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作为古时主要的乐器
是修心养性和审美的主要表现
所谓
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慆心也
琴为古乐,虽不能操,亦须壁悬一床
古琴,又名七弦琴
古时只有五音:宫、商、角、徵、羽
象征着金、木、水、火、土
神农氏 “ 削桐为琴、绳丝为弦 ”
创造了最初的琴 — 五弦琴
后来
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
增加弦一根,是为文弦
武王伐纣时,加弦一根,是为武弦
七弦琴由此而生
▲神农
据史料记载,古琴在西周就已存在
当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
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
战国时期琴乐开始广泛普及
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
有师涓、师襄等宫廷琴家
也有以伯牙、雍门周为代表的民间琴家
伯牙与钟子期在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更是千古传诵
“ 知音 ”一词也由此而来
▲伯牙与钟子期
到了汉代
秦代所建立的乐府有了进一步的管理
古琴艺术也随之有了很大发展
师中、司马相如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琴师
琴曲《广陵散》也在此时广为流传
乐曲表现的主人公,前有聂政,后有嵇康
其中嵇康的
“ 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 的洒脱
与临刑前 “ 广陵绝响 ” 的悲壮
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广陵散
战乱纷争的魏晋时期,琴风盛行
士族阶层出现大量文人雅士
如 “ 建安七子 ” 、“ 竹林七贤 ” 等
他们不仅弹奏,并创作琴曲
南北朝时期
因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限制
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
以琴书自娱,风气更盛
并在当时古琴的流传
已经不单单是通过师徒之间口传心授
而是依靠乐谱了,那时称为文字谱
▲文字谱
相比而言,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
琴乐就显得有些许落寞了
不过斫琴在唐朝有了巨大的发展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
减字谱也逐渐成熟
成为记录琴音乐主要谱式
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唐诗中也不少有赞颂古琴的诗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李 白: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白居易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减字谱
宋朝帝王多好古琴,并推行抑武扬文的政策
古琴一改在唐代备受冷遇的境况
无不以能琴为荣,达到历代好琴的顶峰
琴开始出现明确的流派传承
浙派为南宋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琴派
南宋灭亡后,据传
汪元量曾经为狱中的文天祥
弹奏《胡笳十八拍》,抒发亡国之殇
若《广陵散》当称武曲之最
那《胡笳十八拍》可谓是文曲之最
▲胡笳十八拍 第七拍
明清之际
帝王能琴好琴之风不减
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
现存第一部减字谱《神奇秘谱》保存了众多古曲
清朝后期,琴艺术相对衰落
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
汪芝、蒋克谦、杨抡、严澄、徐常遇和乾隆等
▲代表曲目《渔樵问答》
到了近现代
由于西方音乐的流入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古琴逐渐失去了明清之际的辉煌
清末至1950年代,全国能琴者约100余人
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
查阜西带领调查小组造访多位琴人
收集文字及录音资料
整理出版
《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琴曲集成》等书
为古琴艺术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査阜西先生在美国期间,为外国友人弹琴
由于古琴及其所象征传文化思想的式微
2003年11月7日
古琴艺术被列入世界第2批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6年5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
古琴列入国家第1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美国认同 正式设立古琴日
写在最后
古琴
音色深邃而宏,造型沉稳而美
琴弦上振动着千古风骚
用心感受,相信你也会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