时抽取的样本也小。

检验水平的调整

检查方式的调整

特点

对于一个确定的质量要求,它不是固定采用一个方案,而是采用一组方案,进行动态转换;

有利于刺激生产方提高产品质量,而生产方确实也对所提供的检验批接受与否十分关心;

适用于连续多批且具有多个供应者的购入检验。

合格质量水平(AQL):即在抽检中,经供需双方商定认为可以接受的连续提交检查批的批质量上限。

凡p≤AQL,使用方认为质量是可以接受的合格批,愿以不小于1-α的高概率接受。

在调整型方案中,AQL共有如下26档值,以备选用:0.010,0.015,0.025,0.040,0.065,0.10,0.15,0.25,0.40,0.65,1.0,1.5,2.5,4.0,6.5,10,15,25,40,65,100,150,250,400,650,1000。

在选用时必须注意:

⑴ AQL并非无级自由选值,须从上列26个值中选值;

⑵上列AQL值中,当AQL≤10时,对计件值、计点值数据均适用。但当AQL>10时,则只能适用于计点值数据;

⑶在计件值数据中,p值已以%表示。如AQL= 0.010,实为0.010%。

AQL确定方法

按用户的质量要求来确定;

根据过程平均来确定;

按不合格类别来确定;

考虑检验项目数来确定;

同供应方协商决定;

其他确定方法。

检查水平:是指n与N间比值大小的分级水平,即提交检查批的批量与样本大小间的等级对应关系。

检查水平有七种,由低到高:S-1,S-2,S-3,S-4,Ⅰ,Ⅱ,Ⅲ。

其中S-1~S-4为特殊水平,它的n/N比值比一般水平小,一般用于破坏性检验或检验费用极大的场合。

Ⅰ,Ⅱ,Ⅲ为一般水平,其中Ⅰ为低水平,Ⅱ为标准水平,Ⅲ为高水平,相应的样本大小比例为1:2.5:4。若无特殊规定,一般都是采用Ⅱ。

检验水平的确定:

产品的复杂程度与价格

检验费用

破坏性检验

保证用户的利益

生产的稳定性

各批之间的质量差异程度

批内产品质量波动的大小。

一次、二次和多次抽检方式的选择

产品检验费用:当批质量特别好或非常坏时,利用二次或多次抽检能相对地节省样品;

抽样的费用:抽样费用如果比检验费用还高,则采用一次抽检有利;

从管理上考虑:

检验所需要的时间:检验测试所花的时间较多时,宜用一次抽检方式;

形成批的方式:如果是移动批,则难以采用二次或多次;

多类缺陷的情况:较复杂的检验项目宜用一次抽检方案,而较简单的检验项目宜用二次或多次抽检方式。

心理效果:二次或多次心理效果好。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史上最全面的質量管理知識-质量检验和质量成本管理)(1)


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经济性分析:是通过对产品质量与投入(成本)及产出(收益)之间的关系分析,探求最适宜的质量水平,使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值。

质量与效益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质量好→产品性能好、缺陷少→产品有市场→价格好、成本低→效益好。

质量效益来之于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及其支付。

质量损失: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由于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对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社会所造成的全部损失之和。

生产者损失: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生产者损失既有出厂前的,也有出厂后的;既有有形损失,也有无形损失。

消费者损失: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因质量缺陷而使消费者蒙受的各种损失属于消费者损失。

社会损失:生产商和消费者都是社会成员,他们的损失也是社会损失的一部分。

除此以外还存在另一类社会损失,它是由于产品缺陷对社会造成的污染公害而引起的损失,对社会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而造成的损失等等。

质量波动与损失

产品的质量状态是由一系列质量特性来体现的 。

质量波动源于生产过程的系统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是不可避免的。

质量波动大不利于质量控制,严重时会使不良品率上升,质量损失随之增加

质量损失函数(332页)

质量成本(quality-related costs):是指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ISO8402:1994对质量成本的定义:“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质量成本不同于产品的制造成本,而是一种与满意的质量有关的成本,质量成本的分析旨在为企业制定质量改进措施和提高经济效益决策提供依据。

1)运行质量成本

预防成本——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需的费用。包括:质量工作费、质量培训费、质量奖励费、产品评审费、质量改进措施费、工资及附加费

鉴定成本——评定产品是否具有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需的费用。包括:检测试验费用、工资及附加费、办公费、检测设备折旧费

内部故障成本——交货前由于产品或服务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废品损失、返工损失、停工损失、复检费用、质量故障分析处理费、产量损失、质量降级损失

外部故障成本——交货后由于产品或服务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包括:索赔费用、退货损失、保修费用、诉讼费用、产品降价损失

2)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按用户有关提供客观证据的要求而作的演示和证明所发生的费用。它包括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证实试验、评定等的费用。

包括:提供证据费、专项措施费、特殊试验费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费

质量成本数据是质量成本的构成项目中的各细目在报告期内所发生的费用数额。

质量成本只针对制造过程的符合性质量而言。

质量成本是指在制造过程中与不合格品密切相关的费用,它并不包括与质量有关的全部费用。

正确记录质量成本数据是研究质量成本的第一步工作,在记录时既要防止重复,又要避免遗漏。

原始凭证:记录实际损失情况的质量成本数据表单。

质量成本的发生有两类:计划内和计划外。

计划内质量成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计划外质量成本:故障成本

质量成本核算

质量成本汇总表;

质量成本预防费用明细表;

质量成本鉴定费用明细表;

质量成本内部损失明细表;

质量成本外部损失明细表;

质量成本外部保证费用明细表

质量成本分析

1)质量成本分析内容:质量成本总额分析;质量成本构成分析;质量成本与企业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故障成本分析。

2)质量成本分析方法:质量成本分析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分析有三种:指标分析法、质量成本趋势分析、排列图分析

质量成本报告是在质量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写成的书面文件,是企业质量成本分析活动的总结性文件,以供企业管理层决策使用。

其内容与形式视报告视呈送对象而定。

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质量成本发生额的汇总数据、原因分析和质量改进对策。

报告的形式:可采用报表式、图表式和陈述式。

质量成本预测是质量成本计划的基础工作,是企业有关质量问题的重要决策依据。

预测时要求综合考虑:

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竞争对手的质量水平;

本企业的历史资料;

企业关于产品质量的竞争策略。

质量成本计划是在预测基础上,用货币量形式规定当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时,所需达到的质量费用消耗计划。

主要包括质量成本总额及降低率,四项质量成本构成的比例,以及保证实现计划的具体措施。

质量成本控制是以质量成本计划所制定的目标为依据,通过控制手段把质量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

控制过程分为核算、制定控制决策和执行控制决策。

要建立质量成本控制管理系统。

控制方式:事后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前控制。

质量成本的优化:是根据质量成本的不同构成及质量成本的特性曲线,选择合适的质量成本优化方法,使质量成本达到最低。

质量成本的合理构成:

据国外统计资料分析,质量成本的四个项目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通常是,

内部故障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25%~40%;

外部故障成本占到20%~40%;

鉴定成本占10%~50%;

预防成本仅占0.5%~5%。

质量成本优化方法即在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用户的前提下,寻求质量成本总额最小。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史上最全面的質量管理知識-质量检验和质量成本管理)(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