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古镇岭南文脉(佛山文脉佛山南海九江)(1)

2021年12月29日羊城晚报佛山新闻A14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润祺 梁正杰图/通讯员 梁平(除署名外)

诗歌以文字表达人们的情感,音乐以旋律抒发内心的世界,诗歌自诞生便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开端,又称《诗三百》,在《墨子》中记载着“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弦诗三百”,可见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而近期在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一个民间文化团队通过自筹资金,利用工余时间创作了《诗·琴》系列视频作品,将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和音乐作品交织在一起,用文字与音符为观众缔造诗与琴的世界,在南海九江的大地上留下了诗与琴的激荡。

佛山古镇岭南文脉(佛山文脉佛山南海九江)(2)

团队“牵头人”已逾古稀

《诗·琴》共有三个系列视频,不仅有中国古典的唐诗宋词,也有国外的经典作品和中外新诗。《诗·琴》系列视频的制作者是一群来自九江镇的文化义工组成的无名民间文化团体,他们是大多从事教育、医疗工作以及个体户和退休的人士,今年已经76岁高龄的李永祥便是《诗·琴》团队的“牵头人”。

李永祥,笔名石溪散民,出生于一个传统的书香家庭,受到家庭氛围影响,自小便经常一个人默默在书房中钻研古今中外文学著作,后来成为九江中学的语文老师,李永祥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学者的风骨和温文尔雅的气质。而更难得的是李永祥在退休之后,每年仍然有不下十万字的著作出版,如散文集《老子浅读》《秋水闲话》、文学评论集《溪民杂炊》、诗集《溪民诗草》、文学剧本《西陲之归》等,多是严谨的学术型文章。

佛山古镇岭南文脉(佛山文脉佛山南海九江)(3)

文化包容,中西联合朗诵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在《诗·琴》系列视频的第一集中,李永祥和他的好友程国华伴着钢琴老师梁晓芬弹奏的钢琴声,两人端坐在木椅上用俄语缓缓朗诵着普希金的《致凯恩》。

文化包容性是《诗·琴》系列视频的一大特色,演绎了众多中西文化交辉的诗句朗诵,钢琴、小提琴、萨克斯、古筝、二胡等乐器,结合浑厚圆润的男声以及清晰甜美的女声,营造了一种文化沙龙式的诗音艺术氛围。

在南海区九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叶霖是《诗·琴》制作团队中的演员代表,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在同一单位工作的《诗·琴》执行导演张静的引荐下,机缘巧合加入到这个民间文化团队。在《诗·琴》系列视频第三集,叶霖与九江中学英语教师黄碧珊一起,分别用中文与英文,一唱一和朗读着勃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我想起,当年希腊的诗人曾经歌咏,那良辰在殷切的盼望中翩然降临,Who each one in a gracious hand appears,To bear a gift for mortals,old or young.(各自带一份礼物,分送给世人——年老或年少)。

佛山古镇岭南文脉(佛山文脉佛山南海九江)(4)

“文化激荡,触动心灵”,叶霖用这八个字向记者表达自己参与《诗·琴》视频录制的感受。“我是一名理科生,参与《诗·琴》的拍摄对我来说是一场跨界演出,加上当初时间比较紧迫,在拍摄前两周才开始排练,所以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大挑战”。叶霖向记者介绍,在朗诵勃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时的演出先中文后英文,朗诵时五声部、短音节等要融入风土人情,这些对于“外行”的自己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但在李永祥专业的指导下,在黄碧珊伦敦口音英语的带动下,仿佛置身于作品产生的年代,让他逐渐地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逐渐感受原著的朗读风格。

叶霖告诉记者,从刚开始的忐忑,到完成朗诵勃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的演出后,他感到意犹未尽,未来他还将朗诵莎士比亚的作品。

佛山古镇岭南文脉(佛山文脉佛山南海九江)(5)

国风演出,弘扬中国诗歌文化

“能够传承中西方优秀文化作品并使其发扬光大,是件很开心的事情。”李永祥说起自己一手启创的《诗·琴》系列视频就兴高采烈。李永祥告诉记者,《诗·琴》制作团队一直坚持高雅健康社会正能量的文化传承原则,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共存性。

佛山古镇岭南文脉(佛山文脉佛山南海九江)(6)

在《诗·琴》第二集作品中,令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琵琶行》。朗诵者杨根铨沉稳成熟略带沙哑的嗓音充满沧桑感,用深情投入的朗诵将听众带回了浔阳江头。在朗诵《琵琶行》中的“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时,杨根铨用粤语吟诵,让听众更深刻地感受到古汉语九声六韵的乐律味道。

《诗·琴》系列视频第二集主要演绎中国古典的唐诗宋词,为了让主题与场景更加适应,制作团队选择在三水区的一间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内进行拍摄表演,张锦然是《诗·琴》系列视频的监制,而他自身则是一名从事齿轮生产行业的老板。

“《诗·琴》系列视频的灵魂,就是李永祥老师”。张锦然表示。与叶霖一样,张锦然也觉得自己是一个“跨界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为了工作四处奔忙,因此在演出的制作中同样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但他依旧坚持信念去参与监制。“曲高和寡,却很有满足感”,在问及加入《诗·琴》制作团队的感受时,张锦然这样回答。

张锦然介绍,《诗·琴》系列视频自2021年4月便开始筹备,因为涉及多个场景,所以每一场都需要提前准备,而组织这些活动,需要一定的民间文化人才,在这当中李永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譬如:负责摄影录制是九江中学的老师梁平、负责录音及后期制作是李迪安及黄伟成……这些众多默默无闻的民间文化人才被他召集在一起施展所长,同心协力。

张锦然还说,在整个视频制作的过程,执行导演张静、郭剑飞协助李永祥,为整个视频做了大量而细致精准的工作,保证整个视频得以顺利完成。另外,在整个视频制作的过程,也一直得到一些热心的企业家慷慨大力支持,如:Hank、张范珠、冯日广、卢伟明等。

记者手记

李永祥先生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文人风骨和气质底蕴,让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优秀的诗歌文化。在《诗·琴》系列视频的表演团队中,不仅有享受退休时光的老朋友,也有在外为工作奔波的大朋友,更有稚气未脱的小朋友,在李永祥先生的召集下,无论男女老少,都乘着音乐,用饱满的情绪朗诵诗歌描绘的世界,共同在南海九江留下了诗与琴的激荡。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魏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