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干货研报”,每天为您的头条,贡献3-5篇精选干货研报。
最近前申万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师凌鹏,在他的公众号“凌鹏的策略随笔”贴出来这篇研报。由于贴出来的都是图片,不太方便阅读,特转为文字版本,方便大家阅读。
这是卖方七年的封笔之作,也是过去七年苦心修正完善的体系,更是荒原资产投研框架的基石。现在看来有很多地方可以修正,这也是过去七年买方经历的进步,但整体框架没有问题。将原版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在申万七年,一直从事体系建设和研究框架的完善,一直期待能固化一个模型、几个指标或者几条规则来解读市场。经过无数失败1 、翻阅众多经典、拜访各类客户,始知“所谓框架不是具体的模型、指标或者规则,而是一种思维模式、一个组织架构”。
今天让我用一句话对“策略”进行总结,我会说八个字—“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并不是指模型、指标和规则无用,而是说策略的根本不在于模型和指标本身,而在于因时而变、如何运用,这是术和道的区别。
过去七年,撰写方法论三个系列共计 52篇文章。其中,《策略思考》着重“术”的积累,庖丁解牛,将宏观、中观和行业进行分解提炼;而《宽体策论》和《行业比较思考》更重视实战和“道”的提高。前者适合初学者和学院派的选手,偏重教科书式的基本面分析;后者更容易在市场派的高手中得到共鸣,强调市场格局、行为金融和主流偏向的分析。
两者背道而驰,又相互融合,皆不可废,本文尝试做一定总结,亦为三大系列报告的导读。
1.理念最关键
对于投资,最重要的是理念。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世界,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有人喜欢在废墟中寻找黄金,有人追求涨停板的快乐,有人注重价值,有人看重趋势…皆因理念不同。从这个意义讲,投资策略源于不同的理念,策略必然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策略。
理念是第一源动力,是所有框架和投资思路的出发点。没有理念,投资注定是无源之水,找不到坚持的东西,最终也无法修正错误,完善框架。
理念是信仰,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要适合个人的性格、资金性质和投资环境。第一桶金的喜悦或者惨败的教训对投资者理念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之后很难改变。投资者或许会在“术”的层面不断自省,但要摒弃理论、修正系统几无可能。
2.重视A股的约束
理念固然珍贵,但明白 A股的约束也同样重要。经济学最基本的教义告诉我们:随心所欲并不是最优选择,只有特定约束下的需求释放才是最佳行为。
A股市场有众多约束2 ,在此仅仅述几个重要的特征。
第一,单边市,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较高,价格和趋势比价值更重要,投资者倾向追求成长股,伟大而短期无法证伪的故事容易将股价推至泡沫。
第二,周期和金融的权重过大,宏观驱动、自上而下的思维非常重要。一旦季度GDP连续向下,大概率是单边市,而短期GDP的波动受政策影响极大,所以政策在A股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很高。传统意义上讲,消费品和成长股要自下而上选择,但由于A股市场的结构,周期和成长的风格轮动是个重要的问题3 。很多人认为自上而下的系统太复杂,容易出错,所以不如自下而上。其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便是过去两年众人认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市场,最终都是单边市,仓位控制和大类资产配置还是最有效的,抱团取暖未必长久4 。
第三,投资者的视野偏短,要求的回报率偏高,相对排名的压力过大,有严重的博弈情结。过去几年,遍访上百机构,觉得真正意义的长期资金和绝对收益者很少,相对收益、视野偏短使投资者的“主流偏见”值得重要。很多时候,基本面没有变化,但投资者对基本面的解读出现了偏向,并且短期之内无法证伪。大部分时间,行业轮动只是资金进出的结果。
第四,缺乏多重投资工具,市场比较分割。众多聪明的投资者过独木桥, 在红海里挣扎。
总之,在这样的市场,作为追求季度排名的投资者,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未必可行,因为我们没有巴菲特那么自由的时间、资金和清算方式。反而像波普尔、索罗斯和股票做手的方法更加适用。基本面和市场面必须结合,市场的趋势必须尊重,否则很容易在这场游戏中被淘汰。
当然,约束不是永恒的,先行者应该揣测约束释放后的世界。未来,A股的投资工具会越来越多、金融市场的分割会越来越少,产业资本和长期资金的权重会上升。最终,有一部分长期资金会走向巴菲特式的投资模式,真正用“产业和长期的视野”来审视股票的价值,而另外一部分投资者会走向对冲,利用多重工具、多重市场来赚取价差。
3.基本面是出发点,但需运用得当
从中长期看,基本面对股价的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所以《策略思考》对基本面的分解非常重要,是入门教材 。
我们将A股市场的行业分为两大块和六小块,其研究和投资的目的都不一样。从研究的角度,每一块均构成经济的一部分,可以持续跟踪,并和相应的宏观指标形成验证。这两大块、六小块分别是制造业(上游能源、中游制造和下游需求)和服务业(交通运输、TMT和金融)。其中下游把握需求、上游盯住价格、中游观察毛利变化,交通运输从物流角度验证经济活力,金融从流动性角度体现实体和虚拟经济价格变动,TMT可跟踪美国和台湾的电子产业。从投资角度,上游随势、中游择时、下游选股、物流做主题、TMT看创新、金融打底仓。
图 1:研究体系包括两大块、六小块,构成经济的观察的各自部分
但是这只是基础,关键是运用得当,这个市场有太多流行性的谬误,很多根源于思维过程本身。
首先,股价未必领先基本面,对基本面的认识是个过程,不是一步到位, “决定论” 的思维为祸至深。
大部分投资者先入为主的认定“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7 ”,所以热衷于讨论未来几年的经济变化以决定当前股价的走势。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过去几年股价的走势和未来一年的经济走势是背道而驰的,股价似乎并不反映未来的经济。
图 2:从 2007 年到 2010 年,当年股市趋势与下一年经济趋势背道而驰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
但从另外一方面,股价却亦步亦趋的反映当前的经济状况。在《行业比较思考》第六篇《谁更相关?》中,我们曾经指出:分析利润同比、环比增速、毛利率环比与股指的相关度,发现毛利率最高,准确率达到 72.2%。而毛利率是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综合指标8 。所以从季度的频率上看,从宏观推断市场走势的胜率非常大。2012 年四季度,我们忘记了这一规律,但最后一个月的“屌丝逆袭”令我们瞠目结舌。
但问题是,对经济的判断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在过程中逐步理解并确认, 与此相伴,投资者的行为、仓位选择和结构调整也随之变化。理解这个过程, 比“决定论的先验判断”更加有用。
其次,不要用股价倒推基本面,特别是大的框架判断。
大部分投资者相信股价波动蕴含了基本面的变化,所以会用股价波动倒推基本面的好坏,再用基本面的好坏进一步推断股价的走势,陷入循环。
这一点在过去几年的“春季躁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宽体策论》第四篇《春季躁动四月决断》中曾经指出:春季躁动的产生有其情绪、资金和天气原因,和基本面没有本质关系,所以春天适合做主题,要“投机”一点, 而 4月以后要更“基本面”一点。但岁末年初,为躁动所扰的人群总喜欢编造各种“伟大的故事”,用股价反推基本面,忘记了在理性状态下的常识判断。事实证明,过去几年,错过春季躁动不是最可怕的,最悲哀的是在“春季躁动” 的顶峰编造故事硬做。
虽然,众多投资者频频告诫自己“不要用股价倒推基本面”,但人在情绪下很难客观,特别是周边的所有证据都指向“基本面”发生了若干变化。其实, 很多时候“基本面”并没有变化,只是行情来了,越来越多人更关注基本面中好的部分,而忽视了坏的部分。大家的论据客观而真实,但并不全面。克罗说: 一旦行情来临,总有基本面配合。
投资需要一个大的框架,而所谓大的框架并不容易改变,往往是若干年经济、政策、投资参与主体乃至社会风潮形成的最终结果。这些东西很难因为一两个人的言论和行为发生根本变化,而股市天天波动,接近高点或者低点时, 人会乐观和悲观到极至,很容易对这一框架发生怀疑。此时需要的是冷静和坚持,关上行情器。
第三,追求模糊正确,而非精确错误。
基本面研究的大忌就是追求精确错误,最终南辕北辙。大部分研究和投资者误以为“专业就体现在工具和精确上”,所以追求时点和空间的判断。“经济何时见底”、“盈利何时拐头”、“未来一个月会不会降准”,诸如此类都是路演过程频繁问及的话题。其实毫无意义,说者没有信心,听者没有信任, 路演变成商务活动。分析师也是人,很多所谓的精确测算,只是拍脑袋,意义并不大。
模糊的东西,虽然无法量化,但决定大格局,只有把握住大格局,才能做更精确的定位。2011年 8月前,申万策略的错误就是在大格局上发生错误。按理说,大格局的判断不容易错,模糊的判断更接近常识,但奇怪的是,A股投资者往往会在精确和情绪的影响下,将大格局忘记。
第四,基本面并非完全客观,很多时候只存在于人心。
大部分认为基本面是客观的,可以求真,其实基本面是通过“投资者的认知”映射到股价上的。一个坏的消息出来,你可以说是利空出现而卖出股票, 也可以说是利空出尽而买入股票。
事物的存在总是黑白相间,很多时候,不是基本面变了,而是人心变了。乐观起来,你会选择“白”的部分,悲观起来,你会看重“黑”的部分。所以, 基本面要关注,更多用“证伪”而不是“先验”的方法,投资者对基本面的选取也要关注,这就是市场反映。
很多投资者将股价的波动归咎于某种猝不及防的催化剂,以不可抗力来免责。其实,催化剂也有三种,对市场影响和应对策略也不尽相同,具体详见《宽体策论》第 13篇《偶发、推断和借口》。
最后,不是非要通晓基本面才可以投资的。
很多人认为,既然要投资某个股票,就要对其非常熟悉,像行业专家、像公司高管。于是,行业分析员出身的基金经理大多在其之前研究的行业中寻找股票,一旦这个领域的行情来临,其排名就提高。
如果真的如此,那一个投资者一生能投资多少个行业、多少只个股呢?一旦自己熟悉的行业没落,难道就不投资吗?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加强对“投资之道”的理解。
4.市场先生并非毫无规律
即便通晓基本面,一个古老的命题随之而生:市场 Price in了多少基本面的因素,所以还是无法预判股价会如何走?从基本面到股价反映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存在“惊险的一跃”。
第一,策略要多研究点市场。
一方面,策略什么都要关注,因为任何因素都会影响市场,特别是边际不着眼的变量;另外一方面,策略似乎并无专属领域,宏观、债券和行业分析各据一地,策略不断与其争论,特别是宏观。其实争论之余,策略放弃了一重要的专属领域,那就是市场格局的分析。
策略关注市场天经地义,但学院派出身的人似乎有点不屑,觉得沦为股评和技术分析。市场分析如同大幕沙盘,其他工具都要在其上演绎,为将者不懂此,难以统筹全局。
提高市场触觉,复盘尤为重要。任何一个围棋高手,都是复盘复出来的。复盘时,一定要回到当时当地,否则无益,而要保留当时当地的原貌,最好的方法就是撰写“投资日记”、和有所经历的投资者探讨具体案例。
第二,市场先生并非毫无规律。
大部分投资者觉得市场反复无常、难以把握,所以不如把精力花在可以连续追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上。事实上,实体也并非那么实在,如上说述, 基本面也存在于人心。另外,市场先生并非毫无规律,要相信市场是连续的, 对基本面的反映会经历犹豫—启动—加速—疯狂和衰亡的阶段。错过最初的阶段并不可怕,关键是在确认时要强化。
第三,市场强弱格局的判定非常重要。
如上所述,从基本面到股价存在市场“Price in 了多少”的问题,这个问题无定量可解。市场对信息的反映,强势板块的走势是重要的信号。
第四,市场选择尤为重要。
策略最难的问题就是:有若干个变量,其中几个向好,几个变坏,市场会如何走?行业板块如何选择?这也无法用量化模型,只能提出假说,用市场实验去经验,一旦确认趋势,就可以加仓符合趋势的品种。
关于上述要点的案例分析,参见《宽体策论》之七《以己为本观察价格》和第十九篇《观察市场调整 F》。
5.证伪的框架:市场实验和实体实验
在《策略思考》的终结篇中提出“市场实验”和“实体实验”的概念。只是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在实战中如何运用,近两年摸爬滚打,初窥门径。
图 3:卖方强调实体实验、买方重在市场实验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策略思考》第 18 篇《对内策划对外策略》
基于 A 股市场的种种约束,我们既不能做巴菲特式的产业投资,也不能做索罗斯式的宏观对冲,只能走中间路线,即基于基本面的趋势投资。大致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深入研究中长期的基本面9 ,不要轻易改变,决定大格局。
必须脱离股价波动,从实体出发,确定基本面的中长期趋势。一旦确定, 不要轻易改变,因为这决定了股市的大格局。比如说,2010 年之后,中国经济就处于“衰退—过热”的二元困境中,房价和通胀成为两大约束,股市整体向下,但有阶段性的反弹机会,但难以出现“无约束的复苏”、新的增长动力还未出现、制度变革由于缺乏经济基本面的支持难以推动整体牛市。所以,大格局不会是牛市。
这一点,本来比较简单,也不是策略的核心任务,因为经济学家或者产业专家就能解决,不需要天天变化。可奇怪的是,由于市场的情绪波动,在冲顶的时候需要不断提醒才好。所以,对于此点,只需深藏心中,每过一段时间才检验一下。一旦这个前提改变,有可能产生大级别的行情。而平时, 更需要关注边际变化和市场波动,这才是策略的根本。
第二步:在大框架下抓住下阶段股市的核心交易特征。
大框架构成了股市的中长期趋势,但每个阶段股市的核心交易特征不同。漫漫熊市也有反弹,铮铮牛市亦有回调,并且这种反弹或者回调可能要持续几个月、有一定级别、结构品种更加分化,策略必须把握。
问题是下阶段的核心交易特征如何把握?这里需要不断对未来的实体和市场的变化提出假说,准备几套方案,选择品种,一旦实体的变化和市场反映得到确认,就可以增加符合下阶段交易特征的品种。此时,就等着市场的趋势强化、加速并疯狂,享受收益。但与此同时,不是休息,而是提出再下阶段的假说,准备方案,准备下一场战斗。比如 2012年,市场就经过了春季躁动—经济证伪—预期政策—政策证伪—经济企稳—春季躁动等阶段,与此相应的品种也发生变化10 。
图 4:2012 年市场特征的变化
即便如此,也不是每次都能找到“下阶段市场的核心特征”。很多时候, 投资者有生物钟,当自己的生物钟和市场同步时,会不断正确,就像申万策略去年前 11个月的感觉。而有时候,不管怎么提假说,总是失之毫厘。此时, 就要停下来,用小资金去测试,直到自己的生物钟跟上市场的节奏。不顺的时候降低亏损,顺利的时候放大收益,这才是投资的真谛。
另外,由于是假说,可能被证伪,可能被证实,一夜之间,市场核心交易的特征就可能改变,所以不必纠结于之前判断正确与否。对于卖方,还有观点和面子的问题,但对于买方,唯一重要的就是收益,观点是枷锁。
第三,一旦特征确认,选择最好的品种和工具
一旦特征确认,需要选择最好的品种和工具来完成收益。行业选择和股票选择只是很小的部分,大类品种和金融杠杆的使用也很重要。第一波如果赶不上,只要趋势未疯狂,可以选择其他的替代品种。但要注意两点:首先, 尽量选择市场面和基本面统一的品种。比如 2012年 2月的电子,即便基本面只是季节性改善。如果市场面向上,基本面向下,可以暂时选取,但要注意市场面变化的时离场,比如 2012年 3月对于消费品的推荐。如果市场面向下, 基本面向上,可以关注,不用马上加,否则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 。
其次,如果基本面没有轮动,不要滥用行业轮动。当行情来临,期待排名提升的投资者总想赚几波钱。2009年是个经典的案例,行业轮动,从一开始的煤炭有色、到地产汽车、再到后面的银行中游、最后到消费品。
但 09年行业轮动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变迁,从衰退到复苏到过热,所以行情的级别比较大,有持续时间,大资金也可以参与。而之后的很多行情,大多是心动重于幡动,一旦市场反弹,所有的行业都会迅速的轮一遍,抓不住率先启动行业的投资者往往会追寻其他相关的板块。这种行业轮动更多是资金的行为,缺乏背后的基本面轮动,所以行情级别和持续时间不够。此种情况,错过先动行业的投资者可以尝试抓一下相关行业,但不可滥用,否则最终行业轮动结束,手中是一堆垃圾,最终市场回调会得不偿失。
第四,在趋势强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负面反向的因素
趋势不可能一直下去,否则世界将不复存在,所以在趋势强化的过程中, 一定要特别重视反向的力量,采取“证伪”的思路,一旦市场开始对反向的因素做出反映,就要重视。2012年 12月的错误就在于此,长期看空的思维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市场上做空力量的衰竭,对外资流入和做多中国并不敏感,同时对银行股的异动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也忽视了市场强势的格局,所以错过了两年来最大的一次反弹机会。
最近干货研报新建的研报分享群,每天分享最精彩的研报,集思广益,策略和交易节奏把握的都很不错。可以进群里面看看,了解一下。有需要的可以添加研报小秘书的zlf1103
写在后面:请在我的主页右上角,点击“关注”,关注“干货研报”,每天为你更新3-5篇左右深度研报。你的“关注”,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我们努力将最好的研报内容,带给今日头条关注我们的粉丝们!祝2019年投资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