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国内书画界,著作颇多者非启功先生莫属。中华上下五千年,从书法艺术诞生至如今,似乎一直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就是艺术创作数量越是稀少,价值越高,因此,传承至今,所有书法大家几乎很少为求字求画者挥毫。
然而启功先生却是一个例外,几乎是来者不拒,无论是组织上领导的任务还是外地来求字的商铺老板等等,在他心里,皆是等同。如果非要给他一个求字的标准,就是诚心二字,正因如此,启功先生的墨宝虽然非常有意义,却因为数量众多,并不算得上珍稀二字。
然而就是这样平易近人的启功先生,用他的话来说,就差公共厕所他没有题字了,但是却有一个逆鳞,这个逆鳞就是“逸夫楼”,有求必应的启功先生可以接受所有的题字,但是始终不肯题“逸夫楼”,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启功先生:平易近人,有求必应
从古至今,书画家的大成之作几乎最后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这并不偏颇,虽说可能当中会有一些例外,然而大部分皆是如此,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同样可以佐证价值。
然而启功先生的字却仿佛开了另外一种先河,他多年浸淫书法界,虽然未能说已为宗师,却也是少有的大家水准,然而他却不似他人,将自己的笔墨珍之重之,束之高阁。
相反,在他看来,愿意来求字之人,都是对他书法的认可,人家捧着一颗诚心来,他就回以诚心,他并不在乎自己的书法是挂在高楼大厦,亭台庙宇,还是挂在街边小巷,商铺人家,这些对他而言,都并不重要。
只要自己有时间,只要别人真心来求,他几乎有求必应,所以,在中国当代的书法家中,启功先生确实是最为平易近人的一位。
有人问启功先生,记不记得自己曾经送出去过多少笔墨,他笑到,说已经记不清了,甚至还自嘲道,除了公共厕所,几乎没有地方他没提过字了。当然,有人也问道,书法作品难道不是贵精不贵多吗?而启功先生的回答让很多人汗颜,自问格局不如他甚矣。
在启功先生看来,贵精不贵多并没任何错处,但是单纯为了精而不肯动笔才是错处,也许当下的观念认为,这些笔墨书画留存于世的越少,就越值钱,然而他并不在乎这个。
他写字,是因为他高兴写,别人求他的字,也是别人高兴要,他不收费,而且别人也不会用来买卖,没有价格,就不会形成交易,他和赠予者之间,不过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关系罢了。
不题“逸夫楼”,只题“兔人楼”
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回国资助国内教育事业,为多所大学捐赠图书馆,其中一座便坐落于北师大,当时学校来请启功先生为新建成的“逸夫楼”题字,但却被启功先生断然拒绝,并且他还说,题字也可以,但是不能题“逸夫楼,要题“兔人楼”。
那么,这又是因为什么呢?原来,当年邵逸夫先生捐赠图书馆,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建成图书馆的钱他只出一半,剩下一半由国家教育部出资共同修建,并且修建而成的图书馆要以邵逸夫先生的名字来命名。
这在启功先生看来,是不合适的,所以他才不愿意为“逸夫楼”题字,而“兔人楼”三个字刚好是“逸夫楼”的一半,启功先生这样说,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嘲讽了吧。
其实事实上,邵逸夫先生捐赠图书馆要求只出一半并不是因为吝啬,相反,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推动了国内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只是由于地域文化不同,所以造成为人处事方法的不同,邵逸夫先生从小生活在香港,讲究做好事要扬名,而启功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认为做好事当不留名,两种观念的冲突,也造成了启功先生在某些方面对邵逸夫先生的误解。
因此,在面对北师大的请求时,启功先生才断然拒绝,一反常态,甚至还说出了“兔人楼”这样的反讽之语,究其这件往事,其实并没有是非对错之分。
邵逸夫先生为国内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启功先生同样如此,只是他们一个愿意扬名于天下,另一个则是功成之后深藏功与名,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两位值得尊重的人。
扬名还是匿名
其实,这件事无疑能让我们发现中国文人和他处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为人处事,讲究不为名利,而为天下,是为大爱。
而关于金钱名利,几乎都是君子淡名,小人重利,因此,这种观念直至如今仍然是很多文人的内心坚守,他们深藏功与名,不愿为外人所知,所以对待一些做好事扬名的人就会有一种潜意识的不喜。
启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家,但是,时代发展到如今,做好事不留名还是主旋律吗,其实非也。首先,做好事扬名有好几点好处。
第一,从人性出发,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我们至今未能找到确切的答案,但是虚荣却是人类固有的特性,而这种虚荣不仅仅是贬义词,更是一种渴望得到赞扬的向往,做了好事为人所知,被人称赞,则会在潜意识中促使人下一次继续做好事。
第二,表扬做好事的人更容易树立好的榜样,促进社会风气的和谐。
第三,做好事不留名需要极高的信仰和坚持,才能深藏功与名,但是做好事扬名对每个普通人来说,几乎都能做到,所以由此而言,邵逸夫先生其实并未有什么过错,而启功先生当然也没有,只不过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碰撞到一起,自然而然会有所偏颇。
尽管启功先生始终不愿意为“逸夫楼”题字,但是从本质来看,其实也并非为了私人恩怨。因此,这样的启功先生在很多人眼中更添可爱之处,毕竟,这个世界上随心所欲者众多,但是能将自己的心和国家大爱时刻相联,这种随“心”所欲更值得人尊重。
什么是书法的价值,是它承载的艺术美感,还是它背后积淀的文化底蕴,亦或者,是每一位书法家在肆意挥毫之时的所有故事。
启功先生的书法,更像是将束之高阁的高雅艺术带到了充满烟火气的普通人家,他让很多人都相信,原来书法,本质上只是写字,它不是专属于某些人,而是属于所有人的一种艺术。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这些都是书法可以存在的角角落落,我们终其一生,都应该明白,艺术的价格并不代表价值。
物以稀为贵并不适用每一个领域,倘若所有书法家都能有如同启功先生一样“来者不拒”的气度,是不是中国从古至今的那些艺术珍品就能任人观赏,而非现在这样,束之高阁,生怕有一点损毁,毁去的就是一个时代的书法烙印。
从王羲之到颜真卿,从柳公权到苏轼,从赵孟頫到黄庭坚,从管道升到张旭,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曾经在中国的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到最后,无数的珍品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倘若,未来还有承其遗志者,或许,大家都应该学学启功先生的“来者不拒”,也算是为千百年后的中国书法留下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烙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