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俗话说石碾不进家石磨不出门 再累莫坐人肉凳(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话语,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的,是古人对于日常生产生活的一种总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今天,要讲的这句俗话,叫——“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饿莫吃坟前供”,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其中所说的“人肉凳”,又指的是什么?

第一、再累莫坐人肉凳

俗话说石碾不进家石磨不出门 再累莫坐人肉凳(2)

这句俗话的前半句,较难理解的是“人肉凳”,其实这里所说的“人肉凳”,指的是人的大腿,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见到小孩子坐在父母的大腿上,将父母的大腿当成“板凳”,由于小孩子体重比较轻,即使坐在大腿上,大人们也没哟感觉到不舒服。

但是,如果不是小孩,还坐在人的大腿上,则非常不合适了。一来,因为大腿中有着丰富的动脉和静脉血管,而且成人的体重,不是小孩的体重能够比拟的,再轻估计也有七八十斤,如果压迫到血管,则可能导致大腿肿胀,甚至会引来不测。

二来,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熟人或者恋人上,不过也要注意场合,注意风度,如果在公众场合,将对方的大腿当成板凳,那么便非常不雅,影响市容,在老人家眼中,则被认为是“伤风败俗”。

第二、再饿莫吃坟前供

俗话说石碾不进家石磨不出门 再累莫坐人肉凳(3)

从古至今,人们就非常注重祭祀,有着悠久的祭祀文化,这表达了古人对于逝者的尊重和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也体现了古人对于生命的重视。古人在祭祀先人时,会在坟前摆放一些供品,这便是俗话中所说的“坟前供”,由于“坟前供”不是给路人,不是给活着的人享用的,而是给逝者“享用”的,如果活人去吃“坟前供”,则被认为是逝者抢食,是一种非常不敬重的表现。与此同时,由于古人比较迷信,这样做,也被认为是一种不吉利的象征,甚至会带来霉运。甚至在古人眼中,已故的人,并不是完全的消失,而是存在灵魂和感应的。

第三,俗话的关键

俗话说石碾不进家石磨不出门 再累莫坐人肉凳(4)

这句俗话的关键,不在于“人肉凳”,也不在于“坟前供”,而是在于一个“再”字,“再”字说的是一种程度,即使累得再累,饿得再饿,也要注意场合,注意风度,不可逾越界限去做不可为的事情,归根到底,便是要讲究礼仪。我国是礼仪之邦,古人非常注重礼仪,而这句俗话,便将礼仪在古人眼中的重要性,展示得淋漓尽致。

总结:

俗话流传至今,有其存在的道理和意义。而看待俗话,要采用辩证的方法,站在古人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理解俗话的内涵。除此之外,有的俗话,即使传了千百年,仍然有着其指导和训诫意义,而有些俗话,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步伐,变得不受用了,因此,对待俗话的态度,还得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